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农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某HIV感染高发区农村地区2004年10月纳入中医救治项目的 HIV感染者为中医治疗组,以未纳入中医救治项目、地理位置临近村庄的HIV感染者为非中医治疗组。通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记录截至2012年10月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IV感染者死亡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448例,中医治疗组103例,艾滋病相关死亡15例,死亡密度为2.12/100人年,累计死亡率14.6%;非中医治疗组34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90例,死亡密度为3.94/100人年,累计死亡率26.1%,两组患者累计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中医治疗组患者的1.84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中医治疗组患者的1.90倍(P0.05);此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的时间也是HIV感染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能降低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但有待开展前瞻性研究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4年河南省参与中医项目地区的乡或村为抽样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参与中医项目的HIV/AIDS患者为中医治疗组,未参与中医项目的 HIV/AIDS患者为非中医治疗组。非中医治疗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医治疗组给予益艾康胶囊,每次2.5 g,每日3次;由省级医疗机构医生组成的中医项目专家每月对中医项目HIV/AIDS患者巡诊,如患者有机会性感染则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直至患者退出中医项目,患者仍可参与HAAR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艾滋病专用量表简表(WHOQOL-HIV BREF)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12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中医治疗组569例,非中医治疗组543例。中医治疗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各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非中医治疗组(P0.05);HARRT时间与除精神领域外的各个领域呈负相关(P0.01);年龄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独立性领域呈负相关(P0.01);CD4~+计数高的HIV/AIDS患者生理领域得分高(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HARRT时间、年龄和CD4~+计数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观察中医药(CM)对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cART)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信息来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中医项目地区服用cART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服用中药来分为CM+cART组和cART组,比较两组患者2004、2006、2009、2012年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共有48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CM+cART组323例,cART组164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CD4~+细胞计数逐年均有增高趋势,CM+cART组的增高趋势高于cART组(F=3.908,P0.05)。2009、2012年与cART组比较,CM+cART组患者CD4~+细胞计数增加(t=2.411,2.274,P0.05)。结论中医药有助于提高HIV/AIDS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模型结果差异及其优劣。方法? 使用艾滋病患者常规治疗数据库,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死亡为结局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种模型的结果并使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比较模型的优劣。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134例艾滋病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1 402例, 共随访9 613人年,死亡272例,死亡密度为2.83/100人年;非中医治疗组1 732例,共随访11 997.5人年,死亡422例,死亡密度为3.52/100人年。两个模型的结果都显示中医治疗、女性、低年龄、受教育时间长和CD4+T细胞计数多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边缘结构COX模型的AIC值小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论?中医药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边缘COX模型可更精确地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IV/AIDS发现时间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在国内艾滋病统计信息系统上随机纳入云南省HIV/AIDS患者,共有218例,均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确诊,回顾其资料,其中晚发现者84例为发现晚(临床诊断结果已确诊为艾滋病,或CD4细胞数在200个/mm3以下)组,早发现者(HIV-RNA和P24抗原阳性,无显著临床症状,或是急性期,伴有发热、恶心、盗汗等表现)134例为发现早组,并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发现晚的相关因素,制定应对对策。结果在218例HIV/AIDS患者中,以性传播、毒品注射、母婴传播为主要渠道,高危因素有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足、害怕隐私暴露、性伴侣固定、无主动检测意识、感染风险淡薄、性伴侣有艾滋病但未告知、无侵入性检查治疗史、艾滋病症状不明显等。结论为减少HIV/AIDS病例,需强调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普及HIV/AIDS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树立艾滋病主动检测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l mmunodeficiency Virue,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本院从2005年9月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至今已进入第3年,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428例。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均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8月以来,我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在参与HIV/AIDS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艾滋病合并口腔溃疡6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人口学特征与接受随访治疗时间长短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IV/AIDS患者接受中医药随访治疗的实际时间长度,将纳入分析的5108例患者分为长期随访患者(中医药随访治疗时长达到或超过18个月)和非长期随访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未达到18个月即中断治疗),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下,这两类患者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性别、民族、工作、婚况、可能的感染途径方面,长期随访患者和非长期随访患者构成比率有一定差异,并且具有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文化、工作是影响患者随访治疗时间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人口学特征与HIV/AIDS患者接受中医药随访治疗时间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差异性地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及随访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降低脱失率,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HIV/AIDS患者)任脉、督脉的热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热态自动分析系统(ATA)对175例HIV/AIDS患者(患者组)的红外热态变化进行观察,对比100例正常人(对照组)红外热图参数,并结合CD4淋巴细胞计数,观察经中医药治疗5个月以后的红外热图变化.结果 HIV/AIDS患者督脉、神阙穴热态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任脉热态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IV/AIDS患者治疗后督脉、神阙穴的热态差值显著增加,任脉热态差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与正常人任脉、督脉的热态呈现不同特征,治疗后其热态特征产生一定变化.ATA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具有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忽中乾 《国医论坛》2008,23(1):46-4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通过参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 对151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临床表现症候特点进行观察,以探求HIV/AIDS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住院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住院的178例老年HIV/AIDS的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及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结果 178例患者中,农民占82.0%,文化水平低,年龄(64.51±8.42)岁,90.0%患者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CD4细胞计数中位数141个/μL(4~799个/μL)。主要临床表现是纳差(57.9%)、乏力(48.9%)、消瘦(51.7%)、发热(43.8%)、咳嗽(57.3%)及口腔病损(41.0%)、肺部啰音(42.7%)、淋巴结肿大(22.5%)。常见机会性感染以口腔炎、肺部炎症、结核病为主,50.0%存在2种或以上感染。多数患者存在非艾滋病相关疾病。总病死率达20.8%。结论老年HIV/AIDS患者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与非老年患者相似,但多数存在多重感染,且合并各种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数据库"中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2个月,治疗前后均做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检测,人口学数据完整的847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低,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的艾滋病毒(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后CD4/CD8上升的可能性更大;而女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高,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12个月后CD4/CD8处于正常范围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尽早对患者采用中医药联合HAART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CD4/CD8的恢复,对存在不利因素的HIV/AIDS患者,应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河南省尉氏县HIV(艾滋病毒感染者)/AIDS(艾滋病)患者的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患者心理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发病率较高、患者较为集中的开封尉氏定期随访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共调查279例患者,焦虑患者157例,其中轻度65例,中度83例,重度9例,焦虑SAS得分为(48.07±5.83)。经单因素筛选引起HIV/AIDS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居住情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病程、CD4+T淋巴细胞分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校正其他因素后,影响艾滋病患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病程、CD4+T淋巴细胞分层。结论:HIV/AIDS人群中发生焦虑较为普遍;焦虑主要受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病程、CD4细胞数分层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HIV/AIDS动物适宜模型的建立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IV/AIDS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结合中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实践,HIV/AIDS的病种特性,中医基本理论特色,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动物模型建立及药效筛选研究的可行性和挑战,为开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的实验研究提供思路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过程中,经性行为和经静脉吸毒感染的2类患者,其CD_4细胞的变化趋势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通过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临床资料数据库,取得2009年11月—2015年3月间在云南省入组接受中医药门诊治疗,经性行为或静脉吸毒途径感染,并于治疗前及接受治疗第12个月时均做过CD_4细胞计数检测的613例HIV/AIDS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CD_4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感染途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种感染途径的患者疗后CD_4细胞均值较疗前都有提升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性行为感染的患者CD_4变化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1)。卡方检验显示,中医药治疗对CD_4的效果与患者的感染途径无关(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对不同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CD_4细胞计数能够起到稳定/提升的作用,无论是静脉吸毒感染的患者,还是性行为感染的患者,如果能长期坚持接受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8月以来,我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在参与HIV/AIDS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艾滋病合并口腔溃疡6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65例,均来自河南省尉氏县农村,符合艾滋病合并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虚湿困,虚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从2004~2009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8946例,对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12、24、36、48个月)的症状体征、证候分布、CD4+计数、治疗情况及病例脱落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纳呆、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无症状期患者CD4+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艾滋病期患者CD4+计数随时的变化而升高,12、24、36、48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可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我国首批5个省中医药持续治疗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4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至今,中坦合作运用中医药治疗逾千例、上万人次艾滋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患者,特别是2004年在坦桑尼亚抗病毒药治疗推广之前,中医药治疗对坦桑尼亚HIV/AIDS患者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了HIV/AIDS发病及演变规律,总结出清热解毒、清化湿热、疏利化浊、凉血化瘀、补益气血、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等一系列中医治法,进行了多种中药复方治疗观察.现将承担第七阶段合作(2006年10月-2008年6月),运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45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