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从痰论治杂病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集刘完素、李东垣与张从正等三家之学,结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树颇多,尤其以善于从痰论治杂病而为后世所瞩目。朱丹溪以“气、血、火、湿、食、痰”等内伤六郁之论而蜚声医林,其于诸郁之中尤重痰郁,提出了“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著名论断,于治痰方法上亦是独具匠心。其在从痰论治杂病学术上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米鹂  齐冬梅 《光明中医》1997,12(4):8-10
气血痰郁辨证的形成和发展米鹂齐冬梅吴素芹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主题词:气血痰郁杂病辨证施治用气、血、痰、郁辨治杂病,始于朱丹溪。具体内容体现于《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之中,后人将之概括为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以后...  相似文献   

4.
明代王纶是亦官亦医典范。王纶的中医学术博采诸家,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尤其较多师法朱丹溪,最早明确提出以气、血、痰、郁为朱丹溪的杂病纲领。王纶根柢深厚,临床全面,立方遣药,疗效卓著。对痰的认识全面深刻,强调痰之根源本于脾肾,临床治疗或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或水火既济,补脾益肾等诸多经典法则,对于现今痰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王纶创立专治老痰及郁痰的节斋化痰丸,流传七百余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正>元代·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婺州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因世居丹溪,学者尊称为丹溪翁。明代方广赞誉"求其可以为万世法者,张长沙外感,李东垣内伤,刘河间热证,朱丹溪杂病,数者而已,然而丹溪又贯通乎诸君子,尤号集医道之大成者也"。朱丹溪对郁证论治尤具特色,现将朱丹溪治郁理论及其在妇科的应用介绍如下。1朱丹溪治郁理论朱丹溪在继承前贤理论的基础上,继《内经》"五郁"之后,首倡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倡"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对后世养阴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和温病学派的影响甚为深远,他于杂病的辨识独具匠心,善治气、血、痰、食、湿、火郁而著称于世,故后世有"杂病宗丹溪"之说.《格致余论》是其所著的一部医论集,其论述中有着丰富的食疗学方面内容,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其学术思想,并且独具特色.本文试从《格致余论》探讨朱氏的食疗养生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观点,倡导"养阴学说",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上从"气、痰、血、郁"入手,注重保存阴精对人体的重要性,后世有"杂病用丹溪"之说。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以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或缺失为特征,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极难治愈。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朱丹溪"养阴思想"防治艾滋病,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丽珠 《新中医》2010,(9):127-128
<正>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家之一,其学术上溯经旨,下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诸家学说,汇集百家精要自成一家。丹溪学术倡养阴大法,亦长于治气、血、痰、郁等杂病,治痰尤具特色。其"从痰辨治"理论应用广泛,验之临证,颇有实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学首席教授周岱翰运用朱丹溪"从痰辨治"理论,在脑瘤治疗中每获良效,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公元1281年~1358年),元代金华人(现浙江义乌县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对杂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素有“杂病用丹溪”之说。朱氏对消渴的论治,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特点,也对后世消渴病的治疗有所启发。下面谈谈笔者对丹溪论治消渴病的体会。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消渴病产生的内在根据朱丹溪运用他的哲学思维方式对自然进行观察,得出结论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格致余论》中,他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万物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丹溪治法心要》所记载的六郁证进行全方位分析,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丹溪治法心要》和CNKI的相关文献,从六郁证的提出、病因病机、辨证依据、治则、方药特点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6个方面进行探析。结果: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创"六郁"致病理论,完善了郁证学说;提出六郁证气血怫郁的病机及理气解郁、相因治郁、攻补兼施、补益元气、调气健脾化痰等治法;完善了六郁证的临床辨证体系,创制了治郁的越鞠丸、六郁汤,并善于应用二陈汤。结论:朱丹溪的郁证学说对郁证以及各种杂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朱丹溪顾护脾胃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星 《中医杂志》2003,44(4):245-246
人们通常认为,朱丹溪用药苦寒戕伐生气。通过对朱丹溪著作的研读,阐述了朱丹溪“脾胃为清纯冲和之气,胃纳水谷,补阴配阳”的观点,并从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加以论证,说明其治病用药重视中焦脾胃,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之气的思想,从而表明应更加全面地继承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郁证范围较广。如戴氏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心法》)。六郁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乃朱丹溪所创。张景岳则有“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府,一有  相似文献   

13.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创立了"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同时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大法,倡导滋阴学说以痛击时弊。在杂病治疗方面则创立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在临证上以气血痰郁为纲,六气致病为目,对后世杂病论治影响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师翁马智先生,幼承家学,深究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用心临证,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以呼吸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为主攻方向,尤其对间质性肺疾病、眩晕、癫痫、高血压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胃炎等杂病有独到之处,总结出"化痰瘀、调气血"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心法。他认为,内科杂病病理因素以痰瘀居多,未成痰瘀则多以气血论治,多抓住"痰""瘀""气""血"为内科杂病的重要辨证论治要素,其认为"气病百病生""无痰不作病""久疾无不瘀"(言瘀即言血)。  相似文献   

15.
朱丹溪乃金元时期著名四大医家中后起之秀,善能集前人之大成,于学术上颇多独创。其论治内科杂病,主张以气、血、痰、郁为纲,尤重痰、郁,无论在理论上和临床治疗上,都为后世所推崇,故有“杂病宗丹溪”之说。丹溪痰病学说,主要见于《金匮钩玄》、《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著作,以及朱  相似文献   

16.
<正> 朱丹溪对气、血、痰、郁病机之阐述,有其独到之处,故有“丹溪论杂证,以气、血、痰、郁为纲”之说,从郁证言,有气、血、痰、热、湿、食六端对临床颇有启发,现将痰郁辨证应用心得略述管见. 一、痰与气:丹溪曰:“痰因气滞而聚.”“痰者凝清气升降,滞气而不利.”“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其论治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散矣”.“调气必先豁痰”.“调气为先,  相似文献   

17.
玄府是存在于人体的细微结构,具有微观性、广泛性和喜开恶阖性,玄府郁闭是疾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中医"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郁既是病机又指病症,如朱丹溪"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又如气机郁滞不畅等。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肺玄府郁闭则主气功能受损,气损则血伤,血不归经则致崩漏。肝主疏泄主藏血,肺主降而肝主升,肺降不足,火气上逆,肺失清肃,燥热内盛,郁而化火,伤及血络;气机逆乱,血随气陷,而致崩漏。本文意在从开玄府的角度,讨论宣开肺气治疗郁而崩漏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都滞,郁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  相似文献   

19.
"百病皆生于气"来源于《素问·举痛论》,描述外感、内伤等致使气的失常而产生疾病。朱丹溪提倡"百病多由痰作祟",指出痰邪侵入也可引发各种病变。本文通过对气、痰及其致病原因的理解,阐述气与痰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便于临床中关于痰气并病的辨证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注重脾胃"清和"之气、气血痰诸郁中的脾胃思想、重视脾胃的治疗观、年老者补肾不如补脾等四方面探讨朱丹溪辨证论治之脾胃观,冀从其六郁理论所蕴含的脾胃观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