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晓丰  田晓明  陈英杰  屠鹏飞 《中草药》2005,36(9):1293-1296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西藏雪莲花(Saussurea tridac-tyla Sch-Bip.)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UV,IR,ESIMS,1<\sup>H-NMR,13<\sup>C-NMR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西藏雪莲花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木犀草素(luteol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Ⅳ),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apigenin-7-O-β-D-lutinoside,Ⅴ),木犀草素-7-O-β-D-芦丁糖苷(luteolin-7-O-β-D-lutinoside,Ⅵ)。结论 化合物Ⅰ~Ⅵ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Ⅴ~Ⅵ首次从风毛菊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沙生蜡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apigenin 7-O-β-D-gen-tiobioside,2),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3),芹菜素-7,4'-二-O-葡萄糖苷(apigenin-7,4'-di-O-β-D-glucopyranasideside,4),山柰酚-3,4'-二-O-葡萄糖苷(kaempferol-3,4'-di-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3'-O-二葡萄糖(quercetin-3,3'-di-O-β-D-glucopyranasid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0,(1)
目的:研究络石藤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Ⅰ)、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新橙皮糖苷(Ⅲ)、木犀草苷(Ⅳ)、柚皮苷(Ⅴ)、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Ⅵ)。结论:其中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蜀  王志骞  周亚伟 《中药材》2008,31(8):1165-1167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li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1个倍半萜苷:pterosin C 3-O-β-D-glucoside(1)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5)、芹菜素-4'-O-α-L-广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3)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神农香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农香菊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Ⅰ)、芹菜素(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Ⅴ)、β-谷甾醇(Ⅵ)和β-胡萝卜苷(Ⅶ).结论:其中Ⅱ、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2,43(1):47-50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芹菜籽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芹菜籽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芹菜籽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2),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diosmetin-7-O-β-D-glucopyranoside,3),柯伊利素(chrysoeriol,4),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以上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齿叶白鹃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才谦  王灵芝  刘玉强  王聪  顾宇凡 《中草药》2012,43(4):673-675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熊果酸(2)、紫丁香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6)、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8)、芦丁(9)、咖啡酸(10)、槲皮素-3-O-β-D-新橙皮糖苷(11)。结论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女贞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Ait.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Ⅰ)、大波斯菊苷(Ⅱ)、芹菜素-7-O-乙酰-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Ⅳ)、木樨草素(Ⅴ)、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Ⅲ、Ⅳ、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缬草氯仿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醇-4,4′-O-β-D-双葡萄糖苷(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松脂素-8-O-β-D-葡萄糖苷(6)、8,9′-二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松脂素(8)、缬草苷A(9)、香草醛(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3、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锦灯笼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锦灯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松脂酚-O-β-D-双吡喃双葡萄糖苷(2),(+)-杜仲树脂酚-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7)和对羟基苯乙醇-(阿魏酸-4-O-β-D-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0,(7)
目的:对玄参科植物独脚金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独脚金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半乳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槲皮苷(Ⅲ)、刺槐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Ⅳ)、芹菜素(Ⅴ)、金圣草素(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药短管兔耳草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琥珀酸(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尿嘧啶(4),芹菜素(5),柯伊利素(6),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7)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v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Ⅻ).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紫菀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可越  张铁军  高文远  刘海军 《中草药》2007,38(12):1793-1795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王珏  王乃利  姚新生  北中進 《中草药》2007,38(5):647-649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色谱技术对芫花醇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4]、芫根苷(yuenkanin,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木犀草素-7-甲氧基-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methylether-3' -O-β-D-glu-eoside,7)、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genkwanin-5-O-β-D-glucosid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 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