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痹证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痹",泛指风寒湿邪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致的各种疾病。痹病涉及的病种众多,症状特点各异,既有形体疾病,又有脏腑功能障碍的全身性多系统疾病。中医诊治痹病学术渊源于《黄帝内经》时代。《黄帝内经》对痹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预后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后世痹病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斌  庞湃  赵旭东  杨千晶 《天津中医药》2022,39(8):1013-1017
现代疾病涉及中医“痹证”的种类有许多,包括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感染与代谢相关疾病等。《黄帝内经》中“五体痹”和“五脏痹”的提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以气血经络痹阻所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怕凉、乏力为主者,具有类似“五体痹”表现,现代中医将其称为“消渴病痹症”。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另一类别,其病变主要累及内脏自主神经和交感神经,表现为内脏系统功能失调,与“五脏痹”有诸多相通之处,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胃肠、泌尿生殖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和调节泌汗功能交感神经病变,亦与“五脏痹”之心痹、脾痹、肝痹、肺痹、胞痹等表现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试从《黄帝内经》“五脏痹”病因病机、症候特征、治疗原则等方面,探析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痹"的理论和实践极为丰富,痹病理论影响深远。但痹病理论在肩痹治疗的运用缺少系统性的总结分析。阐释《黄帝内经》痹病理论的内涵,对五体痹中具有代表性的肩痹(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机、病症表现及其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黄帝内经》治疗肩痹的特点和规律,便于进一步对《黄帝内经》的痹病理论进行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高梓博  赵兵德  李永津 《新中医》2023,55(7):207-210
中医对痹证理论的详细阐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继承《黄帝内经》痹证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医学经验和医学实践,富有创新性地发展了痹证理论。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痹证病因病机、辨证分类、治疗体系等的论述展开探讨,认为两部经典均将痹证归因于正气不足与外感风寒湿邪。《伤寒杂病论》对痹证创新性的辨证分类,为其诸多经方的创制提供了基础,并使其与《黄帝内经》的朴素分类与针药治疗相区别又各具特色。此外,《难经》也发挥了介导痹证理论自《黄帝内经》向《伤寒杂病论》发展的桥梁作用。以上均对后世医家理解和治疗痹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痹痿辨析论     
痹病和痿病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两类疾病 ,可以囊括现代医学里的很多病种。其二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及发展演变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某些医师的实践诊疗过程中往往不能透察明晰 ,称痹为痿 ,或称痿为痹。这种对疾病本质认识上的含糊不清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处方用药 ,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延误病情。为能更好地认识此两类疾病 ,笔者现将其二者做一辨析 ,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名溯源当分为二痹、痿两病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之设专文二篇“痹论”、“痿论” ,《灵枢》中也有专文“周痹” ,并散载于《内经》其他篇 ,广泛地…  相似文献   

6.
中医无硬皮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情过程,属"皮痹"、"脉痹"、"痹病"范畴。如果累及内脏器官,则属"心痹"、"肾痹"、"肺痹"等。《内经》有"皮痹"的记载,《素问?痹论》说:"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提出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结合《黄帝内经》的认识,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的分析,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形成致痹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条件;致痹因子乘虚侵入人体聚合,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决定因素。根据致痹因子-荣卫较量模型,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此判定致痹因子积聚部位与程度,据此将本病分为起病期、发病期、发作期、高峰期4个时期,并确立相应的治法和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硬皮病早有认识 ,《内经》有“皮”的记载 ,《实用中医内科学》将其归属于“皮痹”范畴 ,认为本病是以局部或全身皮肤硬化为主证的疾病 ,严重者可累及脏腑。常由营卫不固或肾阳衰微 ,以致风寒、阴寒之邪凝于肤腠 ,滞于经络 ,内舍于脏腑所致。寒邪凝结于腠理是硬皮病的主要病机。而笔者通过硬皮病专科大量临床实践 ,不仅认为硬皮病的病位在于络脉 ,当属“痹证” ,而且认为硬皮病的病因有体虚外感、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外伤、五脏虚损等七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阳气亏虚 ,痰毒阻络。现述于下 ,以供同道参考。1 …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43-44
已是耄耋之年的李济仁教授仍孜孜不倦地耕耘于杏林这片土地中,博古知今,医技高超,尤对痹证、痿证研究颇深,著有《痹证通论》和《痹痿统一论》。对痹病治法上讲究通补结合,并结合外治,而如强直性脊柱炎类的顽痹也该参此法,病因病机多从虚、瘀、痰入手,治疗上注重肝肾气血的调护。  相似文献   

10.
对《内经》中痹证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洁 《吉林中医药》2007,27(8):59-61
痹作为一种病证,可以泛指一切因邪气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病证。《内经》一书有关痹的论述约几十处,有痹的专篇,如《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等篇,较详尽地论述了痹的含义、病因病机、分类证候、治疗预后等,奠定了中医对痹证认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溯复习有关“痹”“痿”的古代文献,阐述石氏伤科对于膝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痹痿并存”的中医病机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的特点:一是血虚寒凝,肢体经脉气血闭阻,不通则痛的肢体关节疼痛,局部发凉,四肢厥冷的痛痹证;二是血虚寒凝进而引起血脉瘀阻的脉痹证,四肢厥冷,手足青紫,脉细欲绝或无脉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型)患者采用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评价安全性、变异及经济学指标.[结果] 总体疗效:临床控制16例(26.67%),显效17例(28.33%),有效24例(40.00%),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学指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治疗的60例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及中医症状评分、VAS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及总积分、VAS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8/3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中医症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脉痹是临床上的顽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张伯礼教授认为脉痹其病变部位在血脉,痰瘀互结蕴生浊毒是贯穿本病始终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清热解表、泄浊祛瘀,并当分期辨证,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现有的喉痹动物模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喉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中医喉痹与咽炎相对应,以"喉痹、咽炎、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线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Sino Med)和Pub Med数据库近5年为主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模型动物可选择大鼠、家兔、豚鼠、猕猴。造模方法中常用的氨水直接造模法、氨水加松节油复合造模法和细菌注射法已较为成熟,吡啶诱导法、辣椒素诱导法、沙尘诱导法等亦各具特色。喉痹相关病证动物模型已有阴虚型及肝郁脾虚型慢喉痹大鼠模型的探索。现有模型评价指标多样,包括表观行为学、组织病理学、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等。主要问题有模型构建方法与临床咽炎形成的病因、机制等存在差异,缺乏分子水平的病理机制阐述;造模给药浓度、给药频率及周期的确定等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评价指标的判别存在主观性;用于研究中医证型相关的喉痹病证动物模型不足。结论:喉痹相关动物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如深入探讨模型分子病理机制与临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或一致性,同种模型应统一造模给药浓度、频率,规范造模后的评价指标等;其次,与中医证候相契合的喉痹相关病证动物模型亟待探索,以利于中医药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绍亮教授认为湿邪久蕴、邪毒内伏是导致尪痹反复不愈的主要原因,湿、热、毒、痰、瘀为本病的病理属性。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兼顾病位与合并症,以辨病方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同时注重已痹防变,巩固防复,坚持守方,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卫气失常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原因,分为虚实两种。虚者为卫气相对不足,卫外失固,治疗当以补益为法;实者是由于卫气循行不畅,郁而局部亢盛,治疗当以通为要。《素问·痹论篇》指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从其气则愈。"痹证的治疗关键在于顺卫气之性,使其循行有度,即调畅卫气在痹证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翘荷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62例.治疗组给予翘荷汤加味(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胶囊(0.5 g/次,3次/d),均口服,连续7d.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为82.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23%,对照组为11.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翘荷汤加味对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氨苄胶囊,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宗伟 《西部中医药》2011,24(10):19-20
从中医病名病机分析入手,对许建中教授治疗肺间质性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