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治疗的60例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及中医症状评分、VAS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及总积分、VAS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8/3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中医症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溶血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作用,作收集各类标本分离的114株溶血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可溶性DcR3(Decoy receptor3)水平表达及与治疗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SLE患者51例,健康对照组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判SLE疾病活动性,分析SLE治疗方案中主要用药(泼尼松、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羟氯喹、白芍总苷)与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及SLEDAI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可溶性DcR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42,P<0.05),而且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373,P<0.01),SLE治疗方案中使用泼尼松组DcR3浓度比未使用组显著升高(P<0.05),而使用羟氯喹组却显著降低,此外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组比不使用组有较高SLEDAI积分。结论:血清可溶性DcR3在SLE中高表达,与SLEDAI呈正相关,治疗药物对血清DCR3浓度影响不明显,可以作为SLE诊断和评判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腋路、锁骨上)在桡骨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90例择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手术”的成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记录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测定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区的痛觉消失时间,评价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基本资料与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21±6) min比(2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长于B组[(8±5)min](P<0.05);A组和C组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18±6) min比(17±6) min],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10±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最高(90%).A组和C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阻滞,B组有1例患者止血带不耐受.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短,在桡骨远端手术中麻醉优秀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杨广宇  管怀进 《眼科研究》2006,24(2):172-176
目的探讨人正常晶状体前表面的地形特征。方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对人的8只离体眼球晶状体前表面进行扫描,扫描获得的数据通过图形软件surfacer v 10.0重建晶状体前表面,计算获取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对测量的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行两因素方差分析。计算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并和离中心点的距离做曲线回归,计算晶状体表面非对称性指数(LSAI)。转换坐标系后,将晶状体前表面水平径线和垂直径线各点做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的曲线拟合。结果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显示中央区较陡峭,向周边区逐渐平坦。每个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与距离的曲线回归显示两者间为3次幂函数关系。从晶状体前表面中央至周边的LSAI逐渐增大。晶状体前表面水平径线和垂直径线做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为双曲线最大。结论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近似为圆形,但并非完美的旋转对称,且越靠近中心对称性越好。晶状体前表面由中央区至周边区渐平坦,曲率半径加速变大。人晶状体前表面曲线最接近于双曲线。  相似文献   
6.
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与耐药性的7年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1998~2004年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所有标本中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菌株在标本和病区的分布以及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8年的0.18%增至2004年的1.48%;其在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70.58%),其次是尿液(9.42%)、血液(4.63%);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47.28%),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998年仅有氨曲南>50%,而到2004年仅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50%,其他13种均>50%;其耐药率均呈递增的趋势,耐药性增幅列前3位分别为:头孢他啶11.1%~88.9%、亚胺培南0~64.8%、复方新诺明0~64.0%。结论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在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快速增长,应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对人眼球学系统的研究中往往将晶状体表面看作是一个规则的球面,使计算更为简单.便于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乙酸钙-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近年研究表明,乙酸钙-鲍曼不动杆菌临床上的分离率与铜绿假单胞菌相当,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1],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1,2],为此,我们监测并统计分析了我院1998年至2004年七年间乙酸钙-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趋势,现总结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送检标本,经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培养并经鉴定为乙酸钙-鲍曼不动杆菌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程度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将80例排除其他眼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第1组患者无糖尿病,第2、3、4组患者均有糖尿病,第2组不伴有DR,第3组伴有单纯期DR,第4组伴有增生期DR,各组间年龄及性别相匹配。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由同一位医师完成,囊袋内植入同一类型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处理均一致。随访(32±6)月后,对每位患者PCO程度进行分级(0级~4级)。各组间作多样本的秩和检验并两两比较。结果多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患者间PCO程度有统计学差异(H=18.264,P=0.0004),进一步作两两比较,除第2组与第3组(t=0.0076,P=0.990)外,第1组与第2组(t=2.047,P=0.044),第1组与第3组(t=2.040,P=0.045),第1组与第4组(t=2.032,P=0.046),第2组与第4组(t=4.080,P=0.0001),第3组与第4组(t=4.072,P=0.0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伴有DR或伴有单纯期DR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PCO程度较无糖尿病者轻,伴有增生期DR的糖尿病患者PCO程度较无糖尿病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