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中隔粘膜糜烂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简称bFGF)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1997年9月~1998年9月共收治鼻中隔粘膜糜烂患者129例,其中男用例,女48例,年龄6~70岁,平均36.5岁。病史最短者6天,最长者2年。所有病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其他恶性病变后,鼻腔检查主要表现为鼻中隔Little’s区粘膜糜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结痴。糜烂面直经约 0. 2cm…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电化教学工作的普及,新的电化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常规电化教学手段──投影,是否仍具有应用前景,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印刷技术的更新,投影片的制作也得力于上述技术的提高。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投影片.图像保真性能好,编辑制作迅速,教材成本低廉,应用方式灵活,这些特点预示着投影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系统理论在投影编辑及投影片管理中的导入,不仅拓展了投影的适用领域,还提高了投影在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本…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粘膜糜烂、渗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我们从1994年开始采用自制FRC[成分:纤维连结蛋白(Fibrotin)、病毒唑(Ribavirini)、氯霉素(Ch1oromycetin).简称FRC]滴鼻液加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实业股份公司生产)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渗血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理想。我们于1997年至1998年间采用微波配合自拟中药治疗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50例均为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人,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14~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8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灼热感,时有痛痒、干咳。检查见咽粘膜弥漫性充血或肥厚,咽后壁粘膜干燥、淋巴滤泡充血、增生呈颗粒状或片状,咽侧素相应增生肥厚。所有病人均进行鼻腔、鼻咽部、喉咽部、食管钡速检查,排除邻近器官及食管等的器质性病变。1…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氧气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与传统导管吹张法比较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42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文中讨论了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其主要特点是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0例报告仝庆忠1梁国欣1王玉成2笔者于1994年开始先后对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行筛前神经鼻内侧支及鼻腭神经鼻后内侧支切断术(简称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伴下鼻甲电灼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60例无鼻病症状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及水平位扫描,比较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的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有3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占53.3%,其中高位偏曲占21例,非高位偏曲11例;60例无鼻病症状者10例并鼻中隔偏曲,占16.7%,其中高位偏曲占3例,非高位偏曲7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0.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在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位偏曲。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疾病的同时应矫正鼻中隔的偏曲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翘荷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62例.治疗组给予翘荷汤加味(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胶囊(0.5 g/次,3次/d),均口服,连续7d.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为82.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23%,对照组为11.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翘荷汤加味对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氨苄胶囊,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