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我们应用锦州黑龙制药厂生产的脑脉康注射液救治了96例急性期轻、中度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46例.设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均为处于急性期(发病在1周以内)的轻、中度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分组.两组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治疗组共96例.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84例.脑栓塞3例,腔隙性梗塞9例;男性86例.女性10例;年龄45~68岁.平均61.5岁.对照组共78例.其中脑血栓形成68例,脑栓塞3例,腔隙性脑梗塞7例;男性70例,女性8例;年龄43~66岁.平均62.3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脑水肿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急性期脑水肿是中风病程中的关键环节,密切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们近年运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脑水肿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中风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属于中风急性期脑水肿患者,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3.
中风115例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2年内收治的115例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按全国中风病协作组1988年11月青岛会议修订的“中医中风病急症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着重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兹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及标准 115例中风患者中,出血型中风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缺血型中风55例(男4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于发病1~72小时入院.其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CVD的分类和诊断要点,均经CT扫描确诊.对照组为30例年龄在45岁以下(男12例、女18例),无高血压病史,体检阴性,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查体人员.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呃逆在中风急性期较常见到 ,其病因较复杂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就我院 1 995~ 2 0 0 0年运用中药化痰降逆止呃汤辨证治疗中风急性期出现顽固性呃逆者 3 8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3 8例均是急诊住院但神志清醒的中风 (中经络 )患者 ,均经临床及头颅 CT明确诊断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经一般治疗 ,如采用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吸入 O2 ,刺激鼻咽部使之呕吐 ,酌用镇静剂、解痉剂等呃逆无改善者。1 .2 一般资料  3 8例中 ,男 2 5例 ,女 1 3例 ;年龄49~ 78岁 ,平均 6 3 .6岁 ;中风后出…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中风急性期大便秘结,直接影响病情的康复。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笔者对中风急性期大便秘结患者采用星萎承气汤治疗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0岁;诊断为脑出血7例,脑梗塞13例;大便秘结均≥3天。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其它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内服星蒌承气汤:胆南星12g,全瓜蒌15g,生大黄(后下),芒硝10~15g。诸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中风后遗症 ,传统多采用补阳还五汤水煎服 ,笔者采用通心络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 0例患者均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诊断为中风病 ,且经急性期治疗 ,病程迁延成为中风后遗症。有颅脑外伤 ,昏迷 ,脑卒中发生 >2次 ,严重心、肺、肾等功能紊乱患者除外。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6 3~ 81岁 ,平均6 9 .8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3年。对照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5~ 80岁 ,平均 6 7.7岁 ;病程最短 1.5个月 ,最长 2 .6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急性期过后有的患者出现烦躁不寐,甚则以彻夜不眠为主症,名曰“中风后遗不寐症”。笔者于1986~1992年收治住院的中风后遗不寐症40余例,其中用大定风珠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平均56.5岁;出血性中风后遗不寐3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不寐4例,病程均在三个月之内。诊断标准:①不寐症须始于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②参照正常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老年人为5~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的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75例中风病人TC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资料来源于我院颅脑超声多普勒扫描室1994年至1995年中风急性期病人TCD(颅脑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报告。75例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脑血管病变。其中男35例,女40例;出血性中风14例,缺血性中风61例;单侧病灶55例,双侧多发性病灶20例,复中风占15例。患病年龄为38~70岁,其中32例<60岁。正常组30例,50岁以下男女各半。1.2 主要临床指标 ①诊断标准:遵1986年中医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②辨证:参照1993年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③本实验着重了解中风中经络不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证候与CRP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中风急性期(均在发病2周内入院)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CRP水平与痰证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与证候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痰证积分对血清CRP阳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SE:0.076;95%CI:0.550~0.849),其诊断界点为10.5分。结论:痰证积分可以预测中风急性期CRP阳性,有利于卒中的临床治疗,扩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1994)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查了36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及贫血小板血浆TXB_2水平。根据 CT 检查,19例诊断为出血性中风,17例为缺血性中风;按中医辨证分型,16例为中脏腑,20例为中经络。检查结果表明中风患者血小板丙二醛(MDA)生成量低于正常对照值,贫血浆 TXB_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值。这种异常值是中风急性期的共同特点,它与 CT 诊断分类或中风辨证分型不相关联,表明稳定血小板的正常功能在中风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风患者在发病2周后癫痫发作,称为中风后迟发性癫痫,是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我们根据中风后痰瘀阻络的机理,自拟通络定痫汤治疗中风后迟发性癫痫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2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2~66岁,平均61岁;病前均无癫痫发作史;有高血压病史20例,有冠心病病史11例;经CT、MRI检查,诊断为脑梗死16例,脑出血10例。1.2 发作的类型和时间 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的癫痫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根据新的国际分类标准判断:全身性发作12例,部分性发作10…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十年来运用体快针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 ,并对其中 6 0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70 %的中风患者血流变多项指标异常 ,而 72 %的患者经过上法治疗后各项血流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 9岁 ;病程最长 1年半 ,最短 30天 ;急性期 8例 ,恢复期 4 9例 ,后遗症期 3例。1.2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 ,结合血液流变学 8项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变 ,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急性期针药疗效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病急性期针药疗效的对比观察110032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于杰李桂清王鹏琴张晓平临床资料:155例均为中风急性期患者,男97例,女58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  相似文献   

14.
高颖  马斌  刘强  钟海珍  黄粤 《中医杂志》2012,53(1):23-25
目的 验证《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4+1的临床验证新模式,进行了两轮多中心临床验证,共有21个省市的23家脑病专科协作组单位参加,共验证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时点的中风患者1 053例.结果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上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 该量表适合于对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证候的诊断,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和中医特色诊法,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课题组回顾分析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疾病分期与舌象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舌象变化的规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其中男137例,女122例;平均年龄62·32岁±10·10岁。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病程分期标准,急性期192例,恢复期49例,后遗症期18例。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  相似文献   

16.
观察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诊断在中风辨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147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84例,恢复期63例;分析不同阶段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不同表现。结果发现中风患者急性期多红舌10例,薄黄苔31例、黄腻苔40例,恢复期患者多以淡红舌35例、薄白苔34例。舌下络脉曲张,恢复期明显38例,急性期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患者不同阶段舌象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判断疾病的病机,病情演变,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清开灵”治疗中风目前也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疗效。我们进行了针灸配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与单纯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2例中风偏瘫患者符合1986年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鉴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诊断标准,皆中风中经络的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半身不遂为主症,及兼有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不语、头痛、眩晕等症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49岁;病程2周以内28例,2周至3个月21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为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中风专科1996~1998年应用中医辨证为主治疗31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585岁。31例均为发病后72h内入院治疗,平均病程82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5例,内囊出血3例,外囊出血3例。出血量最多403ml,出血量最少55ml,平均出血量16±65ml.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糖尿病10例。12 诊断标准 31例均采用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关于脑血管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1〕,并经CT扫描证实。本组31例病情分级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中风病死率高 ,病残率高 ,其急性期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清热化痰、醒脑开窍中药汤剂及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 88例中 ,男 5 6例 ,女 32例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4 2岁 ,平均年龄为 6 0 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 5 8例 ,对照组 30例。所有病例均按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进行诊断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及发病情况 ,参见表 1~ 4。表 1 两组中医病类诊断比较治疗组 (n =5 8)对照组 (n =3 0 )轻 型 12 7普通型 2 0 9重 型 2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对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6例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风胶囊配合中药汤剂及偏瘫复原丸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18例,无效18例,有效率92.4%;对照组有效81例,无效19例,有效率81.0%,两组比较,X2=9.271,P=0.002<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胶囊对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