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旨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患者血清TNF-α值,并对TNF-α和中风证候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而与年龄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2)中风病急性期TNF-α水平与痰证积分和痰证程度呈正相关(P0.01),和其它证候积分与程度无关(P0.05);(3)对可能影响TNF-α水平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痰证积分对TNF-α水平的贡献度最大。结论:(1)中风急性期患者TNF-α水平与痰证积分和痰证程度有相关性;(2)TNF-α可能是中风病痰证的物质基础之一,参与了痰证的病理过程,可作为中风病痰证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中风急性期始发证候要素的持续时间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同一地点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结果:中风急性期(14 d)证候分布以风证(占87.8%)、痰证(占80.0%)、火热证(占49.6%)为主。急性期火热证、痰证的自然持续时间至少有12 d。中风急性期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负相关。结论:中风急性期各个始发证候持续时间不相同,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证候要素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制定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同一地点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为风证(50/60)〉痰证(45/60)〉火热证(37/60)〉血瘀证(26/60)〉气虚证(19/60)〉阴虚阳亢证(13/60)。脑出血阴虚阳亢证明显高于脑梗死(P〈0.01),脑梗死火热证积分、阴虚阳亢证积分均低于脑出血同类型证候积分(P〈0.05)。高血压病史与痰证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糖尿病史与火热证积分、阴虚阳亢证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高血压病史与痰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中风史与火热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中风史与痰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证候要素与高危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干预证候要素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166例,根据入院时的四诊信息对证候要素予以赋分,检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研究证候要素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出现频数最高的为风91次,占55.2%;阴虚阳亢出现最少13次,占7.9%;火、痰、血瘀、气虚四种证素出现次数分别为73次、86次、83次、48次,分别占44.2%、52.1%、50.3%、29.1%。急性期、恢复期不同证素间血糖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痰、血瘀、气虚血糖降低程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血糖水平较前升高。急性期不同证素积分与NIHSS分值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证素血糖水平与NIHSS分值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证素均可促进机体血糖升高,对血糖水平程度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溶栓时间窗外中风急性期1周内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分布及其与不同中风诊断标准证型判定的相关性。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溶栓时间窗外中风病发病1周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对所有患者按照中风一代标准(1986)、二代标准(1996)分别进行证型判定,同时进行证候要素判定。结果: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脑出血与脑梗死证候要素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不同时间入院脑梗死、脑出血证候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证候要素的脑梗死、脑出血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代标准中,脑梗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一代标准)与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脑出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与NIHSS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与阴虚阳亢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在二代标准中,脑梗死痰热腑实证与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脑出血风痰瘀阻证与NIHSS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脑出血痰热腑实证与阴虚阳亢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在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与脑出血证候要素程度分布基本一致,证型的判定不一定是所有相关证候要素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痰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痰证组与非痰证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7,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中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风病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吕霞  郭蕾  马作平  陈加良  刘强  林浩  邓先琴 《新中医》2021,53(15):32-3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双源头颈CT检查,计算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并根据积分划分为0分、1~199分、200~399分、400~599分及≥600分5个等级;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8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钙化,各证型患者所占例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各中医证型患者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分布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占比较多;各中医证型颈内动脉钙化积分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积分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此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证病机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影响的相关性。方法将926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痰证组与非痰证组,分别于第0、3、5、7、11、21日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病情况、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修正的RANKIN评分。结果痰证病机在发病时占重要地位,为出血性中风发病重要组成证候。病程第0、11、21日,痰证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GCS评分、修正RANKIN标准评分分值均明显高于非痰证组(均P0.01)。两组发病时与病程第21日中风病类诊断评分、GCS评分、修正RANKIN标准评分差值比较则差别不大(P0.05)。结论痰证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候,痰证患者比非痰证患者病情为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检测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辨证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比较合并和未合并缺血性中风两个亚组的IL-6浓度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IL-6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IL-6浓度下的中医证候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来探讨IL-6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缺血性中风组的血清IL-6浓度[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显著高于未合并中风组[21.47(5.52,45.44)vs 2.92(1.68,4.67)pg/m L,P0.01]。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诊断缺血性中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1),最佳临界值为10.10 pg/m L,对应的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88.4%。与IL-6低浓度组比较,IL-6高浓度组的痰证出现率高,虚证出现率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与痰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4,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浓度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痰证辨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更多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2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进行统计,并测量患者血清IL-6水平,分析血清IL-6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痰、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IL-6水平方面,冠心病有"痰"组患者高于无"痰"组(P=0.00),有"瘀"组高于无"瘀"组(P=0.00),"痰瘀互结"组高于"非痰非瘀"组、"痰浊"组(P=0.00)及"瘀血"组(P=0.005),"痰浊"组高于"非痰非瘀"(P=0.002)。IL-6水平与痰证、瘀证积分呈高度正相关。IL-6水平与痰证证素积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与瘀证证素积分存在曲线回归关系。结论:1)冠心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痰、瘀密切相关;当两种证候要素兼夹存在时,IL-6的水平高于痰瘀皆无,或仅有痰、瘀中的一种证候要素存在时。2)"瘀血"组与"痰浊"组比较,IL-6水平2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鼻咽癌2008年TNM分期方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3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TNM分期,并参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火毒困结型主要集中在I期和Ⅱ期。占65.63%(21/32),痰浊结聚型主要集中在Ⅲ期和Ⅳ期,占83.33%(10/1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凝结型Ⅲ期和Ⅳ期占77.78%(14/18),与火毒困结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滞型Ⅲ期和Ⅳ期占81.58%(31/38),与火毒团结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毒困结型、气血凝结型与正虚毒滞型Ⅲ期和Ⅳ期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痰浊结聚型主要集中在Ⅲ期占50.00%(9/18),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的关系密切,随着TNM分期的分级增加,其证型亦呈现“火毒困结型一气血凝结型一正虚毒滞型或痰浊结聚型”总的演变趋势。火毒团结型和气血凝结型的预后明显好于正虚毒滞型和痰浊结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中医证型与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5岁,女<65岁),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58例)、痰浊闭阻证(55例)、非痰瘀证(83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7例,检测三组Fg、UA含量。结果:①血浆Fg含量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F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闭阻证组与心血瘀阻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无差异(P>0.05)。②血尿酸含量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UA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HD三组之间U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g含量变化可能与PCHD中医证型可存在相关性,PCHD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的病理基础可能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有关。Fg、UA水平升高可能是PCH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腑泻肺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探讨其对C反应蛋白(CRP)、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方法 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方法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泻肺方,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CRP、AQP5结果.结果 (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5、10日咳嗽、痰量、气喘积分较前降低(P< 0.05或P< 0.01);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治疗组在第5日、10日痰量、气喘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0日PaO2及SaO2较前明显增加,PaCO2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0日PaO2及SaO2较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第10日后PaCO2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RP明显下降,AQP5升高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CRP、AQP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泻肺方的干预治疗明显提高AECOPD疗效,改善AECOPD患者咯痰、气喘症状降低PaCO2,干预机制可能与降低CRP、提高AQP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刺"四海之腧"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四海之腧组(29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每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Lp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客观指标量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但四海之腧组的下降幅度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大(P<0.01);两组间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四海之腧组比空白对照组好;治疗后四海之腧组各客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空白对照组则除Crp外均无明显变化(P>0.05);四海之腧的Cr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四海之腧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四海之腧针刺法能有效地降低各种中风危险因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规律,探讨BNP、CRP、LVEF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21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所有病例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72,P=0.000〈0.05);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27,P=0.000〈0.05)。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19,P=0.000〈0.05),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等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07,P〈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9,P=0.000〈0.05),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CHF病人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13,P=0.000〈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各分级之间CRP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P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CRP、LVEF具有相关性,BNP结合CRP水平、LVEF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较为客观、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痰消栓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之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实践支持。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消栓方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消栓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II缶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显效14例,占31.11%;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显效27例,占60%;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水平上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罗珊  都冬梅  赵丹  张蝶  张敏  唐婵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70-227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康复、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护。结果: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健脾益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予健脾益阴汤及羟氯喹,对照组仅予羟氯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67%,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症状评分、ESR、CRP、IgG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益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肯定,与羟氯喹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