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对抑郁症研究的广泛开展,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得到了体现。从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大多数现代医家将抑郁症与肝郁证直接对应。笔者在复习抑郁症和肝郁证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抑郁症与肝郁证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已,不能直接对应。现试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微观指标等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6-1139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常见证型之一,常由肝气郁结证转化而来。目前,对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脾虚时,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脑肠轴异常、脑电生理功能紊乱。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关系密切。该文将近十年有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神经环路的变化,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去势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即CUMS方法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通过巴氏染色法观察去势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判断围绝经期的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行为学及大鼠的一般特征判断是否成功建立肝郁证模型,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评价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神经环路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与机制。结果:去势后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呈大量白细胞,提示去势大鼠失去动情周期。行为学方面,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移动总距离减少(P<0.05),1%蔗糖水消耗率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肝郁组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低,而围绝肝郁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柴胡疏肝散可显著增加去势联合CUMS模型大鼠血清中5-HT、Ach、DA、NE含量,降低大鼠的GABA水平(P<0.05)。结论: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会引起多条神经环路的改变,包括单胺能上行激活神经环路、乙酰胆碱能神经环...  相似文献   

5.
白灵  冯玛莉 《中医药学报》2011,39(4):99-101
在建立中医肝郁证证侯动物模型时,应对欲复制模型的证型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大力开展临床研究及文献整理研究,肝郁证是个文化概念,因此研究肝郁证实质时,针对目前文献检索到得制备方法种种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不可行性,提出分析,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出发,论证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制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的核心证候,文章从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研究、治疗研究、机制研究4个方面对肝郁脾虚抑郁症进行了简要综述,指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以肝为主"论治的各项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依然遇到了瓶颈,"以脾为主"论治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可能新的方向,希望可启发读者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在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与中医肝脏关系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首先论述了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以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得出如下推论 :肝郁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认为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 ,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相关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姜劲峰  王玲玲 《新中医》2008,40(2):64-65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中医辨证的证型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抑郁症的中医学病理机制.方法:检索中医学关于抑郁症辨证的文献,拆分证候因子,将因子出现频次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抑郁症证候因子分为脏腑与病理因素2大类、10项.脏腑因子出现频次最高为肝郁(化火),其次依次为脾虚、心血/阴虚、肾虚.结论:抑郁症发生的基本病机是气机紊乱,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虚证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初发与复发的机理有所不同,以往研究提示抑郁症的病理环路在长期病程中可能会有所调试,呈现动态改变,但目前无法清楚了解其初次发作期、缓解期及复发期的神经生化结构改变情况。中医肝郁证与心理应激有关,通过应激诱发抑郁状态可以很好地模拟情志异常引发肝郁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精神心理疾患,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及自杀率逐年增高而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针刺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免疫炎症的变化进而影响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故本研究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的调节机制,探讨针刺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细胞免疫炎症变化的影响。旨在为针刺治疗抑郁症实验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及方向,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正常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人群外周血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神经递质5-HT、DA、CS、CR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免疫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通过滋阴调肝法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前提下,系统检索近10年来抑郁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将检索的文献按照证候研究、方药治疗、辨证论治、综述进行分类,根据各类文献的研究特点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抑郁症证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总结归纳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为抑郁症中医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依次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痰气郁结、肝郁肾虚、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有诸多分型,肝郁脾虚证为主要的分型之一。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经典方剂,其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与西药联合使用能降低西药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此外,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种类较多,鲜有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较为系统的报道。因此,本文借助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IS)两个经典的模型,从调节神经递质浓度、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功能表达、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衡、改善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功能、以及调控内源性代谢物水平、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突触结构及其可塑性等方面对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兰凤  王阶 《中医杂志》2012,53(15):1312-13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以往研究,设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要素,按照证候诊断对10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疾病特点与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特点与年龄段、心绞痛类型、合并疾病等有关.证候要素分布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肾虚、肝郁、阴虚、痰浊、气滞、阳虚、脾虚、热蕴、寒凝.证候要素组合方式以四因素证组合最多,其次是六因素证、五因素证、三因素证、七因素证、八因素证、二因素证.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后,证候要素的组合较单纯冠心病更为复杂,其证候要素特点是在冠心病证候特点基础上肝郁与肾虚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与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病病因病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情志病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涵盖了中医学郁证、不寐、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健忘、癫狂等,现代医学常见于抑郁症、焦虑症、失眠、躁狂症等。因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激烈导致负面情绪增加而使此类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情志病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均以情志刺激、肝郁失疏为始动因素,并因体质及内生邪气不同而产生各种病理因素,形成相应的病理变化。其中,现代人情绪易郁结化火、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产生及体质因素等的影响,导致痰热在情志病发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清化痰热安神法治疗典型的痰热型情志病取效显著。而非典型痰热型情志病由于证候隐匿,辨析不详易致错漏,因此根据痰热致病特点,全面重点地搜集四诊素材,从病程、体质、心神不宁主症、呼吸症状、肠胃症状、头面肢体症状等方面辨析痰热隐性证候,为准确辨治该病提供依据。虽然痰热扰神是痰热型情志病的共同病机,但不同情志病仍有其病机证候的特异性。如抑郁症痰热必兼肝郁,焦虑症痰热常伴胆虚,失眠痰热使阳过于盛而不得入阴,癫狂有痰浊与痰火之别却又可交互转化。文章重在探讨情志病痰热的形成机制及其隐性证候辨析要点,并分析不同情志病...  相似文献   

16.
正焦虑抑郁共病逐渐受到精神病学研究者的关注,二者共性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异常的神经环路及连接方式可能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焦虑与抑郁则可能具有共性的神经环路,这种共性的机制可能与两者共性的肝郁病机具有相关性。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是目前神经影像研究领域的尖端技术,可能在连接组学的研究方面提供重要支撑,有希望在焦虑抑郁共病  相似文献   

17.
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中医学关键科学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历经数十年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尚无实质性突破。异病同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阐发其生物学机制是揭示证候现代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此外,异病同治与现代医学的共性发病机制具有通约性,可成为中西医汇通的"节点"。从异病同证角度阐释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并以抑郁症和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异病)与肝气郁结证(同证)为例来简述具体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中医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自明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目前研究已经从其对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分别诠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该文总结了柴胡疏肝散的学术渊源、单味药药理、有效作用成分,从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相关系统4个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对近年来已发表的柴胡疏肝散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柴胡疏肝散在肝郁证中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在大样本、规范化、临床及实验互相印证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网络药理学、中药超分子理论等领域,从微观角度把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有机相连,将中医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综合起来研究,以详细阐明柴胡疏肝散方药、证候、治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统计分析抑郁症主要证候及各证主要症状,为临床与基础研究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网上检索结合手工检索,依据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规范名称,统计文献中抑郁症证与各证症状的频数。结果:抑郁症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肝郁、心脾两虚、痰气互结、肝郁脾虚、肝郁化火、血瘀气滞、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忧伤神气;并确定了各证主要症状。结论:以上结果为抑郁症证候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讨酸枣仁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通过文献分析,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总结其配伍应用规律。酸枣仁在治疗抑郁症复方中有养血宁心安神志、敛气润肺利宣肃、补肝温胆和脏腑、运脾和胃调中焦等功效,随证配伍,解郁安神。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脑内单胺类递质、炎症细胞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等的调节。对其配伍应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