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所创并载于《丹溪心法·火六》,仅由两味药组成,以疏肝清肝苦寒的黄连为君药,使肝气畅达且不上冲犯胃,佐以少量性味辛热的吴茱萸,辛开苦降、相反相成。吴茱萸在此方中的妙用不仅在于作为引经药引黄连入肝经泻肝火,还在于能防止太过苦寒的黄连遏制肝气。朱震亨原是为了治疗肝郁化火横犯胃气所导致的胁痛、呕吐、吞酸等,但经过历代医家创新和灵活  相似文献   

2.
陈永灿 《江苏中医药》2015,47(11):63-64
左金丸的"左金"之意,指该方有平肝降火的功效,又名"回令丸",喻其方疗效之佳捷。左金丸中的黄连和吴茱萸,寒温相合,苦降辛开,相反相成,其中的黄连既能通过"实则泻其子"清心火而达降肝火之效,也有直接泻肝火之功。左金丸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配比不必拘泥于六一比。该方临床应用广泛,古代有用治痛症的,现代医家用治痛证、眩晕、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孔维军  赵艳玲  山丽梅  肖小河  张萍  刘军 《中草药》2009,40(12):1893-1897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 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连配伍吴茱萸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对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图。结果:左金丸中吴茱萸碱的溶出率比反左金丸及吴茱萸单煎时均显著升高,吴茱萸次碱在水提物中不能检出;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比例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吴茱萸可使黄连中生物碱的溶出率下降;左金丸配伍(黄连∶吴茱萸=6∶1)有利于吴茱萸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左金丸的配伍理论、文献记载、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治疗肝火犯胃证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词典》《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以及CNKI数据库查找左金丸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结果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广泛应用于肝火犯胃证的各类疾病。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属于肝火犯胃证的疾病效果显著,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丹溪心法》左金丸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杨少华 《江西中医药》2003,34(11):33-33
《丹溪心法》载有左金丸一方 ,系丹溪首创 ,药简效宏 ,至今用于医家临床实践而不衰。1 左金丸及其沿革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火六》。丹溪认为 :“气从左边起者 ,乃肝火也。”左金丸作为治火“入方”(主方 ) ,书中标明 :“左金丸 ,治肝火 ,一名回令丸。”方中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共为末 ,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清·汪昂曾说 :“左金者 ,谓使得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左金丸后世又名为萸连丸 (《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 (《医方集解》)、佐金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黄连和吴茱萸作为药对配伍使用历史悠久 ,北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78-2381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比较左金丸传统丸剂与免煎配方颗粒剂主要药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左金丸传统丸剂与免煎配方颗粒剂的指纹图谱,对其主要药效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方法学研究表明,所用色谱条件符合定性要求;以"诺得胜"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峰,左金丸免煎配方颗粒剂中黄连主要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丸剂,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传统丸剂。结论:左金丸免煎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丸剂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前者黄连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吴茱萸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8.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暖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  相似文献   

9.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使用是中药方剂中的经典药对,其最著名的方剂出自于《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6∶1)组成。方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之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两药相伍一温一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良效。在左金丸的基础上黄连-吴茱萸药又对派生出许多不同的配伍比例,其不同比例在功效侧重、用法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虽然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于黄连-吴茱萸不同比例关系的药对的配伍原理,以及对两药不同比例关系配伍后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通过查询文献及古籍从名医方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几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以期为黄连-吴茱萸药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古方左金丸出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组方简单,但适应范围广。本文介绍左金丸的处方意义及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连与吴茱萸不同组分配伍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活性差异,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系列经典类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水提法制备黄连与吴茱萸经典配伍系列(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通过抑菌圈法测定不同配伍系列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配伍系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4种配伍方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抑菌效果顺序: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并推测抑菌效果与黄连总碱含量降低相关。以Vc作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对比各配伍系列对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抗氧化作用大小为:反左金丸茱萸丸左金丸甘露散,并推测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是总酚含量。结论 黄连与吴茱萸经典配伍系列中左金丸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反左金丸的抗氧化性最强,差异机制可能与配伍比例改变后活性物质含量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2.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有抗溃疡、抑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1,2].本实验通过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对比,观察生物碱有无似左金丸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10,32(8):1408-1411
<正>左金丸载于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撰写的《丹溪心法》,一名"回令丸",《医方集解》又名萸连丸。原方由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按六比一组成,为末,水泛为丸。现代以水丸或汤  相似文献   

14.
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吴明华教授临床用药常根据患者症状,抽丝剥茧,灵活选药,运用黄连联合吴茱萸、附子联合磁石、生姜联合黄连、黄连联合肉桂等寒温药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经时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组织分布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结果:左金丸组大鼠肝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 051.268±518.354),(2 179.139±195.617)ng·g-1·h,药峰浓度分别为(1 645.961±129.862),(383.889±19.526)ng·g-1,与黄连组比较显著增加。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在肝中Re分别为1.338,1.475和1.065,Ce分别为1.548,1.751和1.369;肺中Re分别为0.985,0.780和0.930,Ce分别为0.834,1.051和0.905。结论:吴茱萸可能是通过增加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肝中分布和减少其在肺中分布来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富强  徐颂芬 《中成药》2005,27(10):1209-1210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有茱萸圆方,由黄连和吴茱萸2味按1:1比例组成,用于下痢水泻;<圣济总录>载甘露散,由黄连和吴茱萸按2:1比例组成,主治暑气为病.<丹溪心法>专用黄连与吴茱萸6:1比例组成左金丸,用于清肝泄火.宋代已有用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炮制黄连,到明代,出现了用吴茱萸煎汤浸炒.明代出现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的记载,至今一些地方标准还收载有黄连水制吴茱萸的的炮制方法.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在黄连吴茱萸配伍的化学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古今肺痿方的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肺痿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肺痿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肺痿方261首,针对古今肺痿方药物配伍和药对特征,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采用频繁模式、hpriori算法进行分析。结果古今医家治疗肺痿时常选用的药物多具有化痰止咳平喘、补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如桔梗、杏仁、五味子、人参、麦冬等;现代医家对于药物的选择比古代医家更为集中,同时常使用古代医家很少用到的药物,如丹参、当归、川芎等。结论在肺痿方剂的运用中,古今医家在高频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左金丸系《丹溪心法》方,由黄连6两、吴茱萸1两组成。其中重用黄连,以苦寒清热泻肝火为主,佐吴茱萸少量,辛热开肝郁、降逆气,以为反佐。两药合用,功能辛开苦降,开肝郁,泻肝火,降逆气,止呕止痛。适用于肝火旺盛,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所致的左胁作痛,吞酸或呕吐酸水等症。临床应用,颇具疗效。对于治疗早期血吸虫病注射锑剂引起的恶心呕吐,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兹将笔者应用经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连吴茱萸单煎后配伍沉淀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仙  黄忠京  谭倪  林永成 《中草药》2007,38(4):515-516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丹溪心法·火六》中的左金丸(6:1)、《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中的变通丸(又叫茱萸丸,1:1)、《圣济总录·中喝门》中的甘露散(2:1)等,都是通过改变该药对配伍的比例而来。现代临床应用也证明,调整黄连、吴茱萸的用量比例,可用于治疗多种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如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痢疾、反酸嗳气、痞满等。古方中左金丸、变通丸、甘露散等均采用散剂或丸剂。据文献报道,黄连与吴茱萸复方煎出液可产生沉淀,且复方煎出液中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生物碱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人认为生物碱量的降低是由于两药配伍后使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所致,也有人认为是两药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黄酮类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所致。沉淀物是否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这是制剂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本实验对黄连、吴茱萸煎液产生的沉淀进行了研究,首次从沉淀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吴茱萸次碱(evodiamine,Ⅰ)、吴茱萸碱(rutacarpine,Ⅱ)、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N-methylanthranylamide,Ⅲ)、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Ⅳ)、小檗碱(berberine,Ⅴ)、药根碱(jatrorrhizine,Ⅵ)和巴马汀(palmatine,Ⅶ)。  相似文献   

20.
左金丸及其拆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建立CAG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自然恢复、替普瑞酮、黄连、吴茱萸、左金丸组,设立空白和假手术组,治疗1mon后,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的表达及病理学观察。结果:①各治疗组PGE2含量提高,除吴茱萸组外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各治疗组胃泌素含量提高,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③病理显示左金丸组模型病变缓解最明显。结论:左金丸有明显的治疗CAG的作用,其效果不低于西药组以及单味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