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予以乌灵胶囊和氟西汀,对照组30例,予以氟西汀,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cale of neurologic defict grade,SSS)观察疗效。结果:按实际处理,研究组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有26例进入结果分析。经过6周治疗,两组对卒中后抑郁障碍均有显著疗效,研究组在治疗后第一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治疗后第一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后2,4,6周末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周末时,两组的改善抑郁障碍疗效比较:研究组好于对照组(93%,69%)(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疗效好于单用氟西汀,且较单用氟西汀起效快。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为64.7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急性期入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恢复期入组患者,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且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取肩髑、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行热补针法,留针20min,共治疗3星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星期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cheH旨数评定量表评估。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14例、进步12例;对照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1例、无进步7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nhel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1.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Ban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柱 《河南中医》2010,30(4):376-377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IPS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对照组予鸟灵胶囊口服,3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d后两组比较有板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可明显改善IP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8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心理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HAMD评分及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康复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十分必要,这时脑卒巾后抑郁病人的今面康暂且有审兽啬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的恢复期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月末和随访1月末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8.4%,对照组为4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5%,对照组为7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月未和随访1月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o.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1月末,试验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乐冲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舒乐冲剂,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HAMD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量袁评分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疗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乐冲剂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解郁柴胡疏肝汤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效果,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12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治疗组、对照组各持续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HAm)、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I)S)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标准分和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抑郁标准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开展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并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抗抑郁治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HAMD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抗抑郁药赛乐特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200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于发病后、2周后、4周后、8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测定.结果: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103例,发生率51.5%(103/20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周末、4周末和8周末HAMD-17评分与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脑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赛乐特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更好、更早改善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科2003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针刺、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应用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系统与AD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天门手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施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加用开天门手法治疗与帕罗西汀常规剂量口服,对照组单纯予帕罗西汀常规剂量口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P〈0.05)。①抑郁状态: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开天门手法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况,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对愈后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程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训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AD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6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FMA及MBI评分比较、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比较.结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情况比较,分期针刺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25例,不进行康复训练,给予内科护理指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除了按照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还注重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对照组只按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的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及1个月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Fugl-Meyer量表的评分。结果:经1个月社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提高不明显,但Barthel指数与FCA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提高均不明显。结论: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虽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参与社会的能力,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足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肢体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i2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掌足刺激组130例,对照组1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掌足刺激组给予掌足刺激,与对照组进行Fugl—Meyer评定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掌足刺激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但治疗20天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但半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掌足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肢体超早期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