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心电图是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两者在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服务。1脉象形成的机制1.1中医脉象形成的机制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脉象  相似文献   

2.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3.
脉诊     
脉诊是通过切摸寸口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属中医“四诊”之一。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包括动脉搏动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按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中医诊断方法。传统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理论系统,经验丰富。脉诊全凭医生手指感觉,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切脉技术较难掌握,往往需要5~8年,这使脉诊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医脉诊中,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的方法之一,也是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生运用手指的触觉切按病人动脉脉搏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熟练地掌握运用脉诊,对诊断疾病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这一诊断方法。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为四诊客观化之一的脉诊的现代化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脉图仪器研制、图形分析方法,脉图的临床验证及脉象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研究从仪器入手,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能模仿中医的妙手,有拾取脉象特征信息的触觉功能。再经过放大、检波或滤波等信息处理装置,由记录仪对浮、沉、迟、数、弦、滑、涩、促、结代等各种脉象描绘脉图,再经过统计分析,即可由脉象仪代替手指切脉而作出脉象判断。现代临床普遍使用的几种型号的脉象仪其重复性、稳定性已基本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脉象的研究已从定性逐渐向定量阶段过渡。为了使脉诊客观化研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宝库中独特的一部分,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脉诊的机理究竟如何?现在还不很清楚。尤其是一些中医特有的脉象,如滑脉、弦脉等,只能用手指感觉,缺乏客观指标,更不了解其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在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伟大号召下,有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的脉象,如有人对六种常见的脉象(弦、滑、弦滑、细弦、细滑、沉细)用脉搏描记器记录后,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医脉诊客观化、数字化研究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同时带来诸多挑战。各式各样的脉诊仪根据原理和系统组成,可能在脉象展现和脉图显示上有些许差异,脉诊仪与医者实诊结论又存在差异等,这些都是需要规范的。本文从脉象四要素出发,针对脉象教学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脉象四要素为纲,指导教学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脉诊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诊断方法.脉象的特征,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现象或简单图形来比喻和描述.建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研人员开始运用现代化的诊断仪器和分析方法,对传统的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与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试图把古老而深奥的中医脉象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脉象图像化、客观化、数据化.由于脉诊客观化是中医诊断客观化乃至中医现代化的先导,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为实现我国传统中医脉象客观化,先后研制出多种传感形式的脉象仪。但由于脉诊研究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目前仍没有一种被公认行之有效的脉象仪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其原因较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长期以来,众多医家对诊脉的部位、取脉的方法以及病脉和常脉等做了深入论述,但对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和突破;传统中医诊断往往取决于医师的主观意识、经验积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因素,缺乏客观指标;中医脉象仪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研制脉象模拟仪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及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脉诊是中医诊断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几千年来,中医一直依靠手指感觉和经验来体会患者桡动脉搏动时所提供的脉象信息,在判别脉象的属性方面仅停留在一些形象化的概念上,缺乏客观标准,课堂教学大多只详其理,未见其形,脉象表现与病理特征,全靠教师“黑板 粉笔”口头形容和书本文字描  相似文献   

14.
脉象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获得病理、生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切脉与望、闻、问紧密结合,构成诊断疾病的“四诊”。所谓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在受检者桡动脉的寸、关、尺三个部位感受桡动脉脉搏波的各种信息(脉象),经过大脑中的综合、分析,获得有关病理、生理变化的资料,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祖国医学在脉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以表征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  相似文献   

15.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形成的危险基础。依据脉象与高血压形成的共性机制在于血管、心脏,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中西汇通整合诊断模式,对高血压的整体疾病脉象和中医辨证脉象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高血压脉-症、脉-证、脉-病和脉-治相应的整体性和规范化辨治体系,实现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技术调整,对高血压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齐向华教授"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构建背景,揭示脉诊的心理认知过程,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脉诊教学中的技术训练方法。方法:运用"逐一感觉法"训练、"虚静为保"状态训练、各种感觉的稳定持续时间训练等方法。结果: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训练,提高手指的敏感度,缩短脉诊"反应时间",建立大脑脉象"知觉"系统。结论:齐向华教授基于"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探索出的脉诊技术训练方法行之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中医脉诊内涵的脉象客观化信息进行采集是研制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脉诊仪的前提,总结古今中医脉象信息采集方法及西医对血管信息的认识,综述现阶段不同脉象信息采集工具对脉象信号的辨识及其与中医脉象信息的对应关系,对中医脉诊理论指导下的脉象信息采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19.
妊娠滑脉4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脉象,使之客观化,有利于临床诊断。我们用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MX-3型脉象仪测录了妊娠滑脉400例及其他对照脉象266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分析一、400例妊娠滑脉分析:脉图分滑、滑细、滑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脉诊研究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脉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医诊病非常重视脉诊 ,而各种脉象的辨别依据仅是医生的指下感觉 ,对其判断主观因素太多 ,不同脉象很难界定 ,故不同医者对同一脉象很难统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 ,脉诊客观化逐渐成为实验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和促进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脉诊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脉诊客观化的实现。1 脉象的客观化描记公元 1 2 41年 ,施发的《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