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学古代文献中对本病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论述也有记载."胸痹"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有"心病先心痛之说",<灵枢·五邪>篇也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相似文献   
3.
胃癌前病变指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化生。祖国医学强调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是治未病的理论核心。未病先防可以预防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既病防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可有效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在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无法获得对脉象特征的直观认识,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之处。研究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中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研制新型中医脉象模拟系统,以满足国内外数百所中医药教育、研究机构的中医教学、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洪涛  袁成业  肖香群 《光明中医》2014,29(11):2392-23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因此肝脾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痰湿、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血虚证是临床常见气、血、阴、阳亏虚的四大虚证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证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证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血虚证是临床常见气、血、阴、阳亏虚的四大虚证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证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证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灵枢·决气》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成的生理概念,说明人体中的血有赖于水谷之精微,通过赤化,即形成血。《难经·二十三难》云:“血主濡之”,这说明血主要起着濡养作用的生理功能性概念,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赖于血的滋养。“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养,津液得以运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类证治裁·不寐》曰:“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终年不寐。”所谓脾血虚证是脾气亏虚,气不生血,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血虚证候。  相似文献   
8.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长期以来,众多医家对诊脉的部位、取脉的方法以及病脉和常脉等做了深入论述,但对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和突破;传统中医诊断往往取决于医师的主观意识、经验积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因素,缺乏客观指标;中医脉象仪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研制脉象模拟仪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及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属中医学"反胃""积聚""伏梁"等范畴。胃癌的病位在胃,然其发生与五脏密切相关,皆由脏腑阴阳失衡,外邪长期作用,正气亏虚,虚则致积所致。诚如张景岳提出"治五脏以调脾胃"。因此在明确胃癌病因、病机的同时,要结合脏腑辨证论治。而脏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累及,从胃癌的诸多复杂表现中,找出临床辨证论治的规律,以扶正祛邪、健脾养胃为主,兼顾其他脏腑,通常达变,灵活辨证,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肖香群 《陕西中医》2014,(1):124-125
<正>胃脘痛俗称"心口痛",即上腹部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引起胃脘痛的病因虽多,但其病机不外乎胃失通降,不通则痛。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要症候的一种病证,病机主要为大肠传导功能障碍,大肠通降失常所致。因此调畅胃肠的通降功能,是治疗胃脘痛兼便秘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