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多肽类中药水蛭素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离体蟾蜍上颚黏膜模型,评价水蛭素的鼻纤毛毒性;采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实验与在体大鼠鼻腔灌流实验,观察水蛭素鼻腔给药的吸收特性以及药物浓度、pH值等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结果: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实验和在体大鼠鼻腔灌流实验显示水蛭素能够透过鼻黏膜吸收;介质pH值、药物浓度等因素均能影响水蛭素的吸收,但水蛭素的浓度与渗透系数、吸收速度间线性关系不明显,水蛭素浓度为0.6mg·mL-1时,鼻黏膜吸收较好。结论:水蛭素对离体蟾蜍上颚黏膜纤毛影响较小,并且能透过鼻黏膜吸收;药物的浓度和介质的pH值对鼻黏膜的吸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41-145
目的:考察川芎嗪单独及与冰片配伍鼻腔给药的鼻纤毛和黏膜毒性。方法:以在体蟾蜍上颚黏膜为纤毛毒性评价的动物模型,考察对蟾蜍上颚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纤毛持续运动百分率和蟾蜍上颚黏膜形态的影响。以扫描电镜观察和病理组织切片考察大鼠鼻腔给予川芎嗪(含川芎嗪100mg/ml)和复方川芎嗪(含川芎嗪100mg/ml,冰片10mg/ml)时鼻纤毛毒性和鼻黏膜细胞毒性,并对停药后纤毛和黏膜毒性的可逆性进行研究。结果:在体蟾蜍上颚黏膜的动物试验中,川芎嗪单用组(含川芎嗪100mg/ml)和川芎嗪与冰片伍用组(含川芎嗪100mg/ml,冰片10mg/ml)的蟾蜍上颚黏膜的形态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大鼠鼻黏膜纤毛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川芎嗪单用组和川芎嗪与冰片配伍用组鼻腔给药1w后,鼻纤毛排列稍显杂乱,少数区域有纤毛簇状聚集和脱落现象;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大鼠鼻黏膜细胞上皮层厚度无明显改变,上皮细胞形状较为规则,未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但有上皮下区域腺体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停药1w后,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受损的情况有所恢复,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上皮下区域腺体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现象减轻;停药2w后,观察结果和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川芎嗪和复方川芎嗪对纤毛和黏膜的毒性轻微且毒性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方法:以天麻素原料等为对照,采用蟾蜍上颚黏膜离体法和在体法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黏膜完整性及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组和脱氧胆酸钠组,共9组,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鼻黏膜超微结构。结果:蟾蜍上颚黏膜离体试验中,天麻素原料药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和天麻素淀粉微球组的纤毛持续运动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2.92%、97.49%和93.01%;在体试验结果显示,天麻素淀粉微球给药后,蟾蜍上颚黏膜完整,相对于生理盐水组,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达93.69%;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给药,大鼠鼻黏膜均未出现充血红肿现象,且纤毛运动活跃,排列致密整齐,无脱落倒伏。结论: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鼻黏膜无黏膜毒性、局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鼻腔给药是一种传统的给药方式,一般以治疗局部疾病为主。近年来的研究更是证明鼻黏膜给药是一种快速高效吸收的给药方式。老年性痴呆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难题。基于成功研究的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型载药体系,本研究探讨该新型载药体系采用经鼻给药模式给药时的安全性。方法:运用离体动物模型法和体鼻腔灌流法对两种纳米载药胶束的鼻黏膜纤毛毒性和鼻腔黏膜吸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所有药液组及空白组对离体蟾蜍上腭黏膜纤毛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减少;空白载体组对离体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有轻微影响,但负载了药物,形成纳米体系后,形态发生了变化,对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影响变小。结论:两种载药体系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低,且促进了药物经鼻给药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重组水蛭素鼻腔喷雾剂及辅料的鼻黏膜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重组水蛭素鼻腔喷雾剂及其辅料的鼻黏膜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考察辅料和重组水蛭素的纤毛毒性作用;采用病理学检查法考察长期给予家兔重组水蛭素鼻腔喷雾剂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辅料SDS,Brij35,azone,lecithin,EDTA,menthol,ni-pagin,thiomersal可显著抑制纤毛运动(与PRS组比较P<0.05),而HP-β-CD,tween80,甘草酸单胺盐,benzalkoniumbromide,sodiumbenzoate及黏附性材料对纤毛运动影响较小;重组水蛭素鼻腔喷雾剂长期给药对鼻黏膜结构有一定影响,但此作用可在停止给药后恢复。表明辅料SDS,Brij35,azone,lecithin,EDTA,menthol,nipagin,thiomersal等的纤毛毒性较大;而HP-β-CD,tween80,甘草酸单胺盐,benzalkoniumbromide,sodiumbenzoate及黏附性材料的纤毛毒性较小,可用于鼻腔给药;黏附性材料壳聚糖可能会加重某些辅料的纤毛毒性;重组水蛭素鼻腔给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的鼻腔吸收、冰片的促进吸收作用及对鼻腔纤毛的毒性。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法研究药物对纤毛运动的影响;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法研究人参皂苷Rg1鼻腔吸收的特性及冰片对其吸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参皂苷Rg1及冰片对大鼠鼻腔纤毛的急性毒性。结果循环液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为100,250,500 mg·L-1时,鼻腔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000 30,0.000 40和0.000 7 min-1。循环液中含有10 g·L-1,2%和3%的冰片时,对250 mg·L-1的人参皂苷Rg1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 9,0.001 2和0.001 3 min-1。结论人参皂苷Rg1能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对纤毛无毒,10 g·L-1的冰片对其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具有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石菖蒲挥发油为模型药物,制备石菖蒲挥发油鼻喷微乳。方法根据石菖蒲挥发油在各溶媒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微乳处方组成,并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比较微乳区域大小、稳定性、载药量等优选最优处方。结果优选最优处方为石菖蒲挥发油-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25∶20.83∶10.42∶62.5),平均粒径为(30.5±0.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0±0.002,黏度(2.80±0.21)m Pa·s;以β-细辛醚计,体外透皮速率为(1 288.76±16.20)μg/(cm2·h),比石菖蒲挥发油普通乳透皮速率提高了14倍;蟾蜍纤毛毒性实验显示该制剂无显著毒性。结论所制得的石菖蒲挥发油鼻喷微乳理化性质稳定,透皮性能好,对鼻黏膜纤毛毒性低。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冰片对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体外及体内法”在川芎嗪、冰片上的运用。方法:(1)体外法———取离体蛙上腭黏膜,滴加药液后于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再洗净黏膜,观察纤毛摆动是否恢复,并记录从恢复摆动开始至摆动再次停止所持续的时间。(2)体内法———于青蛙上腭黏膜滴加药液或生理盐水,接触30 m in后洗净,分离上腭黏膜于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结果:川芎嗪离体法及在体法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8%、87.3%;冰片离体法及在体法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3%、89.5%。结论: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体外及体内法均可以作为中药鼻黏膜毒性筛选方法之一,并各有利弊。川芎嗪、冰片对体外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有显著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合吸收促进剂对葛根素肠吸收及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正根  赖珺  梁新丽  赵国巍  张萍 《中草药》2009,40(7):1099-1103
目的 考察吸收促进剂配伍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复合吸收促进剂对肠黏膜的毒性.方法 运用外翻肠囊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各吸收促进剂的协同作用,确定较理想复合吸收促进剂;运用显微形态学观察复合吸收促进剂对肠黏膜的毒性.结果 复合吸收促进剂:1%壳聚糖、0.02%白芷挥发油、0.06%冰片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葛根素的肠吸收;复合吸收促进剂无肠黏膜毒性.结论 1%壳聚糖、0.02%白芷挥发油、0.06%冰片配伍可安全有效地促进葛根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体外及体内法”在川芎嗪、冰片上的运用。方法:(1)体外法——取离体蛙上腭黏膜,滴加药液后于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再洗净黏膜,观察纤毛摆动是否恢复,并记录从恢复摆动开始至摆动再次停止所持续的时间。(2)体内法——于青蛙上腭黏膜滴加药液或生理盐水,接触30min后洗净,分离上腭黏膜于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结果:川芎嗪离体法及在体法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8%、87.3%;冰片离体法及在体法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3%、89.5%。结论: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体外及体内法均可以作为中药鼻黏膜毒性筛选方法之一,并各有利弊。川芎嗪、冰片对体外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有显著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磷酸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鼻黏膜吸收特性及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k无显著性差异;磷酸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过程属于二室模型,溶液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6.33%,凝胶剂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77.25%。结论药物吸收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磷酸川芎嗪鼻腔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2.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罗生  顾燕飞  李红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05-1611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是一类与水不混溶,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促进药物吸收等多方面都具有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促吸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吸收与促进吸收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介绍灯盏花素吸收动力学与促进其吸收策略的研究进展。 方法 :分析近年相关文献,对灯盏花素及结构修饰物口服、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的吸收特性,以及如何促进吸收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水溶性和脂溶性差、MRP2的外排作用以及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均是导致灯盏花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 结论 :增加水溶性或脂溶性、抑制外排以及采用微粒给药系统均能改善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鼻腔、肺部、经皮肤给药也是其可以选择的非侵入性全身治疗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乙醇-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l M 1944 CS)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cremophor RH40)的鼻黏膜毒性,探讨其在鼻腔给药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和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参比,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考察cremophor RH40和labrafil M 1944 CS的纤毛毒性作用;运用家兔血细胞溶血试验,考察cremophor RH40和labrafil M 1944 CS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体积分数为1%时,4种表面活性剂对纤毛运动的影响顺序为cremophor RH40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细辛药饼治疗新生儿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鼻塞新生儿予细辛药饼敷贴于前囟,每日1次,治疗1~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1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100.0%。结论 细辛药饼治疗新生儿鼻塞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醒脑静是临床用于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有效药物,与注射给药相比,醒脑静鼻腔给药具有显著的脑靶向性,将醒脑静制成微乳鼻腔给药可以解决大剂量高浓度中药不同极性复方成分的载药问题并能够降低对鼻黏膜的刺激性.该研究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比较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有效成分栀子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95±0.25)×10-3 min-1,醒脑静微乳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t6±0.21) ×10-3min-1,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栀子苷的大鼠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吸收,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的鼻腔吸收较醒脑静微乳快,为醒脑静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参皂苷Rg1鼻腔给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_1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纤毛的毒性;采用HPLC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大鼠鼻腔酶和pH的稳定性;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鼻腔黏膜吸收的特点.结果:人参皂苷Rg_1对纤毛运动无影响;对大鼠鼻腔酶和pH稳定;能通过鼻腔黏膜吸收.结论:人参皂苷Rg_1鼻腔给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认为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其主要品种应为细辛(Asarum sieboldii),药用部位应为根部;而中国药典1985年版记载的细辛全草并非传统药用细辛,其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与传统药用细辛不同,其用量标准亦与目前临床实际用量不符,建议将其另立一药,定名为细辛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