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之间的相关性,探讨NAFLD患者合并早期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5例NAFLD患者,根据血清GGT水平分为GGT升高组和对照组。检测2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IMT等。结果 GGT升高组BMI、TG、TC、LDL-C、GGT、hs-CRP及C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5)。CIMT与GGT、LDL-C、hs-CRP及BMI呈正相关(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仅GGT、LDL-C及hsCRP升高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LDL-C、hs-CRP及GGT水平与CIMT之间存在正相关,LDL-C、hs-CRP及GGT水平升高可能是CIMT增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各45例患者的hs-CRP水平与CIMT,比较各组的差异。同时分析hs-CRP与CIMT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T2DM组HOMA-IR大于NGT组(P〈0.01)。T2DM组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T2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及CIMT均呈正相关,CIMT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CIMT增加,降低hs-CRP水平抑制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可以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常颈动脉管壁经超声检测呈典型的“双线征”,即2条平行的强回声带被一低回或无回声带分离,两线间距离即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通过测定IMT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IMT已成为判定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标志.IMT的增厚是导致多系统疾病心脑血管事件增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IM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11至2012年度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否与患者基本情况,病程、吸烟、饮酒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25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不增厚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结论: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的SUA、FIB、TG、HDL、LDL、APO-A1的数值。结果:三组间SUA、FI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加,SUA、FIB水平相应增高。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UA、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进行干预,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目前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由于起病隐匿,新诊断的患者中50%已患有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无临床症状但客观上已经有明显的血管粥样硬化,所以,颈动脉IMT的测定有利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7.
胰康灵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血液中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形成脂纹导致内膜增厚,而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占糖尿病病人死亡的80%。2006年5月-2007年5月。笔者采用胰康灵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IMT增厚30例,并与舒降之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程度能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脉压与IMT有关[1]。我们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心可舒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1临床资料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55-75岁,平均(63.6±7)岁。76例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检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lt;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lt;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他汀类降脂药在一定程度上对IMT增厚有一定的改善与稳固作用。为评价我院自制协定方降脂饮配华佗再造九对IMT增厚的治疗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2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IGF-1水平、CIMT及血脂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IGF-1水平和CI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HDL-C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可明显改善CIMT和IGF-1水平,调控血脂,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11—2012年度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的症状、证候分布、舌象、脉象及中药使用情况,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根据既往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情况,并且将各药物分别按功效、药性、药味、五脏归经、累计总剂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研究发现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最容易兼夹瘀血及湿邪。其最常见的症状除传统意义上口干、多饮、多尿外,乏力也在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中普遍存在。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最常使用的中药为茯苓,黄芪,麦冬,生地黄,太子参。按中药功效对异常组所有药物进行总结后发现使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和清热药。按中药药性分类,使用最多的为温性药和平性药。按中药药味统计,使用最多的为甘味药。结论: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以气阴两虚型患者最为多见,临床上除常规使用益气养阴药物以外,还可根据其兼伴症状的不同,选择清热药类的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我们曾用中药加用华佗再造丸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取得良好的疗效。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伴脑供血不足患者,服用华佗再造丸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均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示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伴脑供血不足。(1)入选标准:TCD检查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脑供血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脂联素(APN)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SDHVD患者82例,分为合并心律失常SDHVD组40例及单纯SDHVD组42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AP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APN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SDHVD患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SDHVD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单纯SDHVD组(P<0.01),而合并心律失常SDHVD组与单纯SDHVD组的CIM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DHVD患者血清APN与CIMT呈负相关(r=-0.68,P<0.01)。结论 SDHVD患者血清APN降低,合并心律失常SDHVD患者降低更明显,血清APN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维生素E和丹参滴丸3组(各36例),在降糖、降压、调脂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口服阿司匹林(0.1g/次,1次/日)、维生素E(0.1g/次,2次/日)和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日)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后血糖、血脂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及颈、髂、股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丹参滴丸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1),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颈、髂和股动脉IMT无明显增厚(P0.05)。治疗后丹参滴丸组颈动脉IMT增厚幅度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股动脉IMT增厚幅度低于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组(P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协助血糖、血脂的调控,延缓动脉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6.
陈重捷 《光明中医》2014,(10):2073-2075
目的观察应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脉压、IMT的变化。结果1、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脉压水平(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可降低IMT(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IM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老年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9例EH老年患者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脉压差(PP)水平,根据全天PP的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两组:PP〈60mmHg组(n=33)和PP≥60mmHg组(n=36),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指标含量。结果:PP〉160mmHg组IMT明显大于PP〈60mmHg组,IMT与PP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测定IMI、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同时各组间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I MT为10.95 mm±0.197 mm,vWF为(180.07±1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 mm±0.137 mm与(121.00±60.93)%。老年高血压患者v WF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85,P〈0.01。对照组IMT非增厚组和IMT增厚组24 h平均SBP、PP、非杓形血压发生率及v WF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另外,IMT非增厚组vWF水平(158.00±69.58)%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0±60.93)%。老年高血压患者vWF水平与动态PP和血压节律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1和0.4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就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凝血激活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中脉压增大和正常血压节律的消失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 例颈动脉IMT 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 例)和治疗组(98 例)。2 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9.0 g/晚,治疗12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 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颈动脉IMT 与FIns、HOMA-IR、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治疗12 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PG、FIns、HOMA-IR、HbA1c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C、LDL-C 明显降低(P<0.05),HDL-C 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颈动脉IMT 由(0.11±0.01)cm 减少为(0.08±0.0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由(0.37±0.56)cm2 降为(0.21±0.25)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 例,治疗组9 例,2 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