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详细介绍《针灸学》“四性”教学法,以及教学评估方法,说明了“四性”教学法在促进针灸学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介绍,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实施步骤、过程。并阐述了实践后的思考与反思。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由传统的师承授受步入到正规高等教育行列,在生命科学将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时代,中医学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了"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涵、教材特点、学情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嵌套式教学模式。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的思想内核,转变中医思维,塑造中医思维,坚守中医思维;另一方面驱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提出质疑,善于进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中医学中无肝硬化一词,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症瘕”“膨胀”“单腹胀”,“积聚”,“黄疸”等范畴。《丹溪心法》《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灵枢水肿篇》对此均有论述。归纳其病因,一是饮食不节,二是湿热水毒,三是嗜酒无度,四是虫害致臌,五是七情劳欲内伤。其病机归纳起来是本虐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实为气滞,血淤,痰饮三者合并为患,病变后期,往往瘀、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0,25(4):41-42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2010年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其文章的论点如题,但居然找不到论据,作者既没有解释“科学”为何物,也没有讲明何为中医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所谓医学诊疗模式,是对一种医学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即用最精炼的语言勾画出该医学诊疗的基本规律的框架,同时它也往往反映出了该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的诊疗模式,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而影响较大者,莫过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所提倡,也是近年来流行的两种:1《内经》的诊疗模式──审机定治《内经》作为“医学之宗”和“经典之首”,不仅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对中医学的诊疗模式作了阐明。综观《内经》全书,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集中体现在“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张仲景的学术内容中,“和”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对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即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含“和”原文的整理。分析其“和”的学术内涵,发现其涵义涉及健康、疾病、治法、鉴别诊断点、向愈判断点及提示人体所存在的自愈能力等六个方面,并讨论了张仲景“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合理运用病案教学法,提高中基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重视加强理论联系临床,开展病案教学法,精心编制病案,循序渐进设置问题,讲评总结,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强同志在“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人民日报》1987.7.30.)一文中提出,中医哲学是“过时的自然哲学”。中医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其依据“首先在于千百年来的临床事实”,近年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学理论概念(如藏象、经络、证等)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不仅为中医学找到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于“发展”中医理论提供了“实验基础”。这里  相似文献   

13.
《易经》为“群经之首”,为儒道两家所共同尊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受瞩目的一部著作。张其成认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正是《周易》以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因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学与之亦有不解之缘。“医源于易”及“医易同源”的说法已广泛流传于世。认为中医学在肇始之初就采用了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易》学作为其哲学基础。而有些医家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易》与《内经》有相当大的差别,《易》为占筮之书,承认鬼神的存在,而《内经》不信鬼神,明确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认为“医易非同源,医理有易理”而已。但无论如何,对于《内经》与《易》的文化姻缘,其上下的连属关系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雅风 《山西中医》2009,25(9):61-62
《老子》关于辩证法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受到了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影响。《老子》的辩证自然观以及“反者道之动”等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从中医学的理论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认为中医学是在《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指导下认识并研究人体的。按《易经》的哲学分类法,中医学主要是从“道、象”层次上研究人体,西医学主要是从“器”层次上研究人体,两者认识方法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研究的人体层次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一个重要术语,它揭示了中医学认识人体不仅关注于“藏”本身,而且注重考察“象”,把“象”放在医学研究的重要位置。《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不仅确立了“以象测藏”的研究方法,而且构筑了庞大的藏象体系,为后世界定“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通报》2010,9(4):56-56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因此,西医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发展与自然哲学的关系浅识:与赵斌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发展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事情。在《中医学的发展急务是向中国自然哲学辨证回归》一文(以下简称《回归》,见《甘肃中医》1994年第7卷第4期)中提出,中国自然哲学“可与具备较为完美的理论及客现实证的现代科学同席就坐”,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结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中医学“忽视了与中国自然哲学的深层结合”,应当承认,《回归》一文的主张及其他相类似的观点,在中医学界并不是个别的,所以有必要在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在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药炮制技术》教学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迈出了教改实践的第一步。通过教学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实施的规律作了一些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归纳为:实训环境企业化、配套教材任务化、教师队伍双师化、质量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她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一门实用型科学.《中藏经》作为中医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内容渗透了中国古代诸家哲学思想.本文论述了《中藏经》与道家思想中的“气”与“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一以贯之的关系,同时,《易经》的取象类比的思维模式,“变”与“常”、“形而上”及“形而下”的思想也与《中藏经》的思想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