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腑方和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于治疗后4周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和反映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及疗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腑方合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飞针”疗法结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能够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偏瘫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后期康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神经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低中频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在发病后50天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提高,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中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上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治疗组FMA评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I~II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与此3穴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患侧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进行常规针刺操作,每日针刺1次,6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 d,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上八邪、合谷与后溪穴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个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对照组3~6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预防异常姿势,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腹针介入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3例分为早期治疗组35例和晚期治疗组38例。早期治疗组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发病2周至1个月内开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采用肢体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治疗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腹针介入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易化区取穴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法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Rood易化区针刺取穴法,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用Fugl-Meyer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易化区取穴针刺法能有效促进偏瘫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缓解痉挛,使运动模式正常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头针结合天井穴治疗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1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头皮针结合天井穴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该针法对脑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在改善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BrunnstromⅠ期应用关节挤压技术结合被动对角线运动对偏瘫运动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治疗的BrunnstromⅠ期偏瘫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改自PNF技术的结合了关节挤压技术的被动对角线运动,治疗时注意患肢的被动运动速率与患者意想动作的进度同步.对照组采用目前普遍运用的治疗方法,根据分期Brunnstrom分期适当选用神经发育疗法的Rood、Bobath、Brunnstrom、PNF等技术,在BrunnstromⅠ、Ⅱ期用刷擦、冰块、挤压、牵拉来诱发肌肉反应,通过健肢抗阻来引出患肢的联合反应直至促发共同运动,在运动功能达BrunnstromⅢ期时,开始促进共同运动中的随意运动成分改出为分离运动,逐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进而在正常运动模式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运动技巧.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运用简化Fugl-Meyer运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ADL能力,并测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Brunn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尽早在BrunnstromⅠ期运用符合正常运动模式的被动运动并结合运动想象和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的关节挤压,可以减少BrunnstromⅢ期的停留时间,加快分离运动的引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二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明显小于治疗组(100.00%)(P0.05)。2)2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6.78±9.59)分、(53.29±12.77)分,治疗组分别为(37.39±10.02)分、(69.05±19.38)分,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2.00±5.62)分与治疗组(33.27±6.0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3.29±18.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14.5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运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康复健康教育训练,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FMA、MBI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O.01),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照分配隐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除采用针康法治疗外,每日进行一次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治疗均持续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FIM评分提高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配合针康法治疗,较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Harti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教。结果: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2组术后1、3、6个月、术后1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ltarris评分、Barthel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