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微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微针刀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微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明经针刺法治疗,综合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针刺法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主动肌及拮抗肌的肌电活动,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AC、FMA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2.15±0.16)分]比较,综合法针刺组FAC评分[(3.87±0.99)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屈曲肌群MIVC时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35.25±4.47)mV?s]比较,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股直肌iEMG[(30.32±3.98)mV?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腓肠肌iEMG、踝背伸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31.32±3.68)mV?s]与组内治疗前[(29.36±4.51)m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综合法针刺组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运动再学习联合综合针刺法较运动再学习联合传统阳明经针刺法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增强患侧的步行能力,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其生活质量(QOL)的影响。 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ONF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其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77.15±12.21)分和(445.83±43.02)分,对照组分别为(75.90±10.73)分和(452.22±43.6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rris评分增加至(89.40±9.35)分,对照组增加至(89.65±6.92)分,2组患者Harri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三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疼痛和功能两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增加至(584.26±36.98)分,对照组增加至(557.12±40.02)分,2组患者SF-36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SF-36的8个维度中除精神健康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F-36中除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围术期耳穴贴压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tomy,LC)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在外科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贴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止痛药的使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围术期耳穴贴压能减少和降低LC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并能减少平均住院日、止痛药的使用和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P均<0.01).结论 耳穴贴压护理对LC术后疼痛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和成瘾性,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部穴位针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取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进行针刺治疗,1次/天,周期21天。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第14、第21天测定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治疗结束后取外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腹部穴位针刺组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度与足趾容积呈正相关。结论:腹部穴位针刺对CIA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可减轻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红细胞的聚集、改善血液高粘状态来控制大鼠关节炎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SOD、MDA、LPO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4例外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7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组于伤后第3天进行针灸治疗.在针灸治疗前一天与针灸治疗10天后抽取静脉血5ml,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第2天与第13天)抽取静脉血5ml,分测SOD、MDA、LPO的含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病人伤后3天到13天,机体抗拉化酶SOD明显上升,MDA、LPO均明显下降,其中针灸组的MDA、LPO含量的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含量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有助于脑外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类风关巴布剂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动物对类风关巴布剂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①家兔6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②家兔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的皮肤急性毒性反应.③豚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皮肤过敏反应.结果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也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结论类风关巴布剂是一个安全无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采用牵引中给予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