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头针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高压氧组、高压氧组、头针组,3组患者在给予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分别进行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头针治疗,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3组治疗8,12周后MOC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12周后MOC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8周显著升高(P均0.05),头针联合高压氧组治疗8周、12周MOC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其他2组(P均0.05)。结论头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这种疗效在治疗后12周观察中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Schuell语言训练,每次30 min;治疗组予头针联合电针(翳风、百会、后溪、通里),每次20 min。2组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1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价2组患者失语程度、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失语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FCP、WAB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FCP、WA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表达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任媛媛  杨柳  张小霜 《陕西中医》2022,43(1):118-120
目的:探究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2,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和对照组(n=31,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行语言功能分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并观察患者语言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和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分项功能对比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说话、复述、命名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理解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电针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16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语言训练联合头电针治疗)和对照组(语言训练),对2组患者的失语症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对其AP、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失语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进步,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Q、CFC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电针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方案,通过结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可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对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5例予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35例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CFCP)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7/3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语言功能评分、CFCP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84例给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min,观察组头针留针8h且在康复训练期间行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两组FMA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升,10m步行时间明显缩短,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和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10m步行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步行能力和步速,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6例。按摸球法分组:对照组(n=48)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n=48)给予吡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中联用吡拉西坦与血栓通具有一定有效性,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留针组、高压氧后针刺组、针刺后高压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方案对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均有效,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高压氧后针刺组(P0.05),高压氧后针刺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结论高压氧舱留针组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可全面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音涤痰汤联合金津玉液放血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言语不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言语不利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音涤痰汤联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失语商评分(AQ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CFCP评分)、患者自我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AQ评分、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AQ评分、CFC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另外,2组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满意度评分及PRO总分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理精神状态、社会关系、治疗满意度评分及PRO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复音涤痰汤联合金津玉液放血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言语不利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三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标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颞三针针刺并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单纯入高压氧舱治疗,每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Barthel指数评分表比较,治疗组提高(24.32±4.43)分,对照组提高(17.98±3.67)分。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提示,颞三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23例加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24例加Bobath技术。2组治疗143、0d时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法测定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4、30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头针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脑水肿及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将198例高血压脑出血伴认知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电刺激组(头针组) 64例、高压氧组69例、头针电刺激联合高压氧组(联合组) 65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于入院3~5 d,头针组给予头针电刺激,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头针电刺激和高压氧。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第1,7,14天脑水肿及血清S100β蛋白变化情况;治疗前及第60天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验,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并评定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脑水肿、LOTCA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头针组及高压氧组(P均0. 05)。治疗后3组患者B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但3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均0. 05)。结论早期头针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消退,能有效改善认知障碍,提高总有效率,较单独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药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结合头针,药物选用依达拉奉和血塞通:药物组与针药组所选药物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0%,针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值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头体针及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作业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UEA及MBI提高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9例。急性期后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舌针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塑性相关蛋白,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降低(P 0. 05),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CUSS)评分升高(P 0. 05),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升高(P 0. 05),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P 0. 05),NGF、BDNF水平升高(P 0. 01);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3个月联合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较低(P 0. 01),CUSS评分较高(P 0. 01),FMA评分较高(P 0. 01),BI评分较高(P 0. 01),NGF、BDNF水平较高(P 0. 01),总有效率较高(P 0. 01)。结论:早期应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不同时,治疗组在进行传统头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下肢、MBI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均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P 0. 05),治疗组(P 0. 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头针带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改善优于其两项治疗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管氏舌针穴位图选取聚泉、中矩、金津玉液、心穴、肝穴、脾穴、肾穴点刺,其中肝穴、脾穴、肾穴均取双侧,每穴针刺5 s,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不留针,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选取廉泉、风池、通里、阴陵泉、太冲,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20 d,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失语商、改良的汉语成语成套测验ABC评分,运用改良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2组复述、自发谈话语言功能测定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失语严重程度的改善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失语的严重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氏舌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常规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日常生活对语言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CFCP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及CFCP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及CFC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