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寸口脉搏波频谱变化规律,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效果评价方法。方法:将92例需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组)各46例,应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脉搏波指标,观察2组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脉搏波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PP组能检测到脉搏波,NP组未能检测到明显的脉搏波,脉搏波能量主要分布在0~5 Hz范围,PP组脉搏波能量显著高于NP组,PP组脉搏波能量传递的衰减度低于NP组;脉搏波传导的能量主要是低频能量,包含呼吸波的能量。结论:PP组能检测到寸口脉搏波,提示脉搏波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的客观评价指标,搏动灌注产生的脉搏波能量高于非搏动灌注脉搏波能量,频域参数0~5 Hz谱能比值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有效性的量化评价指标,低频的呼吸波参与脉搏波中的能量传递,佐证了中医诊脉独取手太阴肺经"寸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寸口”脉搏波测控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探索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测控的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模式。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20例和非搏动灌注组20例,体外循环方法分别采用搏动灌注法和非搏动灌注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寸口”脉搏波波形;手术前后检测血液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酸,术中血乳酸、尿量,以及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2h(T2)、体外循环结束后24h(T3)血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石、白细胞介素-8等指标。结果20例搏动灌注患者“寸口”均检测到脉搏波(单峰波、双峰波、三峰波),20例非搏动灌注患者“寸口”未能检测到脉搏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酸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灌注组术中乳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搏动灌注组(P〈0.05),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多于非搏动灌注组(P〈0.01);两组患者T1、T2、T3三个时间节点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石、白细胞介素-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搏动灌注对改善体外循环患者’肾血流灌注及机体缺氧状况有一定的优势;患者“寸口”可检测到单峰、双峰、三峰脉搏波,提示搏动血流能量能有效传递到外周血管,通过一定的优化设计;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测控的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对机体的影响,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方法:将52例需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组)26例和非搏动灌注组(NP 组)26例;采用PowerLab 8/30生理仪全程记录“寸口”脉搏波、血流量、血压和泵压;计算两组患者的脉压差(ΔP)、平均动脉压力(MAP)、能量等值压力(EEP)和富余血流动力能量(SHE);检测体外循环术前后血栓弹力图(TEG)  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体外循环术后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非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未能检测到“寸口”脉搏波。②搏动灌注组ΔP、EEP和SHE值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组(P<0.001),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搏动灌注组凝血反应时间(R)较非搏动灌注组延长(P<0.05),凝血综合指数(CI)显著低于非搏动灌注组(P<0.05)  结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在增加血流灌注压力和血流搏动能量、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的ΔP、EEP和SHE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提示脉搏波可以作为监测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是用一组特殊装置临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一种高新技术。体外循环血液灌注方式有"非搏动灌注"与"搏动灌注"两种。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搏动灌注"对手术者的康复较"非搏动灌注"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搏动灌注"目前仍然缺乏血液压力流波形精确的量化指标与质量控制标准等,成为制约"搏动灌注"技术临床推广应用的瓶颈。以中医传统脉学理论为指导的"寸口"脉诊方法及其客观化研究成果——脉搏波图检测与分析技术引入,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血流压力波形量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对监测和控制"搏动灌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39-204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搏动灌注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脉图参数的影响。方法:在CPB下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88例,主动脉阻断期间搏动灌注组应用人工心肺机自身的滚压泵通过转速改变形成搏动血流进行灌注,脉搏波为三峰(双峰)波形模式;于术前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并采集术前及术后脉搏图。对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谷草转移酶显著高于术前,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血肌酐与血尿素氮的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比值与术前比较,呈下降趋势。手术后脉图参数h1显著高于术前,术后w/t显著低于手术前。结论:(1)搏动灌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2)搏动灌注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维持血液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CDFI)部分指标的量化来初步探讨制定对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诊断量表。方法选择合适的DN患者489例。首先采用二维图像观察DN肾脏的大小及实质回声;再用CDFI观察肾血流灌注程度;然后用脉冲波多普勒(PW)观察肾动脉(RA)、段间动脉(SRA)及叶间动脉(IRA)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选取肾脏的大小、实质回声、血流灌注的程度及RI值的范围为量化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结果分数在4~12之间,阴虚燥热证可能性高;分数在12~20之间,气阴两虚证可能性高;分数在20~28之间,阴阳两虚证可能性高;分数在28~32之间,阳衰瘀阻证可能性高。结论CDFI部分指标的量化可以用来作为对DN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一部分,为DN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常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乳腺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75例乳腺良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38例给予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5~2.5mg/kg静脉麻醉。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呼吸改变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SBP、DBP、HR、RR较基础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患者唯有HR在手术初期有所降低(P〈0.05),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术中绝对无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乳腺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麻醉效果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 d及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川芎嗪3 mg/kg,在30 min内滴完,对照组患者按观察组给药时间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滴注。观察2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凝血功能,统计2组术后24 h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红细胞量以及术中输血浆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2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术后24 h 2组患者Fg、D-D、ATⅢ均较手术结束时明显升高(P均0.05),APTT则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均未能达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56例,监测开胸后(t1)、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t2)、暴露和固定回旋支后(t3)、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后(t4)、关胸(t5)5个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按照计划完成手术,无失访现象。与t1比较,t2时m PAP、PVR均增加,MAP、CI降低;t3时HR、CVP、m PAP、PAWP、SVR、PVR均增加,MAP、CI降低;t4时HR、CVP、m PAP、SVR、PVR均增加,MAP、CI则降低;t5时HR、MAP、m PAP均增加,C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与t5时D(O2)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t3时ER(O2)明显高于t1和t5时(P均0.05)。随访3个月、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全麻有助于改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安全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肺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病变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2例,分为参芪液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两组均在升主动脉阻断心脏静止后,经主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纯氧合血肺保护液,参芪液组灌注由参芪液与氧合血组成的肺保护液;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时、转流结束后6h、24h测定并记录两组肺循环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肺血管阻力(PVR)、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两组MDA和PVR较转流前均升高(P〈0.05),但参芪液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静脉血白细胞/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在转流结束时及转流结束后6h均高于转流前,但参芪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芪液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6.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1±6.9)h(P〈0.01)。结论参芪液能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术后肾损伤的干预效果,为先心病婴儿CPB术后肾损伤的保护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科232例体外循环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管理。方法:应用MEDTRONIC5348型起搏器,心脏复跳后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导线于右室心外膜表面,按需调整起搏频率、起搏器输出电流及心室感知灵敏度。术后注意观察起搏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做好起搏器携带期间的护理。结果:起搏器工作正常,能够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有效起搏。全组232例患者,222例术后成功脱离起搏器康复出院。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放置心外膜起搏导线,必要时进行临时起搏,做好起搏器携带期间的调试及护理,可明显缓解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带给患者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利  闫德英 《中国针灸》2005,25(5):309-311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的水平对于体外循环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行体外循环术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54例。入院后测定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水平,收集其他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并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等7项指标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水平预测体外循环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7,取其水平为143.75μg/L时预测价值最佳。且评测体系加入NGAL后,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大,预测价值更高。再以该临界值为界,将患者分为I临界值以上组和临界值以下组,则临界值以上组病死率显著升高。结论体外循环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水平升高是引起其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该病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7.
郭亚雄  林秋伟  张雄  黄丽娜 《新中医》2013,45(12):64-67
目的:探讨通腑泻热合剂对体外循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观察2组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生率,同时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及ARDS发生率分别为6.7%和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和13.3%(P〈0.05)。观察组在第1、3、5天的TNF-α和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泻热合剂可降低体外循环患者TNF-α、IL-8的水平,减少肺部感染及ARDS发生率,对体外循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在预充液中加入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病例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30 min( T2)、CPB结束即刻(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 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浆丙二醛(MDA)、游离血红蛋白(FHB)、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RBC-C3b RR、RBC-ICR、血浆MDA、FHB、IL-6浓度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RBC-C3b RR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除治疗组T4时间点FHB、IL-6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RBC-ICR、MDA、FHB、IL-6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2-4时间点RBC-C3bRR高于对照组,RBC-ICR、MDA、FHB、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CPB期间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CPB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