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瑞祥  周全  陈慧敏  李纪高 《陕西中医》2023,(12):1698-1703
目的:基于miR-181c-3p/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探讨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诱导法制备SS模型小鼠;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白芍总苷组、增液润燥汤低剂量组、增液润燥汤高剂量组、增液润燥汤高剂量+STAT3通路激活剂(Colivelin)组、增液润燥汤高剂量+miR-181c-3p激动剂组,每组3只;测量小鼠日饮水量、唾液流率、颌下腺脏器指数、血沉;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观察颌下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颌下腺miR-181c-3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颌下腺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XA1)、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白介素-17(IL-17)和叉头盒蛋白P3(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日饮水量、HOXA1、STAT3、p-STAT3、IL-17表达、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明显下降,唾液流率、Foxp3、miR-...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39-640
目的:研究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颌下腺IL-1β和外周血Ig G的影响,探究该方治疗SS的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法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ZYRZI、Ⅱ、Ⅲ),白芍总苷组(BSZG);免疫诱导法制备SS模型;ELISA法检测IL-1β、Ig G。结果:模型组IL-1β、Ig G比正常组升高(P0.05);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IL-1β、Ig G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增液润燥汤能降低SS模型鼠IL-1β、Ig G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颌下腺损伤,是其治疗S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干燥综合征NOD 小鼠的抗炎效果,并基于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 只NOD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羟氯喹(HCQ)组及白芍总苷低、中、高剂 量组,另取8 只同期BALB/c 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 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平均摄水量、唾液流量及颌下腺组织学改变;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 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IFN)-γ 和TNF-α 的含量;分别采用RT-PCR 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颌下腺组 织中TLR4、MyD88 和NF-κ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经白芍总苷和羟氯喹干预后小 鼠平均摄水量减少,唾液流量增加(P<0.05,P<0.01),颌下腺病理损害减轻。模型组小鼠血清IL-17、 IFN-γ 和TNF-α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和羟氯喹均可明显降低NOD 小鼠血清IL-17、IFN-γ 和TNF-α 的含量(P<0.05,P<0.01)。RT-PCR 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果显示,模 型组小鼠颌下腺TLR4、MyD88、NF-κ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白芍总苷低、 中、高剂量和羟氯喹均可明显降低NOD 小鼠TLR4、MyD88、NF-κ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P<0.05,P< 0.01)。结论白芍总苷可明显减轻干燥综合征小鼠的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调节TLR4/MyD88/NF-κB 信号通 路活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细胞凋亡促进因子Smac的表达作为靶点,探究活血解毒润燥方对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组织形态、腺体功能、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雌性BALB/c57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自发性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Ltj)小鼠为S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芍总苷胶囊组和活血解毒润燥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各组小鼠给药量按照人与动物体表面积比计算等效剂量,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10 ml/kg蒸馏水,白芍总苷胶囊组(0.234 g/kg)和活血解毒润燥方低剂量组(15.6 g/kg)、中剂量组(31.2 g/kg)、高剂量组(62.4 g/kg)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药物干预8周后,无菌分离颌下腺,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形态、功能的改变,并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细胞凋亡促进因子Sma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唾液流量及颌下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颌下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IHC和Western...  相似文献   

5.
刘瑞林  周全  李纪高 《光明中医》2016,(16):2346-2348
目的观察增液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增液润燥汤1天1剂,分2次水煎口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0.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唾液分泌量、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 G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液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肺滋阴汤对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小鼠模型症状、血清TNF-α、IL-6、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及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模型组、正常组、养肺滋阴汤(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36.7、18.4、9.2g/kg,0.2mL/10g)及白芍总苷(白芍)组(0.6g/kg),每组10只。各组每周连续干预6日,停药1日,共50日。实验第10、20、30、40、50日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唾液分泌量、进食量、饮水量,并于第50日取血,摘取小鼠颌下腺、胸腺、脾脏称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AQP-5含量,并观察颌下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无变化,唾液分泌量减少(P0.01,P0.05)。模型组胸腺、脾脏、颌下腺重量及指数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白芍组、中药各剂量组唾液分泌量均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芍组胸腺、脾脏、颌下腺重量及指数降低(P0.01,P0.05);中药低剂量组胸腺、颌下腺重量及指数降低(P0.01,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胸腺、颌下腺重量及指数、脾脏指数降低(P0.01,P0.05);白芍组TNF-α、IL-6降低,AQP-5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AQP-5升高(P0.01,P0.05)。模型组颌下腺组织内腺泡及导管破坏,腺泡及导管不规则,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周围有轻至中度淋巴细胞浸润,中药各剂量组及白芍总苷组病理破坏减轻。结论养肺滋阴汤可改善SS模型小鼠症状、血清TNF-α、IL-6、AQP-5及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调中化湿汤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胃癌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胃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调中化湿汤低剂量组及调中化湿汤高剂量组,取正常小鼠作为空白组。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溶液0.25 g/kg灌胃,调中化湿汤低剂量组给予0.05 g/kg调中化湿汤灌胃,调中化湿汤高剂量组给予0.20 g/kg调中化湿汤灌胃,1次/d,连续干预治疗2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L-17、IL-10、TGF-β1及CEA水平;TUNEL法分析各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B7-1、B7-2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调中化湿汤低剂量组、调中化湿汤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3、IL-10、TGF-β1及CE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中化湿汤低剂量组、调中化湿汤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均得到改善,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程度降低。调中化湿汤低剂量组、调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方对非肥胖糖尿病(NOD)自发性干燥综合征(ss)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NOD/Lt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解毒方组、白芍总苷组各6只,并设6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取小鼠颌下腺及血清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活血解毒方组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组、活血解毒方组2组间比较,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中药对NOD小鼠S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CD14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增液布津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环戊硫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利用免疫诱导法(注射白百破疫苗+完全弗氏佐剂+大鼠颌下腺抗原)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于造模后当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0 mL·kg-1 i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用增液布津汤(相当于生药6.8,13.6,27.3 g·kg-1)ig,环戊硫酮组用环戊硫酮(1.25 g·kg-1)ig.首次免疫后第3,7天,用乳化抗原对模型组和用药组加强免疫,剂量同首次,多点背部sc.以后每隔14 d用乳化抗原加强免疫1次,剂量同首次,共加强免疫2次,多点背部sc,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增液布津汤对模型小鼠体质量、颌下腺与胸腺、脾指数及唾液分泌量、颌下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免疫小鼠颌下腺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造模成功.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18.17±1.33)g,(7.51±1.25)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3.02 ±0.98),(1.76 ±0.62),(6.93±2.03) m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23.79±1.48)g,(11.05 ±1.93)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4.24 ±0.84),(0.77 ±0.70),(4.58±1.39)mg·g-1,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治疗组增加程度较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相比增加不明显.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颌下腺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保护其唾液分泌功能,从而发挥对S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为靶点,探讨活血解毒润燥方对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组织形态、细胞凋亡、腺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实验选取雌性BALB/c57小鼠为正常组,自发性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Ltj)小鼠为S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芍总苷胶囊组(0.234 g·kg-1)和活血解毒润燥方低、中、高剂量(15.6,31.2,62.4 g·kg-1)组,每组15只。药物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形态、功能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唾液流量及颌下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颌下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润燥方各剂量组和白芍总苷胶囊组小鼠唾液流量及颌下腺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颌下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活血解毒润燥方高剂量组与白芍总苷胶囊组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活血解毒润燥方可以改善SS模型小鼠颌下腺腺泡的分泌功能,提高其颌下腺指数,增加SS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其作用机制与上调SS模型鼠颌下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润燥灵汤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指数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润燥灵低、中、高剂量级和强的松对照组,每组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SS模型小鼠,从造模第5周开始予润燥灵高、中、低剂量和强的松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后,断颈处死小鼠,分离颌下腺,检测颌下腺指数和病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颌下腺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经过4周的干预治疗后,强的松对照组、润燥灵高、中剂量组小鼠颌下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强的松对照组比较,润燥灵高剂量组小鼠颌下腺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颌下腺小叶结构消失,腺泡、腺管结构紊乱,细胞间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强的松对照组和润燥灵高剂量组颌下腺小叶结构基本存在,腺泡、导管分布均匀,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中药润燥灵能够改善SS模型小鼠的饮水量,增加颌下腺指数,改善模型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润燥灵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润燥灵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润燥灵方水煎剂36、18、9 g/(kg·d),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0.2 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PCR法检测颌下腺T-bet和GATA-3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h1和Th2细胞的数量。结果模型组IFN-γ、IL-4、T-bet表达及T-bet/GATA-3、CD3+CD8-/IFN-γ、CD3+CD8-/IL-4及IFN-γ/IL-4明显高于空白组,润燥灵高、中剂量均能够降低IFN-γ、T-bet表达及CD3+CD8-/IFN-γ、CD3+CD8-/IL-4,以润燥灵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润燥灵方能够下调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血清Th1/Th2,可能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颌下腺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程度,探讨路氏滋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百破疫苗加完全弗氏佐剂及同种鼠颌下腺抗原联合诱导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治疗组小鼠以路氏滋燥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周后处死动物,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颌下腺中Fas/FasL水平。结果相对于模型组,2个治疗组小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程度明显降低。结论路氏滋燥汤可降低诱导干燥小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程度,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金桂兰  孙丽霞  汪悦 《新中医》2011,(3):125-127
目的:探讨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细胞因子1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探寻中药对SS干预作用机理。方法:取70只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增液布津汤小剂量组、增液布津汤中剂量组、增液布津汤大剂量组共6组,各给药组均在第0天即开始给药,每天1次,直至第60天。于首次免疫后第61天球后静脉放血处死小鼠,解剖取相应脏器及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IFN-γ、IL-6均显著增加(P〈0.01)。而给予药物后,增液布津汤各剂量纽的IL-1、IFN-γ、IL-6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增液布津汤小剂量组IFN-γ/IL-6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液布津汤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IFN-γ蛋白合成及分泌,间接地抑制了Th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调节Th1/Th2平衡来治疗SS,从而缓解SS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进一步说明细胞因子在SS唾液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5只干燥综合征经典动物模型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芍总苷组及活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7只,另设7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均以10 ml/kg蒸馏水灌胃,白芍总苷组以234 mg/kg白芍总苷胶囊灌胃,活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62.4、31.2、15.6 g/(kg·d)灌胃活血解毒方。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病理染色结果并进行评分,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优势菌群,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白芍总苷组颌下腺病理组织评分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可见外分泌腺结构破坏,腺泡不同程度萎缩,组织出现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上述病理损伤减轻,少量散在淋巴细胞浸润,但未聚集成灶,其中活血解毒方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减轻。基于门水平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疣微菌门丰度降低、TM7菌门丰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及白芍总苷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脱铁杆菌门丰度均升高(P<0.05)。基于属水平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臭味杆菌属丰度升高、普氏菌属丰度降低(P<0.05或P<0.01);与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比较,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臭味杆菌属丰度降低(P<0.01)。组间差异菌种筛选结果显示,正常组优势菌种19种,模型组优势菌种6种,白芍总苷组优势菌群1种,活血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优势菌种分别为6种、2种、8种。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aith_Pd指数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中剂量组Faith_Pd指数均升高(P<0.01)。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除活血解毒方低剂量与活血解毒方中剂量组、活血解毒方中剂量组与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之间无差异外,其余各组之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调节NOD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加快菌群的恢复,这可能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麦冬地芍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NOD)小鼠血清及颌下腺中血管活性肠肽(VIP)、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及Th1/Th2,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3只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羟氯喹组、中药组3组,8只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为空白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羟氯喹组、中药组分别灌服羟氯喹溶液及麦冬地芍汤,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小鼠10、13、16周龄唾液流率的变化和18周龄时血清及颌下腺中VIP及细胞因子IFN-γ,IL-10,IL-17A的含量。对颌下腺进行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浸润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小鼠16周龄时唾液流率明显改善(P0.01),18周龄时血清及颌下腺中VIP浓度明显升高(P0.05),Th1/Th2,Th17/Treg明显降低(P0.01)。18周龄时,麦冬地芍汤组组织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麦冬地芍汤能显著改善NOD小鼠的干燥症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IP的表达,调节Th1/Th2,Th17/Treg免疫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文静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以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PDN)的方式建立抽动障碍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予盐酸硫必利片25 mg/(kg·d)灌胃,文静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4 g/m L文静汤混悬液14 m L/(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均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包括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及脑内DA水平、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情况。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含量与之相当(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明显升高(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文静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小鼠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行为学表现,且其作用效果与剂量浓度成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A系统功能失衡有关,降低脑内DA含量,增加DAT表达,使DA能神经元功能亢进受到抑制,从而改善患者抽动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查吴茱萸汤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内脏痛模型小鼠的疼痛作用机制。方法 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吴茱萸汤低剂量组、吴茱萸汤中剂量组和吴茱萸汤高剂量组。吴茱萸汤各剂量组分别灌以吴茱萸汤水煎液[3.12、6.24、12.48 g/(kg·d)],共4天。第4天,吴茱萸汤各剂量组灌胃后2小时,以瞬时感受器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激动剂10%福尔马林,10μL/只灌肠,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痛模型小鼠上,观察吴茱萸汤干预后的疼痛行为变化和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吴茱萸汤干预后的小鼠结肠组织中TRPA1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吴茱萸汤各剂量组干预均可使小鼠结肠中肌层、黏膜层坏死减轻,炎性浸润减少,受损的隐窝修复;行为学实验观察吴茱萸汤高、中、低剂量预处理4天后与模型组对比,小鼠疼痛行为频次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实验,吴茱萸汤高、中、低剂量预处理后,与模型组对比,肌层的TRPA1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蛋白条带密度分析提示,吴茱萸汤高、中剂量预处理后能使小鼠结肠组织中TRPA1表达下调,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热敏通道TRPA1是吴茱萸汤发挥止痛作用,尤其是缓解内脏痛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小鼠干扰素(interferon,IFN)-γ、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及其受体BAFF-R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及NOD/Ltj小鼠为实验动物,分别以蒸馏水、白芍总苷混悬液、活血解毒方汤剂灌胃干预,干预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态,于干预60天后测量小鼠唾液流率,并取小鼠颌下腺及血清,测量颌下腺指数及血清中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水平。结果正常组唾液流率均较其他各组高(P0.05),实验第40天开始,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唾液流率开始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第60天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颌下腺指数,正常组较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高(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治疗组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水平,正常组均较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低(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治疗组高(P0.05),其中对照组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减轻NOD小鼠颌下腺炎症,增加唾液分泌量,降低血清中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小柴胡汤低剂量组和小柴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2周后开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kg·d)灌胃,小柴胡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9 g/(kg·d)和18 g/(kg·d)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测量建模1周、2周后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大鼠关节左右径和前后径,计算灌胃前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关节炎指数,灌胃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灌胃后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均0.05),关节炎指数及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小柴胡汤高剂量组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小柴胡汤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可降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