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华氏中藏经》之学术价值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  武冰  严季澜 《北京中医药》2008,27(5):353-354
<华氏中藏经>做为中医的一部经典古籍,虽然其书真伪之争颇多,但其学术价值仍然值得重视.该书上承<内>、<难>,下启易水,论兼诸家,卓识独见,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理法方药完备,其精妙独到的医论、诊疾察病的经验、遣方用药的思路都颇有可法之处,是一部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医学文献.  相似文献   

2.
《温热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疾病的专著。明清时期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当时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吴又可的《瘟疫论》、喻嘉言的《尚论篇》都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直到叶天士《温热论》问世.才标志着温病学说走向成熟。从临床实践上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己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和副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多种急性热病。书中对温热病的理论证治颇为后人推崇,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郭文娟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34-1835
《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内经》对中医学术奠基于前,《伤寒杂病论》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确立于后,处于其间的《难经》,其对学术的创新反隐而不彰。特别是以撰集、整理《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脉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脉经》,以脉学第一部专门著作的身份行世以后,《难经》脉学理论及其学术意义更为世人所忽略。认识《难经》脉学的学术内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当代脉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经》记载的疾病甚多。以专题论述疾病名篇的,见于《素问》的则有:《热论》、《评热病论》、《疟沦》、《咳论》、《举痛论》、《风论》、《痹论》、《痿论》、《气厥论》、《厥论》、《奇病论》等;见于《灵枢经》的则有:《寒热病》篇、《癫狂》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周痹》篇、《胀论》、《论痛》篇、《水胀》篇、《寒热》篇、《大惑论》、《痈疽》篇、《忧恚无言》篇等。散见于各篇中记载的病证尤多,有外感病,有内伤杂病;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等。虽然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见证时,有详有略,但是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已经进行了各种的分证与鉴别,这些对疾病的分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雏型。  相似文献   

5.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元著名医学家,河北正定人。代表性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世人究其脾胃学说者众,疏于其他学术之弘扬。今考辨《内外伤辨惑论》于内外伤之"十二辨",究其辨证诊断经验,探讨其学术思想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源出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00~210年)。它是一部现存最早、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书,历代医家将其奉为“圭臬”。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创立较为完整的六经病辨证体系;(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艺文类聚》是中国现存影响较大、内容较为完整的重要类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大量的医学文献,主要内容为医理和本草,集中收录于"方术部"与"药香草部",在其他门类中也能见到一些散论。《艺文类聚》中所引之书大多已经亡佚,对其涉医内容收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医学史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叔微,字知可,因曾任翰林学士,故后世又称其为许学士。宋朝真州白沙人,其早年致力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先后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三书又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晚年则辑其生平治验用方,并附以治疗验案,勒成一部,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此外,许氏还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一书,现已遗失。由于许氏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因此诸书均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二书均是他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伤寒九十论》是许氏从其平生临床实践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9.
吴聂  曹式丽 《光明中医》2011,26(6):1119-1120
《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华岫云等收集整理的一部医案,其中不乏精深学术见解,以及清新、活泼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叶天士对临床各科的学术造诣。其辨证思维、处方之法,灵活多变,既能博引诸家,又能有所发明,是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1叶氏的辨证思路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叶氏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有深厚造诣。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许多伤寒的病例,叶氏运用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一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吴瑭的湿病学术思想,所立三焦辨证之法,对温病辨证独辟蹊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吴瑭精医悉易,该书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中运用了不少易学思想,本文试作初步探讨。至以太极“含三为一”的三才学说和卦象来阐明温病病因吴鞠通把三才学说用于t温病条辨》中以说明温病病因。《温病条辨·问心其温病条辨原病将》原引《素向·六元正纪大论》自往日:“叙气运,原湿病之始,每岁之温,有早著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池加临而热也。”《温病条辨·上焦篇》曰:“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局金,人…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从肝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泽  韩新玲 《河北中医》2010,32(6):921-923
<正>1学术源流中医学虽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历代医家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详细描述,多把其归属于痰浊、血瘀、胸痹、眩晕、肥胖、污血、中风等范畴。《素问·宝命全形论》谓"土得木而达",明确指出肝主疏泄对调畅气机、促进脾胃  相似文献   

12.
《医学流源论》辨证用药观论析湖南410007湖南中医学院杨嗣明主题词@《医学流源论》/医学家,/徐大椿,辨证《医学流源论》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大椿医学思想的医学论著,其中有大量篇幅集中反映了徐氏的辨证用药观,阐理深刻,精凿有据,耐人寻昧,对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家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是清代《金匮要略》注本中最早的全注本。研究该书的成书背景、注解特点、学术价值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重点介绍其极具特色的注释方法,认为该书作为《金匮》研究之名著,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存秦汉时期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武威汉代医简》、《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中体现的辨证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近十年来对秦汉时期经典著作中辨证方法的研究资料作一整理分析,认为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评价这一历史时期已经出现或建立的诸多种辨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学术观点,尤其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研究,资料更是丰富,故有必要对这一时期的医经原著中的辨证方法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准确阐述这一重要时期辨证方法体系的源流、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学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王周芳 《光明中医》2008,23(3):276-278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写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阐明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近代康巴名藏医多吉·德庆郎巴的学术专著《医学甘露滴》手抄本的学术价值。方法:通过考证《医学甘露滴》作者生平,并对其进行整理、校勘,以辨章学术。结果:整理并出版了《医学甘露滴》。结论:《医学甘露滴》是一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藏医药文献古籍,它真实再现了一代藏医药大师多吉·德庆郎巴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汤方辨证在《伤寒论》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达 《中医杂志》1999,40(6):328-330
汤方辨证是以汤方的适应证及其病机为基本模式来辨识疾病的方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虽确立“六经”为纲进行辨证,然在“六经”的提纲下,却处处充满着汤方辨证的内容。一部《伤寒论》如果撇开具体的方证辨识,则不能自成体系,也不会具备现今的学术价值。笔者愿就此僭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时病论》是一部专论时病的专著。作者就自己对《时病论》中所论时病的病因病机,独到的辨治方法,从浅入深的剖析,简明扼要的将其学术精华,呈献给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16年购得一部稀见中医眼科古籍《飞鸿集》,对其版本、作者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与《新编鸿飞集论眼科》、《鸿飞集七十二问》、《飞鸿集眼科七十二症》等相关眼科文献的学术渊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史志书目著录情况、国内外研究概貌、学术价值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敦煌西域出土的《五藏论》,以了解发掘和研究敦煌西域《五藏论》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