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进行了解释,近代学者结合临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疼痛点的不同认识,二是与阿是穴的关系。重温《内经》有关条文,认为“以痛为输”是《灵枢·经筋》提出的取穴方法,而经筋病变多集中于入腠袭筋之体表筋肉之处,其症候主要表现为疼痛为主,并以压痛为主要病理反应,而经筋不能传输气血,无穴可言,唯有“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优化取穴方法。“以痛为输”属阿是取穴法的一种,与经穴、奇穴以外无明确定位的一类腧穴的总称——阿是穴的概念不同,当明辨之。  相似文献   

2.
阿是穴一词的释义目前尚未统一,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也是针灸理论难点之一。通过梳理《针灸学》统编教材、工具书、术语标准等文献资料中的"阿是穴"定义,筛选其中具有共识、言之合理的要素,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距离象似性理论,对"阿是穴"进行重新释义;此外,在理解"以痛为输""天应穴""反应点"等相近术语的基础上,以义素分析法辨析其与阿是穴的异同,并引申出对针灸理论的部分思考。  相似文献   

3.
赵京生 《针刺研究》2023,(3):294-298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经筋病则“以痛为输”,而非痛处即腧穴,两者理论架构严整相对。这样的现象是缘于彼时经脉腧穴理论的强势地位,影响了针灸文献的说理习惯。对“以痛为输”的正确理解,还会关涉对“阿是穴”及其与腧穴关系的认识,以助于明晰腧穴的概念,进而建构“刺灸处”的范畴,方可能解决当下针灸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阿是"的词义及"阿是穴"原始内涵进行梳理,基于对相关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溯源至"以痛为输"之法以探寻"阿是之法"的雏形,并用语言学方法对相关术语进行鉴别;由此论及"阿是穴"所归属的腧穴近治作用的理论范畴,并通过气街对其进行理论层面的升华。旨在言明"阿是穴"与西方"激痛点"实即体表刺激的近治作用,其观念不同仅因于文化背景之差异。  相似文献   

5.
梁玲君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8):1471-1473
阿是穴是疼痛性疾病病变部位或附近医生触诊的感觉和患者的反应为依据选取的针刺部位,没有固定的部位和穴位名称,依据疾病的不同性质可选取多种治疗方法的腧穴。阿是穴的名称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发现大量有关针灸的记载,后代医家也有人认为此时才是阿是穴及阿是之法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是阿是穴提出的重要理论依据,医家对"以痛为腧"的认识有助于"阿是"的提出。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反复临床的基础上,创立了"阿是"之名,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进行了记载,可以视作是对"阿是"的定义。反阿是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建立在现代解剖穴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反阿是穴"的提出反倒可以提醒医家重新审视"阿是穴"丰富的内涵,突出了"痛"丰富的引申意,"反阿是穴"的提出恰恰可以弥补医家对于"以痛为腧"理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唐宏亮  庞军  杨扬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65-2066
<正>"以痛为输"出自《灵枢.经筋》第十三篇。该篇总结了"经筋"病损后出现的"以痛为主"的病候群;并提出"以痛为输"的治疗方法,即是指在治疗经筋病症时没有固定的穴位,要求"以痛为输",针刺"经筋"之痛处。总体而言,该篇主要论述的是一种针对经筋病  相似文献   

7.
取阿是穴治病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提出“阿是穴”的概念;以后随着阿是穴的发展应用,又有了“不定穴”及“天应穴”等名称。关于阿是穴的作用,《千金要方》认为:“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  相似文献   

8.
反阿是穴及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推拿等临床上治疗痛症时取穴 ,常用阿是穴。阿字 ,据《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是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 ,病人常会呼痛 ,发出“啊”的一声 ,故名“阿是”。阿是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与后人所称“天应穴”同义。治痛取阿是穴之理论依据乃来自于《灵枢·经筋》篇中的“以痛为输”。现代的局部封闭疗法、小针刀疗法等便是以阿是穴为主的治疗方法。阿是穴强调的是寻得痛点 ,而“反阿是穴”与此相反 ,即寻找一点 ,按压之如果疼痛会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即是该穴。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处在同一肌肉或相邻肌肉上。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9.
探讨阿是穴与“阿是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无固定部位和具体名称,按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确定的针刺穴位。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在反复临床的基础上,首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其在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作了记载。"阿是之法"源于《内经》穴法,是精确揣穴之法,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提高临床疗效,应该成为临床中准确取穴的普适性方法。阿是穴是典型意义上的疾病反应点,是敏化态腧穴,"热敏点"属于阿是穴的范畴。在"热敏点"上施灸容易激发经气感传,实现气至病所。文章对阿是穴和"阿是之法"的由来、"阿是之法"是精确揣穴之法、阿是穴是敏化态腧穴等内容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治疗痛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是穴治疗痛证30007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李志道在病痛处或非病痛处的压敏点施行刺灸,而当该刺灸点不是经穴或经外奇穴时,即为阿是穴。对于阿是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只是一种治病方法,到成为一大类腧穴的过程。自古至今,积累了许多运用阿是穴治病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后3组每组再分为即刻、24h、48h3个亚组,每组各8只。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造成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进行造模。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采用毫针透刺损伤腓肠肌全肌束的方法干预,并于针刺后的即刻、24h、48h分别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模型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材,空白组同48h组时间点取材。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腓肠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GF蛋白表达量。结果:HE染色光镜下,模型组及针刺治疗组各时间点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损害,针刺治疗组肌纤维损害程度较模型组轻,以针刺后24h和48h显著;针刺对照组各时间点仅出现轻度损伤,48h后已基本恢复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腓肠肌HGF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针刺对照48h组H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针刺治疗24h、48h组H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HGF蛋白表达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骨骼肌钝挫伤可使大鼠骨骼肌HGF蛋白表达升高;针刺干预可下调急性期骨骼肌损伤局部H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针刺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长期的针灸临床,反复学习、领会、探讨<内经>中关于针刺"真"与"神"的理论内涵,指导于临床.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与中枢"靶位"的调控机制,形成了单穴疗法、快速针刺、3秒钟见效、安全等技术特色,证实了得气(针感)是"凡刺之真"的具体体现,调节心神(中枢)是"必先治神"的关键.<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正确的,是实施科学针刺的理论核心,对指导针灸临床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腧穴学科"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腧穴研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检索国家奖励办等相关网站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发布或刊载的在研究立项等方面与腧穴研究相关的重要成果。结果:2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8项成果分获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确立,"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等一些新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23项专利获国家授权,多项新技术得以应用,《针灸单穴临床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腧穴研究将以提高临床疗效和阐释科学内涵为根本目的,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更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梳理《黄帝内经》相关条目与各家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经验,从"肾"论治,结合脏腑辨证之"肾气内夺",及经络辨证之肾经为本、多经并重,探讨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思路,以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芒针透刺疗法为治疗伤科筋骨病常用疗法,经江苏省名中医邵铭熙教授发扬光大,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邵老运用芒针治疗的相关经验总结为邵氏"芒针心法",具体归纳为"巧用芒针""针推并举""针药结合"三方面,并附典型医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陈贵珍教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惊恐障碍的经验。陈教授认为围绝经期惊恐障碍的病因病机乃先天肾精渐亏,后天脾胃受损,终致脑窍失养,神机失用。临床治疗应以"滋先天,补后天,通督益髓,调理冲任"为原则。临证选穴重视俞募相配;针法讲究飞针速刺,巧施穴位埋线;针药结合,相得益彰;以情胜情,身心同治。提倡"一针、二线、三药、四情"综合治疗围绝经期惊恐障碍。  相似文献   

17.
探究近10年来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动态,以提高针灸治疗痔疮临床水平.从传统针刺、挑刺治疗、电针、火针、其他疗法如梅花针扣刺、推拿、艾灸等方面进行综述报告,总结2001年至2010年来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进展.临床多以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特色治疗“挑刺痔点”次之,其它如电针、火针等治法也有涉及,而临床疗效较好的“灸法”运用较少,治疗上“重针轻灸”.临床上除了局部用穴、经验用穴,更应重视经络辨证,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除了观察疗效外,从针灸角度去探讨痔疮发病的中医机理,是今后临床值得重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魏立新 《世界针灸杂志》2006,16(1):42-44,53
"Treating vitality"and"reserving vitality"are very important manipulations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reating vitality" comprises adjusting and treating both the acupuncture doctor's and the patient's vitality; while "reserving vitality" demands the acupuncture doctor carefully to experience the sensations of 'excess' or 'deficiency' under the needle, wait for the arrival of qi, observe the patient's responses, and then perform reducing or reinfor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excess- or 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ing vitality" and "reserving vitality" impenet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ll along. Through years' clinical practice,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aspects in every stag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cluding before acupuncture, during needle insertion, during retention and withdrawal of the needl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reating and reserving vitality and arouse many acupuncture doctors'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9.
总结施茵教授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施教授认为育龄期PCOS患者以肥胖型居多,且常伴不孕,病位多在肾、脾,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络为标,临证取冲脉、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循证施治,方穴术相应,以达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瘀、活血调经助孕之效。其提出的"辨证为根本,穴性同药性,选穴如组方,手法定补泻"的理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更将穴位及针灸手法的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