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考察炮制对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姜炒法对厚朴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厚朴炮制前后药材中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生厚朴相比,姜厚朴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花碱、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相近;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降低了约50%.结论:炮制会降低厚朴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对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炮制厚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成分63、61、59和56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β-桉叶油醇,其次是α-桉叶油醇、γ-桉叶油醇、石竹烯氧化物、茅苍术醇等。姜制前后厚朴中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姜浸厚朴多数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厚朴生品,而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的多数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依次下降。结论:不同姜制法炮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姜浸法炮制略优于姜煮法和姜炙法,而在炮制厚朴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厚朴姜制前后所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总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临床使用厚朴均为姜制品,但药典仅有厚朴原药材的含量测定而无厚朴姜制品含量测定的规定,给厚朴饮片的质量控制带来难度,本试验通过检验厚朴姜制前后所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总量的变化并参考药典对厚朴原药材的含量限度。为制订姜制品的含量限度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厚朴项下含量测定法(HPLC法)对不同产地、同批不同株及同株等数种情况九批厚朴姜制前后所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厚朴姜制前后所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总量降低13-15%。结论: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并参考药典对厚朴药材含测的规定,对姜制厚朴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应不低于1.6%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姜炙对厚朴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厚朴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考察姜炙对厚朴8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共鉴定/推测出厚朴/姜厚朴中174个化合物;厚朴姜炙后,酚苷类化合物峰面积多上升,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峰面积多下降,新木脂素类、氧新木脂素类、其他木脂素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变化趋势不一,萜类木脂素类化合物峰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从姜厚朴中检出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厚朴姜炙后,紫丁香苷、木兰苷A、木兰苷B的含量显著降低,木兰花碱、木兰箭毒碱、和厚朴酚、obovatol、厚朴酚含量无显著变化。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树龄及不同产地厚朴在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对各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为后续姜厚朴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厚朴不同炮制品主成分含量差异,为优选厚朴优质饮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UPLCCLASS-H色谱(SyncronisC185μm, 150 mm×4.6 m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90 nm,并对厚朴不同炮制品中木兰花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等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 炮制厚朴与其他不同炮制品相比,其所含木兰花碱、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生品厚朴、姜制厚朴、姜煮厚朴。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厚朴主成分的含量,此研究采用的成分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简单易行,可为深入研究厚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按国标和广东地标生产的姜制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来源姜制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厚朴酚质量浓度在1.38~69.00μg.mL-1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6%,RSD=1.15%(n=5);和厚朴酚质量浓度在0.49~24.40μg.mL-1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1.05%(n=5)。结论国标和广东地标姜制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总体差别不大,各地姜制厚朴质量差别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姜厚朴饮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方法,研究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特征图谱的差异性,建立厚朴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分方法。方法:采用UPLC建立姜厚朴标准汤剂和饮片UPLC特征图谱,对姜厚朴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特征图谱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分析姜厚朴中生姜类成分。结果:20批姜厚朴标准汤剂、饮片有6个共有特征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2个特征峰,分别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色谱峰的峰高比可能是厚朴与凹叶厚朴2种基原的区别点;姜厚朴根皮、干皮和枝皮特征图谱特征性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皮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最高,干皮中特征峰1~4含量最高。采用LC-MS检测出姜厚朴中6-姜辣素和6-姜烯酚,并利用m/z为295和277的离子峰,成功区分厚朴与姜厚朴。结论:所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方法能很好地用于姜厚朴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的差异性研究;所采用的LC-MS能有效地鉴别厚朴与姜厚朴。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厚朴姜制的科学内涵,规范炮制生产工艺和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在固定厚朴药材采集部位、炮制工艺、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9种化学成分紫丁香苷、木兰箭毒碱、木兰苷B、木兰花碱、木兰苷A、和厚朴酚、厚朴酚、辣薄荷基厚朴酚、β-桉叶醇含量变化为指标,研究厚朴炮制过程质量传递规律。结果在厚朴药材炮制为净厚朴、姜厚朴过程中,酚类成分含量略有升高,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显著下降,苷类成分含量呈递减的趋势,其中木兰苷B含量显著下降,而木兰苷A和紫丁香酚苷的含量无显著变化,β-桉叶醇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探讨了厚朴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质量传递规律,为厚朴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厚朴饮片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厚朴饮片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厚朴饮片的不同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比较姜制厚朴的不同炮制工艺.结果 姜炒法的最佳工艺为A1B2C2,即用10%的姜汁闷润2 h在120℃下炒干;姜蒸法的最佳工艺为A2B2C2, 即用10%的姜汁闷润2 h后再蒸制3 h,蒸制温度100℃.结论两种工艺方法相比,姜炒法制得的厚朴饮片有效成分的保留量相对较高.该研究为制定厚朴饮片合理、规范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8,(11)
目的:通过比较姜炙前后厚朴和草果化学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姜炙法中姜汁对辛温性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姜炙前后厚朴、草果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姜炙后厚朴和草果的挥发油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厚朴挥发油含量显著性降低,而草果略有上升。姜汁挥发油中所含α-姜黄烯、姜烯、β-没药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被引入草果,但在厚朴中未发现类似现象。姜炙后厚朴、草果中均未检测到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结论:姜炙过程中,姜汁中姜辣素类成分的迁移不是辛温性药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途径,厚朴和草果两味辛温药的挥发油组分迁移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加快,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不寐病因病机的论述入手,搜集相关文献,并总结不寐的治疗进展,同时探讨未来治疗不寐的新方向,为不寐的深层次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