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方法选取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DSA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 1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患者未发现颅内血管病变。结论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方法:选取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手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证,术后1周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证,手术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有显著变化。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火热、痰、血瘀等实证,术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阳亢等虚证。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或脑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造影检查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于全麻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9例患者栓塞成功,其中26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无失语、偏瘫、意识和智力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发生,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适应症广,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显微镜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死率很高 ,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 2例 ,男 2 2例 ,女 30例 ;年龄 8~ 76岁 ,平均 4 7岁。单发脑动脉瘤 5 1例 ,多发脑动脉瘤 1例。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4 5例 ,视力障碍、眼睑下垂 7例。出血后行动脉瘤夹闭时间 :0~ 3d 11例 ,16~ 30d 4 2例。2 护  理2 1 护理评估 护…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颅内动脉瘤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80%),其次是血管畸形、Moyamoya病、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恼膜刺激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该病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多由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等导致血管破裂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15%。而且病死率高达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常受到2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远远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我院1999-2004年共收治SAH患者5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10mmHg)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滤过术后前房恢复的持续性低眼压病例,分析其原因、影响视力因素、低眼压及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51.61%眼球组织和功能无明显改变;48.39%因散光、白内障加重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而引起视力障碍,通过治疗大部分病例视力提高。结论:滤过性术后前房恢复的低眼压不同程度的影响眼视功能,低眼压的持续时间决定低眼压纠正后的视力预后。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通过有效治疗能提高视力且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Ⅰ级27例,Ⅱ级52例,Ⅲ级28例,Ⅳ级14例。首次出血88例,2次出血24例,≥3次出血9例,均行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Ⅰ~Ⅱ级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Ⅲ级、Ⅳ级患者(P<0.05);首次出血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2次出血患者(P<0.05);2次出血良好率显著高于≥3次出血患者(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总良好率较高,Ⅰ~Ⅱ级及首次出血患者疗效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前分级及病情分析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雪卡毒素中毒的眼部特征.方法对27例雪卡毒素中毒病例询问症状,进行视力、屈光、眼电生理、视野及三叉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和随访.结果27例雪卡中毒病例中13例出现视物模糊,9例伴眼痛,但未发现眼肌麻痹、视神经及三叉神经损害.结论雪卡毒素轻度中毒病例可出现暂时性近视及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严重眼外伤患者20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查外伤眼全周睫状体脱离情况,离断口的范围在45度至135度.术前视力光感~0.5,平均眼压5.6~8.0mmHg(1mmHg=0.133kPa).伴随症状包括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黄斑水肿等.所有患眼依据UBM检查结果行睫状体复位术.结果 术后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黄斑部水肿程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早期手术复位睫状体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并可保存有效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缺血综合征(OI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46眼)OIS患者行针刺治疗,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TCD)检测针刺治疗前、针刺1疗程后和针刺2疗程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并检查视力情况。结果:针刺1疗程后及针刺2疗程后视力分布情况及视力均值分别与针刺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刺治疗前比较,针刺1疗程后和针刺2疗程后CRA的Vs和Vd均增快、RI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OIS的视力和眼血流情况,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观察驻景丸加减方合生脉散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疗效。方法:81例网脱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视力,眼前部炎症,玻璃体混浊,眼底改变及全身症状。结果:治疗后视力增值,玻璃体混浊,全身症状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眼前部炎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加减辨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pathy,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眼科治疗的AION患者82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48眼)和观察组41例(48眼)。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0.08%,对照组有效率为60.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评分、视野MS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加减辨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视野平均视敏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104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T等资料,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AION之间的关系。结果(1)全部患者均经视野检查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82例患者中有40例做了CT或MRI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率为42.5%;(3)8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31例,占32.8%;有糖尿病者21例,占25.6%;腔隙性脑梗死者17例,占20.7%,单眼9例,双眼8例。结论(1)腔隙性脑梗死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密切相关;(2)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常规行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眼部症状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9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部症状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眼部症状对颈动脉狭窄的阳性预测率为79%,阴性预测率为75%。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在有眼部症状及无眼部症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眼部症状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相关,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合并眼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62例确诊或很可能是MS的连续病例,分析相关的眼部表现,总结眼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结果162例患者中出现眼科症状或发现眼科异常体征占56.8%,仅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占16.7%,眼部表现主要为视力下降62例(38.3%)和眼运动功能障碍45例(27.8%),后者主要包括眼球震颤、眼球外展受限、眼睑闭合不全和睁眼困难;此外,还有复视15例(9.26%)和13例(8.02%)眼眶或眼球疼痛。结论多发性硬化合并眼运动功能障碍提示了内侧纵束的损害和第三、六对颅神经损害,还可能为Collier′s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