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钱乙,齐鲁儿科名医,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他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理论,始论小儿体质,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其五脏辨证理论对后世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并开创了儿科寒凉流派。  相似文献   

2.
<正> 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形气未全,全而未盛;因此,小儿五脏病变与成人有所不同。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继承晋、唐医家脏腑病候的学术渊源,提出了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小儿五脏病理特点和虚实寒热的辨证规律以来,一直为历代儿科所重视,并且对此颇有发挥。如明·万全《育婴家秘》认为小儿五脏具有心常有余,肺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学史上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其著作首次系统体现了儿科辨证施治法。本文从脏腑辨证明补泻,五行生克巧施法;脏腑娇嫩重健脾,纯阳之体慎益火;正反医验示训诫,探源应变出意表等方面,探讨了钱乙小儿五脏病诊治探源应变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宋代儿科大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不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在脏腑辨证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笔者就钱乙五脏所主是五脏辨证之大纲,略谈浅见:1 肝主风 《小儿药证直诀》“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这是因为肝属木,主风,主筋,其声呼,开窍于目,小儿真阴不足,柔不济刚,若受  相似文献   

5.
<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儿科的重要文献,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立新法、创新方,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下法为《小儿药证直诀》常用之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钱乙在  相似文献   

6.
脏腑辨证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论述,后世有诸多医家对它进行研究。在系统性、完整性方面,钱乙和张元素的著作中最能体现,且他们的学术理论在脏腑辨证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都秉承了《内经》五脏与五行相关的思想。对五脏证治,张元素亦大量的采纳了钱乙所创的方刺,将之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7.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了五脏辨证,指出了小儿发热的不同类型:潮热、壮热、风热、温壮,认为小儿发热和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的特点有关,和孕育胎儿的母体亦有关。不同的时间发热亦提示了小儿发热原因有所不同。通过承袭古方、研制新方,钱乙总结出了导赤散、泻白散等后世医家常用于清热的方剂。  相似文献   

8.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反映其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蕴藏着丰富的五行思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思想便是“五脏法五行互藏”。钱乙深禀《内经》五行学说大义,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将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的主要证候,用虚、实、寒、热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但是钱乙并非孤立地从五脏分五证,而是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运用五行互藏理论来指导五脏兼证的辨证及治疗,富有很强的五行思想特色,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洁  金涛 《山西中医》2008,24(4):42-43
考小儿五脏辨证与五脏补泻法首见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钱氏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法是以五脏为提纲,根据五脏所主五脏病建立起小儿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体系.究其源流可以上溯至<黄帝内经>,下延于明代医家鲁伯嗣、万全诸家著述.其学术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杨金萍 《中医杂志》2005,46(10):785-787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一书,主要反映了钱乙的儿科学治疗思想及经验.钱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不但善于化裁古方,而且创制了许多经验有效之方.<直诀>中某些方之命名,不仅颇具深意,且通俗易懂,容易掌握.其方之命名方式有多种,最具特色之命名,是以五脏五色补泻相配,体现脏腑辨证及脏腑补泻原则.兹对其方之命名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效法《黄帝内经》,从“七情内伤”立论,倡“痰热相感”说;提出中医心身疾病的分类方法;认为女性一生可因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而罹患各种心身疾病,并提出女性妊娠、产后心身疾病的相关治则与方药;重视儿科心身疾病的预防,并提出了儿童痫证的辨证方法及相关方药;强调中医心身疾病的食养食疗。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2005,25(12):10-11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相似文献   

13.
总结汪受传教授运用钱乙“肺主喘”理论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经验。认为以“喘”为主症的肺系疾病,其病机为肺失宣肃,实证为实邪犯肺、肺失宣肃,虚证为气阴不足、宣肃无力;实证治宜祛邪利肺、宣肃肺气,虚证宜益气养阴。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探讨聂惠民教授的临证学术思想。其主要辨证思维与临证特色是临证不忘脾胃为后天之本;处方重视“合方”为组方之先;治妇科病,以治血为本,补血、凉血、调血同施;治儿科病,常消补兼施,每宣肺、健脾、消积并用。  相似文献   

15.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16.
裴学义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尤善儿科疾病治疗,尤其在小儿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他依据小儿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特点,提出其病位主要责于肺脾肾三脏,治疗上宜病证相合。根据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的证治规律,制订出了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初期以祛邪为主,病邪侧重于湿与热;恢复期以扶正为主,注重固护脾肾。临床上将小儿肾病分为水肿期、蛋白尿期、恢复期,分别采用了宣肺健脾利水,清热祛湿、健脾补肾,滋阴固护下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白塞病中医辨证思路之吾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就是辨病、辨症(症状)、辨证(证型)相结合;辨症而辨证是白塞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核心;四诊合参可以准确把握病情,正确辨证施治,辨大便是分清虚实和把握里热与表热的治疗关键;急性期以清热为主,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急性期中医治疗当以疮疡病辨证治疗思路为主,佐以调理,除用清热解毒凉血药外,尚须配以活血药。用药原则急则药急,缓则药缓;急则重外,清热为主,缓则重内,调理为上。  相似文献   

18.
田文敬 《河南中医》2006,26(3):76-78
朱氏在伤寒辨证论治中,注重以表里定位,以阴阳为纲,以脉证合参为据。辨别表里强调疾病的病机病理,并结合其兼证、类证、病程、病性、病势、转归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分清疑似,灵活运用;辨别阴阳提出“七表属腑,病在于阳”、“八里属脏,病在于阴”,强调阴阳二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疑似证的辨证强调只有详辨脉象,才不致辨误。  相似文献   

19.
在对以往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由病位、病性要素组合成"证",进而建立起辨证统一体系."证"的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证名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还应重视专科特色辨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概念形成、病机特征、舌脉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痰瘀互结证的辨治进行探讨,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久病怪病的痰瘀互结病理因素,治疗当以治气为先,首选芎归二陈汤,阳虚者加温阳之品,久病入络者加搜剔入络之品,且应兼顾补益,以防化痰祛瘀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