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抗痉挛体位和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上肢(上臂、前臂)肌张力增高的屈肌、触诊最硬处或胸大肌止点触诊最硬处,每次选取二三个硬结点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并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臑会、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行常规针刺,肩髎-臑会、手三里-外关连接电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肌电图H反射最大H波与M波比(Hmax/Mmax),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提高(P0.05),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Hmax/Mmax比值均改善(均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能够有效降低屈肌张力,提高伸肌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60. 00%(P 0. 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组(以下简称联合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中频脉冲电疗法组(以下简称电疗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西医组35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3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峰-肱骨头间距(AHI)、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善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分级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腋神经及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及H反射中最大H波波幅与最大M波波幅比值(Hmax/Mmax)。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与电疗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活动度均明显大于电疗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AHI值均明显降低(P0.05),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及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均有明显降低趋势(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MAS评级降低趋势明显大于西医组与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MAS评级降低趋势明显大于西医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腋神经与正中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均明显增加(P0.05),Hmax/Mmax比值均明显减小(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及电疗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长H反射潜伏期,减小Hmax/Mmax比值,改善患肢电生理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并进行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MAS痉挛分级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和Barthel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最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共治疗4周为1疗程,采用相应标准评价上肢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活动功能状况,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升高,肌张力降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均升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升高,Hmax/Mmax降低,有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较高,肌张力较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较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高,Hmax/Mmax较低,有差异(P<0.05)。结论: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确切,降低上肢肌张力,提高神经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GRP、SP含量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抑制血清炎性递质释放,改善患者疼痛、肿胀、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冯文锋  冼超俊  袁佳  麦方永 《河南中医》2020,40(8):1281-128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rESWT)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腓肠肌痉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ESWT组、电针联合rESWT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rESWT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ESWT治疗,电针联合rESWT组在rESWT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肌电图Hmax/Mmax值。结果:rESWT组、电针联合rESWT组PROM高于对照组,且电针联合rESWT组PROM高于rES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rESWT组MAS评分和Hmax/Mmax值低于对照组、rES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能改善患者PROM、MAS评分和Hmax/Mmax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评价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Barthel指数(BI)及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及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max/Mmax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可以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拮抗肌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对于降低患者肌张力、增加肌力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针刺拮抗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FMA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电针联合镜像疗法能明显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疼痛和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陈琳  徐守宇 《新中医》2018,50(7):68-71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肢痉挛改善率、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肢痉挛总改善率观察组为70.59%,对照组为5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Hcy与NSE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与NSE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功能,缓解神经受损,降低卒中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对卒中后肢体重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组于患侧肱二头肌肌腹中心行刺络拔罐疗法,每周二及周五治疗,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巴氯芬,每天3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即刻(综合组治疗即刻为第1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西药组治疗即刻为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测量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即刻两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及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治疗即刻IEMG高于西药组,治疗后IEMG低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综合组肱三头肌IEM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西药组的60.0%(18/30,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患侧肱二头肌IEMG值并显著改善患侧上肢屈肘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及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有效降低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17.
戴梦圆  周敏亚  吴李秀  俞坤强  徐日 《新中医》2021,53(11):124-127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研究组PROM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研究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2组胫神经H波最大波幅及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胫神经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结合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可有效减轻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和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电针和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等内容。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VAS评分和C-M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刺络拔罐和电针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电针治疗,且患者疼痛和肩关节功能均有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阴阳平衡透刺法,穴取患侧肩髃透臂臑、曲池透少海、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患侧上肢表面积分肌电值(i EMG),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级均降低(P0.05),观察组0~Ⅰ+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最大等长收缩时iEMG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侧各肌肉i EMG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P0.05),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及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5)。结论: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可改善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与康复锻炼,研究组加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结果:研究组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