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儿男,3岁2个月。因体检时发现双眼黄斑区爆米花样黄白色病变于2017年8月22日至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家长述未发现患儿有视物异常表现,无畏光及夜盲,无外伤史。足月顺产;既往身体健康,身高体重发育正常。眼部检查,双眼BCVA均为0.6;屈光度检测,右眼+1.50 DS,左眼+1.75 DS。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玻璃体透明。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视网膜血管形态正常,黄斑区弥漫爆米花样黄白色病变,病灶范围约1 DD(图1A,图1B),中心凹反光正常。  相似文献   
2.
刘敬花  卢海 《眼科》2018,27(5):398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眼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3D手术视频显示系统可使住院医师和手术者获得同等清晰程度、放大、立体玻璃体视网膜图像和实时视频,有效辅助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教学,通过联合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低年资医师对复杂疾病体征的理解和记忆,改善教学效果。(眼科, 2018, 27: 398-400)  相似文献   
3.
低颅压综合征(intrae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颅内压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独眼视网膜脱离(RD)潜在病因以及RD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1/2021-05于本院就诊的7~14岁儿童患者如下病例:患眼RD且对侧眼盲目(独眼RD)。描述并探讨其一般情况及RD病因、临床类型、手术方式、眼内填充物类型、手术前后视功能和解剖预后等。

结果:共纳入27例27眼独眼RD患者,随访至少6mo以上。平均就诊年龄为10.63±2.30岁。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11/27,41%),先天性青光眼术后(6/27,22%)和Stickler综合征(3/27,11%)为主要致病原因。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占78%(21/2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21)中81%的患者表现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3及以上。共有85%(23/27)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83%(19/23)的患者手术中联合硅油填充。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低于1.7的患者占78%(21/27),82%(22/27)的患者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平复在位,而41%(11/27)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硅油尚未取出。

结论:学龄期儿童独眼RD常合并潜在的先天或遗传性眼病,且常表现为严重的RD和较重的PVR反应,多需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注入,视功能和解剖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5.
针刺人迎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痤疮5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人迎穴配合自拟痤疮消治疗面部痤疮 5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5 8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38例 ;年龄 1 8~ 40岁 ;病程 2个月~ 5年。患者平卧 ,双人迎穴常规消毒后 ,按住颈动脉从其内侧进针 ,不提插 ,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针刺 1次 ,7天为 1个疗程。如针后双面颊潮红 ,则其效较佳。同时内服痤疮消 :银花 2 0 g,蒲公英 2 0 g,败酱草 1 5 g,酒大黄 1 0 g,山楂 1 2 g,炒枳壳 1 0 g,丹参1 0 g,野菊花 1 0 g。每日 1剂水煎服 ,7日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面部皮疹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梨状肌损伤等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年来 ,笔者临床上用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 0例患者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6 8例 ;年龄最小者16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最长者 2年余 ,最短者 2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灵骨穴 ,在手背面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三间穴 ,即大肠经之穴。2 .2 操作方法 先让患者取俯卧位 ,患侧天宗穴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3B期Coats病的患者13例13眼纳入研究.13例患者中,视力为无光感1例,光感~数指7例,0.01 ~0.1者2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巩膜外放液选取位置在视网膜脱离较高的位置,在显微镜观察下缓慢放出视网膜下液,所有患眼放液后于角膜缘后3.5 mm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0.5 mg(0.05 mL).随访期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彩色眼底像.分析异常血管变化,视网膜下液及渗出的吸收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3例进行了2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10例进行了1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有6例,联合三次注射的4例,三次以上3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下液吸收或者大部分吸收后,进行了视网膜冷冻或激光治疗,单纯激光治疗的有5例,单纯视网膜冷冻治疗的3例,激光联合冷冻治疗的5例.13例患者中,视力提高的2例,无变化的8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在随访中,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未观察到与视网膜下液引流和眼内注药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如眼内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等.结论 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3B期Coats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者,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d、1个月内每周随访观察复诊。结果 所有治疗眼中,单纯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27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4眼。28眼进行了一次治疗,3眼经过了二次注射治疗;4眼进行补充视网膜激光治疗。所有的ROP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ROP的治疗效果可靠,尤其对于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儿,其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60. 00%(P 0. 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永存胎儿血管症(PFV)的初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PFV、并行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的17例(17眼)患者。男性10例,平均月龄(13.4±9.2)个月。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平均随访(24.5±10.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视力、瞳孔区屈光间质混浊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术前无固视的12眼中9眼固视改善;术前17眼屈光间质全部混浊,术后17眼全部屈光间质清晰,随访期间瞳孔区增殖膜复发导致屈光间质再次混浊4眼,再次手术切除瞳孔区增殖膜后未再复发;未见术中及术后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PFV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可获得视功能和眼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善。(眼科, 2022, 31: 360-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