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73-575
目的:对比研究厚朴煮散与传统饮片煎出效果,为厚朴煮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以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系统考察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厚朴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煎煮次数对厚朴煮散无显著影响(P0.05),同一煎煮条件下,煎煮时间10~50 min之间、加水量16~20倍之间,煮散煎出物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煎煮条件下,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达饮片的2倍以上;煮散10倍水煎煮10 min,其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10倍水,50 min)的2.3倍、2.4倍。结论:从药学角度来说,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在节省一半药材的同时,又能节省4/5的煎煮时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转移率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比较。结果: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水煎液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厚朴煮散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含有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厚朴煮散煎煮1次,煎煮时间10 min时,24目煮散加20倍量水的煎液中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50 min)的5.1,2.5倍;10目煮散加10倍量水的煎液中二者分别达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结论: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后可节省药材和煎煮时间,可推广于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测定中药水煎液的比重,计算出提出物煎出率。根据提出物煎出率找出各种药材的不同饮片规格、不同炮制方法与水煎提取效果的关系。为确定不同药材的饮片规格标准和最佳炮制方法提供规律性的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4.
解希田 《光明中医》2001,16(1):12-13
1 汤剂原料的研究汤剂入药原料经历了咀、煮散、饮片的沿革。为简化汤剂的制备,节约药材,不少学者在历代煮散应用的基础上,研究改变饮片的厚度大小。如药材加工炮制后,粉碎成一定大小的粗粒入药煎汤。分别采用饮片煎汤和粗颗粒煎汤,对比其主要成分含量,药液比重和煎出物量,结果表明药材粒度在2~4mm时,其煎出物重量比饮片提高13~17倍,可节省处方用药量的1/2~1/3。根据历代煮散应用的经验及实验研究结果,将传统中药饮片的片型规格改变成粗粒规格,根据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质地分别加工炮制、粉碎成适宜的粒度。经干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益母草饮片压制前后的煎出效果。方法:以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复方煎煮,溶出曲线,单味煎煮比较两者水煎液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压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水煎液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煎出物等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压制饮片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可保证汤剂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3)
目的:对比研究根和根茎类药材及花、叶、全草类药材煮散与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味根和根茎类药材、4味花类药材、2味叶类药材及2味全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结果:煮散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 min),两者的差异主要由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决定。结论:饮片制成煮散,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从药学角度来看,煮散可以节约大量药材,有利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猫爪草捣碎前后煎煮溶出度和多糖含量,探索猫爪草最佳饮片形式和煎煮工艺。方法:观察猫爪草两种饮片形式(整粒和捣碎)浸泡情况,并以煎煮液溶出度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猫爪草捣碎与否对煎煮液质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饮片形态和煎煮工艺。结果:整粒猫爪草浸泡需要约60 min达到内无"干心",而捣碎猫爪草仅需20 min就能达到内无"干心";常规煎煮,整粒猫爪草的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13.42%,煎煮液中多糖含量为5.44%,经捣碎处理后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17.05%,同比提高27.05%,多糖含量为6.67%,同比提高22.61%。结论:猫爪草经捣碎处理后能缩短浸泡时间,增加煎煮溶出度和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54-357
目的:优选枳实煮散的粉碎粒度和煎煮工艺,为枳实煮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4种规格的枳实煮散,采用HPLC方法检测水煎液中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以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考察粉碎粒度、加水量及煎煮次数对枳实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粒度、加水量和煎煮次数对枳实煮散水煎液的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枳实煮散的制备工艺为:颗粒全部通过10目筛,且过80目筛的细粉量不得大于20%;煎煮工艺为煮散加10倍水,浸泡20 min,煎煮1次,煎煮时间20 min。按此工艺制备的煮散水煎液中化合物含量和干膏得率均是饮片传统煎煮(10倍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共50 min)的2.5倍以上。结论:筛选的枳实煮散的粉碎粒度,适合工业生产,便于患者煎煮;从药学角度来说,枳实煮散能够起到节省药材和节省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为枳实煮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枳实水煎液中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及辛弗林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系统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枳实煮散煎煮工艺为加水量不少于14倍、煎煮时间不少于15min;同等煎煮条件下,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均达饮片2倍以上;煮散加10倍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10min,其总化合物含量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10倍水,煎煮时间为50min)的3.4倍、2.7倍。结论从药学角度来说,枳实饮片制成煮散,在节省一半以上药材的同时,又能节省4/5的煎煮时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党参中煎出物为观察指标,评价党参不同规格的饮片在煎煮过程中其对煎出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煎煮法测定薄片(0.3-0.5 cm)、厚片(0.8~1 cm)、短段(1.5~2 cm)长段(3~4cm)、饮片颗粒(粒度0.1 cm)等5种不同规格的党参饮片中煎出物的含量.结果 5种党参饮片样品中,党参饮片颗粒和厚片的水...  相似文献   

11.
5种贝壳类动物药及其煎出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5种贝壳类饮片及其煎出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与功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测定Fe,Zn,Mn,Sr,Mg,Cu,Pb,Cd,Hg,As在5种贝壳类药材及煎出物中的含量。用化学滴定法测定钙含量。结果:煅瓦楞子、石决明、蛤壳、珍珠母、紫贝齿药材饮片的平均煎出率分别为2.37%,0.42%,0.38%,0.37%,0.42%,煎出物中的平均钙含量分别为25.85%,13.78%,21.40%,21.42%,13.78%。结论:贝壳类药物经过煎煮富集,煎出物中的微量元素浓度高于饮片。本实验测定的各类贝壳类药材饮片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均超出药典标准,建议对该类药材制定科学合理的镉元素限量标准,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6,(1)
目的:优选大黄煮散的粉碎粒度;通过与传统饮片的对比研究,确定大黄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制备3种规格的大黄煮散,采用HPLC法检测煮散水煎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筛选大黄煮散粉碎粒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首先,确定大黄煮散粒度为小于2 mm大于0.18 mm的颗粒在总颗粒中所占比例不得小于80%;其次,加水量14~20倍之间,大黄煮散总蒽醌含量与干膏率均无显著差异;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总蒽醌和干膏率无显著影响,但当煎煮时间超过20 min时,结合蒽醌的含量下降显著。煎煮时间对饮片影响较大,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5~50 min,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分别是饮片的3.23~9.48倍、1.61~3.44倍,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差距呈缩小趋势。结论:筛选的大黄煮散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生产;从药学角度来说,大黄饮片制成煮散,能节省一半以上的药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党参中煎出物为观察指标,评价党参不同片型规格及厚度在煎煮过程中其对煎出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煎煮法测定薄片(0.3~0.5cm)、厚片(0.8~1cm)、短段(1.5~2cm)、长段(3~4cm)、饮片颗粒(粒度0.1cm)等5种不同规格的党参饮片中煎出物的含量。结果:5种党参饮片样品中,党参薄片的水溶性煎出物最高,厚片和粗粉的水溶性煎出物相当,长段饮片的煎出率最低。结论:从药品煎出率及加工操作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党参入药宜选择党参厚片或饮片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煎煮效果的影响。方法:遵循医疗机构对中药煎药的管理要求,统计抽查记录某院中药煎煮质量。结果:浙贝母、干姜、山药、天花粉、白芷及粉葛等药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切制要求,但难以煎透,浙贝母、干姜的干心比例达40%;土茯苓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切制要求,干心比例16%;法半夏和茯神没有明确切制要求,但煎煮后仍存在干心,达25%。除白芷外,其他药材煎煮透心时间均在2.5h以上,与常规煎煮时间(30min)有明显差距。结论:中药饮片的切制规格对中药煎煮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药物临床疗效,是影响中药煎煮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药材切制操作时,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最新中药饮片切制规范,充分煎出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丹参进行鉴定,采用化学指纹图谱表征药材化学组成,评价丹参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相似度,测定指标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标定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比较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煎煮效率,对煮散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丹参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原饮片及煮散饮片煎出成分基本无变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很高,达到0.99以上,但是煮散饮片煎煮效率明显增高。按标准汤剂煎煮法,煮散饮片出膏率增加30%,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煎出率均约1.7倍,其余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为原饮片的1.2~2.2倍;且精准煮散饮片差异明显小于原饮片批间差异。结论: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能提高原饮片的煎煮效率及均一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9)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以煎煮液中浸膏得率和化学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酸铵、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有量为指标,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优选最佳煎煮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加20倍水,煎煮10 min,煎煮1次。煮散的浸膏得率及成分煎出率均高于传统饮片,煎出速率更快。结论该工艺简单快速,煎煮效果更理想,并可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17.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和免煎颗粒及其饮片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代替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制备工艺 ,并用香草醛 -硫酸比色法测定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及饮片煎液中的黄芪总甙含量 ,对煎出率也进行了比较。结果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优选工艺是药材粒度为 5目 ,加水量是药材的 2 0倍 ,煎煮 3次 ,每次 15分钟。三种入煎汤剂中 ,生药袋包颗粒的煎出率最高 ,是饮片的 1.0 6倍 ,免煎颗粒的 2 .73倍 ;黄芪总甙含量也以袋包颗粒为最高 ,是饮片的 1.46倍 ,免煎颗粒的4.5 3倍。结论 :5目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煎提效果明显比其它二种入煎汤剂好 ,方法可行 ,可替代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柏生药袋包颗粒替代饮片汤剂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以煎出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柏生药袋包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粒度为5目,加水量为药材的20倍,煎煮2次,每次15min。在此条件下,测定比较黄柏生药袋包颗粒、饮片、免煎颗粒剂的煎出率,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煎出率是饮片的1.14倍、免煎颗粒剂的2倍;其小檗碱含量是饮片的1.27倍、免煎颗粒剂的1.54倍,结果表明5目黄柏生药袋包颗粒为最佳,替代饮片汤剂,方法可行,可节省大量的药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品在煎煮过程当中对芍药苷浸出的释放规律。方法:单独煎煮芍药炮制品饮片。HPLC测定煎煮液与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结果:白芍经炮制后其芍药苷含量均下降,焦白芍和白芍炭下降最多。30 min内,焦白芍释放最快,芍药苷煎出量,以生白芍与焦白芍为高。结论:各种炙法炮制芍药,均会造成芍药苷含量下降,以白芍炭和焦白芍下降最显著;炮制对煎煮过程中芍药苷的释放有明显促进作用,焦白芍释放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0.
<正> 茯苓为常用中药,其粉末由无色不规则团块及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组成,团块内含有菌丝,水很难浸入内部。关于其片型,有关文献如《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等多规定切厚片或块。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茯苓块厚达1cm 以上。而实验发现,茯苓块煎煮1小时后,取出打碎仍有干芯,茯苓厚片煎煮30分钟也不易煎透。因此,有效成分不能充分煎出,从而影响疗效.我们以正交实验法,选取饮片片型、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三个水平(表1),以水溶性煎出物含量为标准,探讨茯苓饮片的最佳片型及煎煮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