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蜂针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蜂针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数均减少(P0.05),晨僵持续的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输穴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心身同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RA伴发抑郁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补肾治尪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西医及抑郁症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治疗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59.26%、85.19%,对照组分别为75.86%、48.28%、62.06%,治疗组中医疗效、抑郁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SDS积分、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及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积分、疼痛VAS积分和晨僵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祛寒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的心身同治法能够有效缓解RA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及RA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6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握力)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病情缓解及骨破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均缩短(P<0.05),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均降低(P<0.05),握力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握力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SR、RF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R、RF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占比71.43%(20/28),对照组稳定期占比14.29%(4/28),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为对照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ESR、RF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治疗可减轻其疼痛度并改善其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输络结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脱落4例)。两组均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肝俞、肾俞、秩边、委中、太溪、天宗等穴,观察组于天宗、秩边穴采用输刺,并在肿胀部位采用刺络放血疗法,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个数、肿胀个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好转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个数、肿胀个数、VAS评分及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94.3%(33/35)、31.4%(11/35),均优于对照组的67.7%(21/31)、6.5%(2/31)(P0.01,P0.05)。结论:输络结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RA均有效,输络结合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的骨保护机制。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5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双侧肾俞、足三里及阿是穴艾灸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IL-17、TNF-α、MMP-9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血清中R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CRP、ESR、LTB4、IL-17、TNF-α、MMP-9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1 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评估指标(ASAS20)、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并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5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达到ASAS20的比例分别为82.75%(24例/29例)和71.43%(20例/28例)。治疗组治疗后BASDAI、BSAFI、BASMI、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BASDAI、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能显著改善AS临床症状、降低ESR和CRP水平,且比单用柳氮磺吡啶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王蔼平  张俊莉  陈爱林 《陕西中医》2012,(11):1494-1495
目的:观察秦息痛片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秦息痛片(主要由青风藤等药物组成为院内制剂)治疗。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关节症状、体征明显减轻(P<0.05);ESR、CRP、RF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关节肿痛数、ESR、CRP、R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等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该法治疗活动期RA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科  张国妮 《国医论坛》2019,34(6):41-43
目的:观察二妙二活汤联合艾拉莫德(T-6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T-614、二妙二活汤联合T-614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评价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计数、疼痛指数VAS评分、CRP、ESR、RF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妙二活汤联合T-614莫德治疗RA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络丸)5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甲氨蝶呤片)5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并对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晨僵、握力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等级、晨僵时间、两手平均握力、15m步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R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ESR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优于昔布胶囊及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JC和TJC数量、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ESR、CRP、PLT、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RA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观察温针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纳入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美洛昔康组,每组51例。美洛昔康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联合组在美洛昔康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MDA、ROS水平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且疼痛、关节僵硬和日常活动评分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而SOD、TAOC水平则明显高于美洛昔康组(P<0.05);联合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CRP水平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关节肿胀指数、20 m步行需要时间、晨僵时间均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且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评分也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美洛昔康组的7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CRP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关节恢复,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化瘀中药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2剂.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每日1次,每次0.25μg;钙尔奇D片,每晚1次,每次600mg.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SJS)、关节压痛指数(TJS)、健康评价量表(HAQ)、休息痛VAS评分,以及骨密度(BMD)、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类风湿因子(RF)、血清皮质醇(COR)等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SJS、TJS、休息痛VAS评分、HAQ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Ca、OC、25-(OH)D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RF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SR、CRP、P和COR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休息痛VAS评分、Ca、OC、COR、25-(OH)D治疗后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肾化瘀法可能具有提高性腺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RA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8%,对照组为71.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K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纽30例采用蠲痹胶囊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联合MTX治疗,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例,综合组1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疲劳、乏力、嗜睡、下肢轻度浮肿、转氨酶升高,未发现末梢神经病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能耐受,经观察和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蠲痹胶囊联合西药MTX治疗RA疗效、安全性较好,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联合温针灸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及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及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加温针灸疗法,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骨通贴膏关节疼痛部位敷贴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相关症状、体征,ESR,血清CRP、IL-1及IL-10水平变化;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ESR及血清CPR、IL-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或减少(P0.05),双手平均握力及IL-10水平增加(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5.2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通贴膏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老年RA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够下调ESR、CRP、IL-1水平,上调IL-10,改善关节功能,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处于炎症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目(TJC)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SJC)及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项目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压痛关节数目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及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压痛关节数目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及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及CR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及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0%和87.5%,对照组分别为34.3%和74.3%。两组显效进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在缓解关节压痛和肿胀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双氯芬酸钠50mg,2次/d;实验组(32例)外敷金黄散,1次/d,每次6~8 h联合双氯芬酸钠50 mg,口服,2次/d,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局部肿胀度、局部皮肤温度、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局部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缓解关节肿痛,可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凤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予抗风湿药及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予与观察组相同的抗风湿药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AssessmentQuestionnaire,HA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CR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抗风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