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八髎穴有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八髎穴在治疗妇科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膀胱功能失调等疾病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疗效。因其解剖生理上的特异性,针刺八髎穴随着针刺深度、角度、提插捻转的不同产生不同方向的针刺感传,而针刺感传方向不同,在治疗疾病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研究系统总结回顾了八髎穴为主治疗疾病,重点介绍八髎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刺八髎穴配合隔姜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华  牛桦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31-731
八髎穴是膀胱经腧穴,主治腰骶部疾病、坐骨神经痛、前列腺增生症、子宫脱垂、小儿遗尿、二便失禁等病症。隔姜灸是一种常用的间接灸法,多用于虚寒病症。笔者临床20年中采用针刺八髎穴配合隔姜灸治疗多种疾患,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临床文献中八髎穴的主治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7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7年)和PubMed(1966—2017年)中使用八髎穴治疗疾病的临床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八髎穴主治疾病和常用治疗方式,以及常见主治疾病的常用配穴、治疗方式、治疗频次、疗程及疗效。结果:共纳入临床文献160篇,使用八髎穴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文献占43.75%(70/160),其次是妇科疾病(34/160,21.25%)、肛肠科疾病(23/160,14.38%)、运动系统疾病(16/160,10.00%)等;就具体疾病而言,卒中后排尿障碍文献占比最多(26/160,16.25%),其次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15/160,9.38%)、痛经(14/160,8.75%)、便秘(14/160,8.75%)等;使用电针干预八髎穴治疗常见病的临床文献占30.36%(34/112),其次是普通针刺(30/112,26.79%)、温针灸(11/112,9.82%)、推拿(9/112,8.04%)等,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不同疾病的常用配穴、疗程各不相同,使用八髎穴为主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率可达75%以上。结论:临床上以八髎为主穴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肛肠科、男科等多个系统或专科的疾病,主治疾病以卒中后排尿障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痛经和便秘等为主;在治疗方法上,以电针和普通针刺常见,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可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配穴和具体疗程,使用八髎穴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率较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八髎穴相当于骶骨后面的4对骶后孔[1],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经、督脉关系密切,针刺八髎穴可强腰壮肾,调补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是治疗盆底肛肠疾病的重要穴位。笔者采用以八髎穴为主的方法治疗盆底肛肠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所  相似文献   

5.
王玲玲教授以深刺八髎穴为核心治疗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深刺八髎穴是取效的关键,只有以长针对穴位进行深刺操作,才能通过直接刺激骶神经发挥出八髎穴良好的治疗效应。揣穴是深刺的基础,结合表面解剖学知识,总结出八髎穴的揣穴方法;刺法是深刺的前提,针刺角度必须根据各对骶后孔的形态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实现八髎穴的深刺。古今文献对八髎穴的定位及具体操作语焉不详,限制了八髎穴的临床应用。王玲玲教授对八髎穴的定位、刺法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操作技术及相关临床病案作一介绍,以利于八髎穴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腰骶部,是上、次、中、下髎穴的总称。因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临床上常用于盆腔器官相关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相关疾病。本文总结了八髎穴的历史沿革、解剖学意义、生理特性、针灸方法以及各系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八髎穴常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肛肠疾病、运动系统腰骶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调理任督二脉、司二便、理经带的作用。王麟鹏教授对八髎穴的针刺和定位有其独到见解,总结王教授的取穴经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针刺成功率与临床疗效。附验案4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取穴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考证八髎穴的古代文献研究,结合跟师体会,简述其在骨骼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盆底治疗仪组、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治疗仪组接受盆底治疗仪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性生活质量、肌张力分级优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八髎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髎穴是上、次、中、下髎八穴的总称,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于八髎穴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就有记载,至《甲乙经》叙述更为详细。我们根据前人的论述,参考近代有关文献,通过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如果能掌握好八髎穴的针刺部位、深度及针感传导方向,对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1 八髎穴的部位和取穴法 八髎穴的部位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纵的方面:有上髎在十七椎下,次髎在十八椎下,中在十九椎下,下髎在二十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针灸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八醪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近年来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广泛使用。本文笔者就八醪穴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发现其在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膀胱功能失调及运动系统疾病等治疗中效果显著,同时不同疾病治疗侧重点不同,本文主要对八谬穴在临床应用及操作特点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八髎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髎穴,位于骶骨孔,系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其主治范围广泛。临床上,八髎穴较常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软不用及痹痛等经络病变。岂不知,八谬穴所居,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故而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八髎穴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病例举证具体分析针刺八髎穴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八髎穴临床运用广泛,而现在临床上多用八髎穴来治疗腰痛及妇科疾病等,而较少用于其他方面,高希言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八髎穴治疗便秘、腹泻。结论:针灸八髎穴治疗便秘和腹泻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并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整理阳溪穴古今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阳溪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1949年10月前,阳溪穴主治优势病症以脑系、心系和五官科病症为主,1949年10月后以肢体经络病症、神经科疾病为主,在角膜溃疡、齿痛等病症治疗和麻醉恢复方面亦具有独特优势。在腧穴配伍方面,阳溪穴古今均多配伍阳经腧穴,1949年10月后更注重本经和同名经腧穴配伍法;在优势配穴方面,均以配伍五输穴、原穴为主,1949年10月后增加了络穴、八脉交会穴。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盆底疾病病位位于盆底部,涉及脏腑有膀胱、大肠、胞宫;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冲任脉;临床症状因病变脏器不同而不同,根据“病—症—位”结合,取穴以盆底及下腹部穴位为主,结合不同盆底神经分布支配来确定最终主穴:中髎、次髎、会阳、关元、归来;采用电针深刺,刺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整理行间穴古今文献,结合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在主治病症方面,行间穴古今均以治疗本经病症、脏腑及其相关病症为主。以1949年10月为前后对比的时间节点,1949年10月后单穴主治病症明显减少,配伍主治病症更加系统化,突出表现在急症、痛症方面。在优势腧穴配伍方面,体现了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荥输配穴和辨证配穴等方法,多配伍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1949年后增加了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钴胺八髎穴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科门诊收治的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功能锻炼(Kegel)组、生物反馈组,每组100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盆底肌力等级、盆底肌疲劳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及1 h尿垫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力4级、5级者及盆肌疲劳度均优于其他2组(P均0.05);随访6个月间,PFIQ-7问卷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组间对比,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八髎穴注射甲钴胺治疗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次髎”穴的定位和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有八髎穴,分别对应着八个骶后孔。八髎穴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妇科疾病方面被广泛运用,骶后孔在骶后神经阻滞和骶管硬膜外麻醉方面也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的进展通常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的,然而,如何在活体大鼠身上准确定位八髎穴,文献尚无报道。为此,我们对大鼠“次”穴的定位及其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选取6只250 g左右的雌性SD大鼠(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以10%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75 mL/kg)后,将其俯卧位固定于平板上,在骶部正中皮肤处沿脊柱两侧分别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在10倍的显微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至阳穴临床主治病症,进而对至阳穴临床主治作用及规律进行浅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近30年至阳穴主治病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分析总结至阳穴临床主治作用及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至阳穴主治范围广泛,不仅擅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还可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病变。结论至阳穴具有泄热解毒,祛湿化浊;宣发阳气,活血通络;疏肝和胃,调畅气机;补精益髓,安神定志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