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50例行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7)与对照组(n=73),对照组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Kegel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12个月SUI的发生率、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改善程度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即时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及盆底功能训练能明显减少SUI发生率,减少漏尿,改善盆底肌力;表明加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甲维比低剂量组0.5ml/(kg·d)、腺苷蛋氨酸组100mg/(kg·d)。从其妊娠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mg/(kg·d),连续6d,同时给药1周。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均肌注等容积蒸馏水。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甲维比高、中剂量治疗组及腺苷蛋氨酸组均较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胚胎致死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TBIL、ALT、TBA、E2水平也降低(P〈0.01),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下调(P〈0.01),大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结论甲维比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对ICP模型大鼠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分离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689份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Uu和Mh的检出率,分析其耐药状况。结果支原体的检出率为55.7%,支原体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Uu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9.6%,81.6%和70.0%,Mh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90.0%,84.0%和82.0%;多西环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对支原体的敏感度较高,其中Uu对上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91.6%,91.6%和96.5%;Mh为90.8%,90.8%和96.4%。结论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多西环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敏感率高的药物及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从1994~2002年在我院外科治疗的非外伤性结直肠穿孔的6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孔原因、出现症状的时间、术前败血症、伴随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透析和降脂治疗、术中发现(穿孔的位置和程度)、术前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做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研究其和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术后有12例死亡,通过单变量分析,在死亡病例组内。高龄、败血症、伴随疾病、血液透析、弥漫性腹膜炎、术前血小板减少出现频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败血症(归因危险度8.513,95%可信区间1.896—41.493),晚期肾衰竭(归因危险度12.567,95%可信区间1.598—109.531)和弥漫性腹膜炎(归因危险度14.367,95%可信区间1.457—118.154)是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患者全身情况恶化前早期作出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在伴随晚期肾衰竭的患者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Hys)组、桂枝茯苓丸低剂量(G-L)组、桂枝茯苓丸高剂量(G-H)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进行子宫肌瘤造模。G-L组、G-H组分别接受浓度为1.32 g/mL、2.64 g/mL的桂枝茯苓丸混悬液1 mL灌胃,其中Control组及Hys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8周。记录各组大鼠子宫及卵巢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子宫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E2、P、ER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ys组的子宫和卵巢系数、E2、P、ER的含量及抗凋亡蛋白PI3K、p-Akt表达增高(P<0.05),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减少(P<0.05),G-L组、G-H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G-H组明显优于G-L组(P<0.05)。HE染色及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提示Hys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增厚,细胞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固缩呈椭圆形或畸形,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断裂消失,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肌纤维排列紊乱无序,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G-L组子宫平滑肌细胞排列较Hys组有序,平滑肌层仍有所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亦较Hys组组减少,细胞核较Hys组稍增大,线粒体肿胀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减少;G-H组子宫平滑肌细胞排列较Hys组明显有序、紧密,仅见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层无明显增生,且平滑肌细胞核较正常,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形态接近正常。结论:桂枝茯苓丸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形态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下调E2、P、ER的表达,上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姚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1):1659-1660
要目的探讨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病灶患者结合金属线行穿刺定位乳腺外科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内微小病灶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行金属线定位外科切除活检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9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切除微小病灶,0例并发症;术后诊断18例患者(20%)为乳腺癌,其中,原位癌I期13例,Ⅱ期5例,其余7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结论金属线定位乳腺内微小病灶切除活检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为早期有效发现、诊断和切除乳腺内微小病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四种非病毒型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合成聚乙烯亚胺-环糊精(PEI-CyD)、聚乙烯亚胺-聚天冬酰胺(PEI-PHPA)和烷基胺-聚天冬酰胺(PEE-PHPA)等三种聚阳离子材料,用1H核磁共振对载体材料的结构进行确定;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粒径分析仪测定了载体材料结合DNA后的粒径及表面电荷.用MTT法在COS-7、A549、HEK-293和C6等细胞株上测定了四种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在HEK-293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进行了四种载体材料体内毒性、组织分布和体内携带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结果:1H核磁共振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在N/P小于40时,载体材料的平均粒径在100 ~250 nm,表面电荷在10 ~ 35 mV,适合体外细胞的吞噬.体外细胞毒性表明,PEE-PHPA在C6、COS-7、A549和HEK293细胞上的IC50值分别为21.5、20.2、7.30和37.1μg/ml,PEI 25 kD的IC50值分别为15.8、18.3、11.4和36.7μg/ml,PEI-CyD和PEI-PHPA在实验所测定的浓度范围中,细胞的存活率高于60%.四种聚阳离子材料都具有较强的DNA缩合能力,且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体内急性毒性实验表明,PEI-PHPA、PEE-PHPA载体材料为低毒性载体材料,其LD50值大于500 mg/kg,血项指标表明PEE-PHPA载体材料对肝、肾功能有轻微影响,体内分布显示,四种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在肾富集较高.结论:PEI-CyD、PEE-PHPA和PEI-PHPA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均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能够携带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其中PEI-CyD和PEE-PHPA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性基因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姚祺 《当代医学》2014,(29):99-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d和术后第7d的IL-6、CRP、CD 3+、CD 4+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不同临床期别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以及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视学原理测定大肠癌DukesA期20例、DukesB期20例、DukesC期20例、DukesD期2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20例病理石蜡块微淋巴管密度和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结果大肠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20.92±8.06)个、(1476.74±557.94)μm2、(45.59±6.18)μm;正常大肠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10.11±2.34)个、(715.90R±165.37)μm2、(35.66±5.48)μm;大肠癌与正常大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经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A期与B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14.33±2.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015.09±141.63)μm2;有转移组(DukesC期与D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27.45±5.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938.38±416.37)μm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转移组平均周径为(45.45±6.01)μm、有转移组为(45.72±6.42)μ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伴有微淋巴管新生,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增多,肿瘤临床期别越晚其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逐渐增大,提示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方法: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观察检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凋亡蛋白caspase-3以及PARP蛋白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形态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0.5μg/mL丹参酮ⅡA作用肝癌细胞24 h后,caspase-3前体、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明显下调,活化的caspase-3、剪切形式的PAR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丹参酮ⅡA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活化caspase-3,促进PARP剪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