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丽  李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70-2371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10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止痛治疗;治疗组在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12 m L加入250 m L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0天。观察晚期癌症并中重度疼痛患者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疼痛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0%。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有辅助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将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照组40例予吗啡PCA皮下泵联合安慰剂外敷,评价两组疼痛缓解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比较两组达到稳定镇痛所需吗啡总量的大小.观察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5.7分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镇痛维持时间达14.56±1.56小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相似,但达到稳定镇痛所需吗啡剂量较对照组少(P<0.05).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皮疹两组无明显差别,治疗组恶心呕吐、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中重度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减少吗啡的使用剂量,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增效减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滴定剂量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对比2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卡氏评分及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逐瘀汤联合针刺应用于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患者中,不仅能加强癌痛控制,还能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联合自拟中药穴位敷贴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鞘内注射吗啡镇痛(起始量为日平均用量的1/300),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睡眠和生活质量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2组治疗第2周、第4周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爆发性疼痛频率、日均吗啡平均用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第4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及血浆CGRP、PGE2、β-E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鞘内注射吗啡联合自拟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显著缓解中重度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浆CGRP、PGE_2及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与对照组(n=22)。治疗组患者口服西黄胶囊和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美非康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疗效、卡氏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KP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黄胶囊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日,连用28天为1疗程,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吗啡片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68.89%和57.78%,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香痛消膏外治中重度癌性疼痛(癌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共治疗7 d。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镇痛起效及缓解持续时间和首日及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均P0.05,两组治疗后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延长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减少爆发痛的发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癌症患者25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评估记录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缓解.明显缓解和完全缓解者23例(92%),轻度缓解2例.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昏、嗜睡、便秘等,但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镇痛效果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且使用方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屠仁枫  李旭霞  吴风云  陈教  温正暖  周克 《新中医》2021,53(23):154-158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 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2 组疼痛缓解情况、疼痛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疼痛控制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缓解率85.29%,高于对照组61.76% (P<0.05)。与同组治疗第1 天比较,2 组治疗第3 天、7 天、10 天、14 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第3 天、7 天、10 天、14 天比较,试验组同期NRS 评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第1 周比较,2 组治疗第2 周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第2 周比较,试验组治疗第2 周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均较少(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15-PAL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EORTC QLQ-C15-PAL 评分均较低(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低于对照组41.18%(P<0.05)。试验组疼痛控制满意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提高疼痛缓解率,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及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降低不良反应,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疼痛控制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联合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按滴定剂量给予奥施康定,治疗组同时用中药药液擦于痛处皮肤,3~5次/d,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止痛效果、奥施康定用量以及2组便秘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奥施康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5),对照组便秘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控制癌性疼痛,提高疗效,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2h后使用吗啡的剂量和在不同时间内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12h以后,观察组的吗啡用量和重度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胃癌根除术后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吗啡用量明显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益肾化浊汤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各类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益肾化浊汤配合美施康定,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施康定治疗,两组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50%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病理性骨折发生、美施康定用量变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FLIC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未出现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出现2例病理性骨折;美施康定用量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化浊汤对骨转移癌痛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癌痛症状、减少吗啡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简易疲劳评估量表( BFI )及中医症候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分别评价传统针灸治疗对妇科肿瘤化疗后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标准的妇科肿瘤将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进行针灸治疗组,药物组即口服西洋参治疗组,空白组不接受以上治疗,每组40例,3组患者均按照既定化疗方案施行化疗。实验组于化疗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日1次,1周3次,共治疗3周。药物组开始口服西洋参,2000 mg/天,每日3次连用3周。空白组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分别在化疗前、化疗第3天(化疗后)和化疗3周(治疗后)分别采用BFI及中医症候评价对3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结果:化疗前3组患者的综合疲乏程度相当,BFI评估及中医症候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化疗后3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BF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改善率,实验组与药物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癌性疲劳,虽与口服西洋参比较没有显著优势,但其有效性使针灸有望成为癌性疲乏的一种可靠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51例)和针刺组(49例),针推组采用针刺推拿结合疗法,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以不安腿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评定量表IRLS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RLSQOL、MOS睡眠量表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显著降低IRLS评分[(8.34±4.16)VS(11.25±4.35)],明显提高RLSQOL评分[(83.10±7.76)VS(68.26±7.82)],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MOS-SS评分的变化则是睡眠障碍[(29.35±12.65)VS(40.27±12.43),P<0.001]、日间嗜睡[(24.74±11.65)VS(30.16±11.21),P<0.01]及睡眠指数Ⅱ[(27.36±12.67)VS(38.22±12.45),P<0.01]评分降低,睡眠数量[(6.36±1.32)VS(5.53±1.34),P<0.01]及睡眠充足[(53.72±13.25)VS(41.83±13.46),P<0.001]评分增加。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疗效肯定,既能有效减轻或控制不安腿本身症状,又能明显改善与其相关联的睡眠障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针刺推拿结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尤其在改善患者睡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4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析指标有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肾功能、尿酸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S cr和U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BUN、CD+4和CD4+/CD+8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RF(Ⅲ、Ⅳ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明确病理诊断、伴发癌性疼痛、中医辨证为三阴伏寒的5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在减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吗啡类药物的使用量、纠正吗啡类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肺解毒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治以益肺解毒方,化疗组治以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单药(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时间为2个周期,以ECOG行为状态评分和EORTCQLQC-30量表为工具评价益肺解毒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中西组治化疗的同时加用中药。结果:中医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疲倦、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大便异常等指标计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总健康状况计分提高,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状态评分有效率为85.71%;化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以及疲倦、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大便异常、经济负担等状况的计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P<0.01),行为状态评分有效率为65.00%。中西医组治疗后情绪功能明显下降(P<0.01),疲倦、恶心呕吐、经济负担的计分明显上升(P>0.05).且情绪功能积分下降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化疗组组、中西医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分均提高,治疗前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组与中医组比较在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大便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肺解毒方能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