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普通针刺,观察组采用长蛇灸+普通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RF、ESR、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RF、ESR、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F、ESR、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RF、ESR、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热敏灸疗法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2018年第8期)中有关热敏灸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要求单独提取,并交叉核对。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880例便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组在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OR=3. 40,95%CI(2. 37,4. 90),P 0. 00001]、治愈率[OR=3. 32,95%CI(2. 06,5. 36),P 0. 00001]、便秘症状评分[MD=-2. 74,95%CI(-4. 89,-0. 58),P=0. 01]、疼痛情况评分[MD=-0. 74,95%CI(-1. 04,-0. 43),P 0. 00001]、排便不尽感评分[MD=-0. 38,95%CI(-0. 52,-0. 23),P 0. 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治疗便秘疗效肯定,且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 Med数据库,选择针灸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共计200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3,95%CI(2.18,3.41),Z=8.78,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针灸与药物疗法在降低类风湿因子(RF)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2,95%CI(-5.60,-0.25),P0.05];针灸与药物疗法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9,95%CI(-4.78,-1.21),P0.05];针灸与药物疗法在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4,95%CI(-2.44,-0.44),P0.05]。结论针灸治疗RA在总有效率及降低RF、ESR、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疗法,但仍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寒凝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加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加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DAS28评分及HAQ评分降低(P 0. 05),关节疼痛程度减轻(P 0. 05),双手平均握力增加(P 0. 05); 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DAS28评分及HA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RF、CRP及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RA,能够明显降低RF、CRP及ESR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长蛇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中的相关文献,经过严格地筛选后,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368例患者,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Meta分析结果:(1)长蛇灸+针刺VS针刺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Z=3.32,P=0.0090.05],治愈率[RR=1.62,95%CI (1.21,2.18),Z=3.21,P=0.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长蛇灸+针刺VS针刺JOA评分[MD=4.17,95%CI(2.60,5.74),P=0.000 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长蛇灸+针刺VS针刺VAS评分[MD=-1.16,95%CI(-1.53,-0.79),P=0.000 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长蛇灸+电针VS电针JOA评分[MD=3.40,95%CI(1.16,5.64),P=0.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长蛇灸+电针VS电针VSA评分[MD=-1.68,95%CI(-2.77,-0.59),P=0.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蛇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各文献数据库,搜集蜂针疗法治疗RA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其总有效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包括496例患者,经分析蜂针对总有效率、ESR、CRP、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OR=3.37,95%CI(1.95,5.84),P=0.0001;MD=-4.25,95%CI(-7.44,-1.06),P=0.009;MD=-3.12,95%CI(-6.29,-0.06),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西药治疗蜂针治疗RA的疗效结果存在明显优势。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可能存在偏倚,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需要进行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蛇灸、温针灸和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长蛇灸组、温针灸组及西药组,每组40例。长蛇灸组予长蛇灸疗法,于大椎至腰俞穴的督脉处行药物隔姜铺灸,每月治疗1次,治疗2个月;温针灸组穴取大椎、肝俞、脾俞、肾俞、至阳、命门、腰阳关为主,每次取4~5穴行温针灸,每穴灸3壮,隔日治疗1次,治疗2个月;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mg,顿服,每周1次,若关节压痛度评分或关节肿胀度评分达6分,加用双氯芬酸钠,每次25mg,每日3次,共服用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变化。结果:3组皆可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IgM、IgG的含量(均P0.01),且长蛇灸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结论:长蛇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温针灸及西药甲氨蝶呤,可以更好地降低免疫应答,减轻疾病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RF、ESR、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A患者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对RA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针刺加电配合艾条温和灸,对照组49例运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结果 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和91.84%,2组疗效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2)2组治疗后血清CRP、RF、ESR比较均为(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2组治疗后毒副反应比较(P0.01),治疗组无任何毒副反应,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2.86%。结论针刺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并且能降低CRP、RF、ESR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对照常规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和Wan Fang Data,由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检索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人工检索灰色文献和已发表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筛入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个研究、共451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试验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OR=2. 95,95%CI(2. 07,4. 22)];经Z检验,P=5. 95,P 0. 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D前后评分[OR=-3. 11,95%CI(-3. 51,-2. 71)];经Z检验,P=15. 22,P 0.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 07,95%CI(0. 04,0. 14)],Z=7. 80,P 0.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与中药联用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常规西药低,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贵州数字图书馆、维普、PubMed等5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相关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5. 3. 0手册标准进行评价。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共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优于单用基础疗法[合并RR及95%CI为3. 85(2. 34~6. 35),P 0. 000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20(4. 49~7. 91),I2=0%;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5;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18(4. 64~7. 72),I2=0%;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36(3. 85~8. 87),I2=82%;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 0. 01]。结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基础疗法,但因纳入的RCT文献较少且质量较低,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序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序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RA患者瘀的状态的改善.方法 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分别予西药常规治疗、西药常规治疗加活血化瘀序贯疗法,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色、皮下结节、舌、脉等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纤维蛋白原(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晨僵的改善,降低ESR、CRP、RF、Fg、VEGF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化瘀序贯疗法能有效且较迅速地改善RA患者体内存在的瘀的状态,并可降低患者血浆VEGF水平,故临床运用活血化瘀序贯疗法可能对阻止RA病情进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查找有关热敏灸疗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100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6,1.21),Z=3.54,P=0.000 4],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0,95%CI(1.52,2.13),Z=6.82,P0.000 01],治疗组简式Mc Gill疼痛指数(SF-MPQ)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44,95%CI(-6.38,-2.50),Z=4.49,P0.000 01],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50,-0.23),Z=5.42,P0.000 01]、治疗组白介素-6(IL-6)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32,95%CI(-11.49,-3.14),Z=3.44,P=0.0006]。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热敏灸或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传统悬灸疗法,从而为当前C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少阳经透刺对比常规针刺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为透刺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收集少阳经穴位透刺和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总样本量647例。Meta分析显示:透刺在有效率[RR=1. 14,CI (1. 08,1. 22),P 0. 0001]、治疗后VAS值[MD=-2. 16,CI (-2. 54,-1. 79),P 0. 00001]、即时镇痛VAS差值[MD=1. 03,CI (0. 62,1. 45),P 0. 00001]、头痛持续时间[MD=-0. 32,CI (-0. 46,-0. 18),P 0. 00001]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结论:少阳经透刺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有更好的疗效,但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增强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联合药物铺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药物铺灸组及热补针法+药物铺灸组,各30例。热补针法组取关元、足三里和累及关节局部腧穴,予热补针法,每日1次;药物铺灸组取大椎至腰俞区及两旁的华佗夹脊穴,涂擦鲜姜汁及何氏自拟风湿痹痛散,并施以长蛇灸,隔日1次;热补针法+药物铺灸组治疗方法同以上2组。3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及血清ESR、RF、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3组治疗后比较,热补针法+药物铺灸组上述指标较其他2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热补针法+药物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热补针法组(83.3%)和药物铺灸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药物铺灸疗法治疗RA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RA患者疼痛症状,降低生化指标,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热证可灸"理论的悬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炎症指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早期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悬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以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分、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AS-28及血清ESR、CRP和R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水平明显上升(P0.05),MDA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NLR、PLR和RDW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NL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热证可灸"理论的悬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血清相关指标,提高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湿热闭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关节压痛数、肿胀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 A)、Ig M、Ig G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 78%(35/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8周2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疼痛VAS均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较本组治疗4周减少(P 0. 05),疼痛VAS均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ESR、CRP、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ESR、CRP、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ESR、CRP、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Ig A、Ig M、Ig 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Ig A、Ig M、Ig 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8周治疗组Ig G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湿热闭阻型RA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关节症状,降低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设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月,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通过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151例,其中治疗组588例,对照组5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总有效率[MD=4.92,95%CI(3.32,7.28),P 0.00001]、血沉(ESR)[MD=-7.86,95%CI (-8.55,-7.16),P 0.00001]、C反应蛋白(CRP)[MD=-3.39,95%CI(-4.16,-2.63),P 0.00001]、类风湿因子(RF)[MD=-38.69,95%CI(-41.67,-35.71),P 0.00001]、压痛关节数[MD=-1.90,95%CI(-1.99,-1.81),P 0.00001]、肿胀关节数[MD=-1.39,95%CI(-1.48,-1.31),P 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ESR、CRP、RF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其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因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和数量不高,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其疗效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去证明。  相似文献   

19.
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甙)片(TGT)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MTX)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实验室检验指标的作用,为临床应用TGT治疗RA提供指导。该研究通过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TGT单用或联合MTX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 3软件对纳入文献提取的实验室指标进行Meta分析。共检索到1 709篇文献,最终纳入25篇,总样本量2 5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GT单独用药与MTX单独用药对照:MDESR=-2. 66,95%CI[-8. 17,2. 86],P=0. 35; MDCRP=-2. 38,95%CI[-9. 01,4. 24],P=0. 48; TGT联合MTX治疗与MTX单独用药对照:MDESR=8. 74,95%CI[6. 72,10. 76],P 0. 000 01; MDCRP=5. 37,95%CI[3. 71,7. 03],P 0. 000 01; SMDRF=1. 05,95%CI[0. 51,1. 60],P=0. 000 1。表明TGT单独用药对RA患者的CRP和ESR的改善作用与MTX相当; TGT联合MTX对CRP,ESR,RF的改善作用优于MTX单独使用。TGT无论是单用还是联用MTX均有改善RA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和临床异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尚有待临床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20.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治疗复视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建库及2017年发表的文献,纳入以针刺、针灸、耳针、头皮针、杨花针或针刺+其他治疗复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 3软件对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文件307篇文献,纳入7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或针刺+其他治疗对比其他治疗的有效率:OR=7. 42%,95%CI(4. 38,12. 57),P 0. 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的有效率:OR=7. 63,95%CI(3. 51,16. 61),P 0. 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复康治疗对比单纯康复治疗的有效率:OR=6. 04,95%CI(1. 88,19. 37),P=0. 003,具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结果显示,图上分布白点基本呈对称性,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针刺治疗复视较其他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需大样本、更规范的试验统计,以明确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