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从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要素分布,以及从痰瘀角度防治本病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3.
"斑出阳明,疹出太阴"是后世对清代医家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观点的概括.但后世在认识阳明太阴时多局限于"肺主皮毛,胃主肌肉"的层次,而忽略了阳明太阴作为六经的意义.本文从气化的角度来分析斑疹的发生及证治,并结合前人医案加以分析讨论,认为邪犯阳明太阴及二经脏腑本气虚弱均可导致二经的气化失常,从而形成斑疹.同时,阳明太阴互为表里,斑疹在一定程度上又可相互转化.因此,在临床中应从整体出发,认真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以期能为治疗斑疹寻求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假性危急值标本,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438 527例外周血细胞检测标本,对出现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危急值的标本经手工计数及涂片染色复查,对假性血红蛋白(Hb)危急值标本37℃预温20 min,再次上机复检。统计假性危急值数据,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38 527例血液标本中,共发生假性危急值32例,发生率为0.73/万。假性血小板危急值共16例(占50.0%),其中假性血小板减少12例,包括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11例、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1例;假性血小板增多4例,包括临床既往确诊地中海贫血2例(具体不详)、α-地中海贫血(-SEA,α3.7双重缺失)1例、β-地中海贫血(CD41/CD42突变)1例。假性白细胞危急值共14例(占43.75%),其中假性白细胞增多11例,包括溶血性贫血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急性红白血病1例;假性白细胞减少3例(占9.37%),包括舌根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1例因转院未随访。假性Hb减少2例(占6.25%),包括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Ⅲ期1例、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ⅡA期1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分析出现假性危急值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的局限性以及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导致,因此,报告审核人员除了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性能、维护保养及质量控制外,还应具备血液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甄别真假危急值,并对假性危急值病例进行追踪分析,最大限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对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通过测定局部细菌感染患者92例、全身细菌感染患者120例及非感染患者34例的PCT、hs-CRP和SAA值,分析PCT、hs-CRP和SAA在各感染组间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全身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PCT、hs-CRP和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间PCT、hs-CRP和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细菌感染组PCT、hs-CRP和SAA浓度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局部细菌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PCT用于诊断全身细菌感染及其与局部细菌感染加以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hs-CRP和SA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式为:log(p/1-p)=0.117+0.16×PCT+0.01×hs-CRP,方程中PCT的偏回归系数(B)为最大,表明PCT对局部感染与全身细菌感染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血清PCT、hs-CRP和SAA可用于全身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hs-CRP和SAA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有效地对局部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加以鉴别,且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较好的价值,可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两对半"的模式分布情况,解释常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检测结果,使乙肝"两对半"标志物检测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对8 303例住院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1、2、3、4、5"分别代表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结果检出乙型肝炎血清学"两对半"定量模式15种,"1、2、3、4、5"阴性占47.30%,"2"阳性占16.90%,"2、5"阳性占12.50%,"2、4、5"阳性占12.10%,"1、4、5"阳性占4.62%,"5"阳性占3.06%,"4、5"阳性占1.73%,"1、3、5"阳性占0.98%。结论大理地区HBV感染率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 Ab阳性人群比例偏低,需进一步强化免疫,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及 机制。方法 将 48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1 )及白及低、中、高剂量 组(0.3、0.6、1.2 g·kg-1 ),每组 8 只。采用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 UC 大鼠模型,造模 成功后按照设定剂量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灌胃给药 21 d。在给药干预的第 1、11、21 天进行疾病活动指 数(DAI)评分;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 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 NETs 相关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紧密连接(TJs)相关蛋白封闭蛋白 2 (CLDN2)、闭锁小带蛋白 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DAI 明显升高(P<0.05); 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大面积变性坏死且肠腺结构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病 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 TNF-α、IL-1β 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 MPO、NE、VEGF、 CLDN2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ZO-1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 DAI 均明显降低(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和白及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肠腺结构完整清晰,黏膜未见明显 变性及坏死,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 TNF-α、IL-1β 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肠组织中 MPO、NE、VEGF、CLDN2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ZO-1 表达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白及可能通过调控 NETs 激活及 TJs 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 发挥治疗 U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苗族是我国人口第4大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跨国际的少数民族。苗族医药学,是我国存在时间最为久远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它的医药理论体系萌芽于远古的炎黄时期,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明清,复兴于近现代,经历了大约五六千年的历史时期[1]。其中的养生保健理论风格独特,具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优势。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文字,其医药理论主要通过口授相传的形式传播。因此,苗族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养生保健理论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日上午,我市桂林乡下岚村村民付寿生女儿付文欣(8岁)和高生的女儿高惠婷(7岁)突然出现全身无力、说话不清、走路不稳呈醉酒样,继而进入昏迷状态,疑似食物中毒并送往市立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医科1977至2003年SCI收录论文与被引频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医科论文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优秀研究成果的论文被引频次相对高,且被引周期即半衰期也会较长[1].研究机构学术水平的高低与其发表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统计其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可以定量地从一个侧面考察其科研水平.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医科历年来被SCI收录论文及其被引频次的统计,宏观上了解其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并在微观上分析部分优秀研究者、研究组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对北京大学医科科研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