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山柑、艾灸和二者联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FN-γ、IL-4含量的影响,比较三者的疗效,探讨其对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刺山柑组、艾灸组和综合组,于大鼠足跖皮下注射0. 1 mL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以甲氨蝶呤灌胃,刺山柑组以刺山柑外敷,艾灸组悬灸肾俞、足三里,综合组采用联合治疗,各组均治疗3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观察大鼠AI指数评分、足爪容积和热痛阈,并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FN-γ、IL-4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痛阈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FN-γ、IL-4含量较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在第3疗程后大鼠关节肿胀和疼痛敏感改善明显,血清中TNF-α、IL-1β、IFN-γ、IL-4含量均降低(P 0. 01或P 0. 05)。消炎方面刺山柑组和综合组起效较快,镇痛方面艾灸组和综合组起效较快。结论刺山柑、艾灸和联合治疗的方法可抑制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调节Th1/Th2免疫失衡,这可能是其产生消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利血平致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中缝核内儿茶酚胺的影响,明确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的抗抑郁作用,探究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组(精简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利血平0.3 mg/kg造模,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上午注射1次,连续14 d。西药组按照每天5 mL(2 mg)/kg灌胃给药,柴胡疏肝散精简方(柴胡9 g,白芍15 g,枳壳9 g,香附9 g)按每天5 mL(8 g)/kg灌胃给药,模型组及空白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腹腔注射利血平与灌胃给药同时进行,每日1次。对各组大鼠外观、形态、体质量及行为学等进行观察测量。对各组大鼠中缝核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穿格数明显减少(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01);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大鼠在给药后体质量增高,14 d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水平运动总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增加大鼠穿格数趋势,但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P0.05)。精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总距离增加(P0.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减少(P0.05),大鼠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改善其抑郁样行为,并提高大脑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23-2426
目的: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连续18 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灌胃(15 m L/kg),连续21 d。于给药前、给药后分别测量大鼠痛阈值、冷痛耐受时间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PGE2含量。结果: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艽配伍组大鼠痛阈值明显延长、冷痛耐受时间明显缩短、压力耐痛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秦桑组痛阈值秦防组秦威组;秦防组冷痛耐受时间秦桑组秦威组;秦防组压力耐痛值明显高于秦桑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病证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防组TNF-α含量降低明显(P0.01),阳性药组、秦桑组、秦威组次之(P0.05);秦防组IL-1β含量降低明显(P0.01),其余给药组IL-1β含量亦降低(P0.05);秦威组、单味秦艽组秦防组PGE2含量降低明显(P0.01),秦桑组次之(P0.05)。结论: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RA大鼠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平寒相配镇痛抗炎作用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该配伍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减轻疼痛刺激、降低TNF-α、IL-1β、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从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方精简前后的药效学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DBA/1小鼠,复制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8.4 g·kg-1),清络通痹原方组(13 g·kg-1)及雷公藤多苷片组(9 mg·kg-1),观察一般情况及关节肿胀,ig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Ⅱ型胶原抗体(抗CⅡ抗体)含量;踝关节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及病理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炎评分,TNF-α,IL-1β和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络通痹精简方及原方、雷公藤多苷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足肿胀,降低关节炎评分,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抗CⅡ抗体水平(P0.01,P0.05);病理学检查提示可减轻关节病理损伤,关节总病理评分降低(P0.01)。结论:清络通痹精简方将不同性味、不同功效药物合理配伍,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与原方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芒针对骨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及镇痛作用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造模法制造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双后肢"膝前""后三里"芒针灸治疗,正常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变化;痛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双侧后肢热撤足阈值与机械性撤足阈值;采用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羟胺法测定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 Western Blot、ELISA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内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芒针治疗组有效缓解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大鼠热痛阈值及机械性撤足阈值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 0. 05);治疗组大鼠血清NO、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而体内SOD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 05); WB及ELISA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IL-6、TNF-α及i NO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结论:芒针可通过促进大鼠体内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抑制大鼠炎症因子表达,提高OA大鼠镇痛阈值,缓解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臭牡丹根提取物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 ~2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10,14,21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于术后21天处死大鼠,通过酶联免吸附法测定大鼠腰段脊髓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术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升高(P<0.05),大鼠腰段脊髓TNF-α、IL-1β、IL-6降低.中剂量组术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术后热缩组反射潜伏期升高,TNF-α、IL-1β、IL-6含量均下调(P<0.05),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牡丹根提取物低剂量(10g/kg)、中剂量(30g/kg)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剂量(30g/kg)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IL-6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白毛夏枯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烟熏法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自愈组、可待因组、“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小剂量组。以可待因、“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小剂量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自愈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自愈组相比较,治疗各组大鼠血清田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剂量组和可待因组血清TNP-α和IL-1β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1);“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剂量组血清’INF-α和IL-1β含量与可待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白毛夏枯草”能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喉科六味汤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膨胀海绵鼻腔填塞联合香烟雾化的方法,制备大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模型,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喉科六味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处理15 d后,记录各组大鼠鼻部症状总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明显增高(P 0. 01),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 0. 01);中药各剂量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P 0. 01)。结论:加味喉科六味汤可有效控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大鼠的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芪蛭龙汤对膜性肾病大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建立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将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蒸馏水)、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4 g生药/d)和参芪蛭龙汤高剂量组(4 g生药/d)。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观察大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含量变化情况;取胸腺和脾脏组织称重,计算内脏指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TNF-α含量呈下降趋势(P 0. 05);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血清IL-6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 0. 05)。参芪蛭龙汤高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 0. 01);血清IL-6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 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变薄,电子致密物沉积明显减少。结论:参芪蛭龙汤对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血清中IL-2、TNF-α含量、降低免疫器官重量及指数、改善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每组8只。Murat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间症状体征变化,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实验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雷火灸组大鼠降低最为明显,血清TNF-ɑ、IL-1β与美洛昔康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有抗炎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江  谢文利  晋玉章  孙文军  高欣 《中成药》2005,27(7):801-803
目的:研究中药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龙胆苦苷(GPS)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GPS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MTX)组。除正常组,其余大鼠建立AA模型,在大鼠右后趾足垫内皮内注射0. 1 m L完全弗氏佐剂(CFA)。造模成功后,各组连续给药7 d,1次/d,GPS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剂量为30,60,120 mg·kg~(-1),MTX组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0. 2 m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开始给药后每天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及足趾容积测量仪记录各组大鼠的足厚度、足体积,第7天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以及苏木素-伊红染色的方法对大鼠的踝关节进行X射线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滑膜组织中IL-6,TNF-αm 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鼠足体积及足厚度,血清IL-6,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中IL-6,TNF-αm RN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体积及足厚度结果显著下降(P 0. 01);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 0. 01);滑膜组织中IL-6,TNF-αm RNA水平明显下降(P 0. 05,P 0. 01)。此外,X射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GPS对于AA大鼠的踝关节也有保护作用。结论:龙胆苦苷通过抑制血清IL-6,TNF-α水平及滑膜组织中IL-6,TNF-αm RNA水平发挥对AA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挑刺膏肓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研究挑刺膏肓穴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挑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和强制冷水游泳的方法制备CFS模型大鼠。挑刺组给予挑刺膏肓穴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不做治疗,但按相同方式抓取。挑刺每2天治疗1次,1周治疗3次。治疗1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力以及MDA、IL-1β、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慢性束缚加强制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可导致大鼠精神状态差及行为活动减少,挑刺膏肓穴可改善CFS大鼠的精神状态及行为活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力、GSH-Px活力及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 0. 05),MDA、IL-1β含量显著升高(P 0. 05);挑刺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力及IFN-γ、TNF-α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MDA、IL-1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5)。结论:该研究表明挑刺膏肓穴能调节CFS模型大鼠血清SOD、GSH-Px活力及MDA、IL-1β、IFN-γ、TNF-α的含量,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是挑刺治疗CF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48-151
目的:考察二黄凝胶贴膏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法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贴敷给药7天,分别考察镇痛或抗炎作用,分别测定小鼠或大鼠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探索镇痛或抗炎机制。结果: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二黄凝胶贴膏4.15g/cm~2能显著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值、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对IL-1β无影响,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小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论:二黄凝胶贴膏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血清中IL-1β与TNF-α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晶 《新中医》2016,48(7):290-29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通过拔除大鼠右上颌磨牙,人为造成大鼠偏侧咀嚼,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模型。实验分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3组,按组进行相应的干预然后收集血清和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大幅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中IL-1β、TNF-α的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模型大鼠颞下颌关节炎的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白术茯苓汤、香连丸及其合方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及肠粘膜中谷氨酰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CD模型,以白术茯苓汤(1∶1)、香连丸及白术茯苓汤(1∶1)与香连丸合方灌胃给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D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肠粘膜中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Gl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术茯苓汤组与香连丸组明显降低TNF-α水平(P0.05);合方组明显增高TNF-α水平(P0.05);香连丸组与合方组明显降低IL-1β和IL-4水平(P0.05);三组中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白术茯苓汤组与合方组明显降低Gln水平(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香连丸与合方组治疗CD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其合方组改善CD模型大鼠症状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王氏连朴饮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造模前先连续灌胃5天,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浓度为0. 9 mg/ml)灌胃,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 75、0. 87、0. 43 g/ml药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每次1 ml。第6天采用平刺尾静脉注射脂多糖(0. 2 g/100 g)后静置24 h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第7天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HE染色观察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大、中剂量组血清IL-1β含量降低(P 0. 01)。与王氏连朴饮小剂量组比较,王氏连朴饮大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王氏连朴饮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亦降低(P 0. 01)。HE染色显示,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均有所改善,且以王氏连朴饮大剂量组效果更佳。结论王氏连朴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其肠-肺轴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清肠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机制,以及祛湿中药在该方剂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全方组、去黄组、去黄苦组、美沙组、香连组、模型组及正常组,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及各拆方组对UC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TGF-β_1、IL-1β、IL-4产生的影响。结果全方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下降,分别达到(284.43±10.76)ng/L,(6.44±0.44)ng/L,与对照组及拆方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GF-β_1、IL-4含量明显升高,分别达到(370.87±12.1)ng/L,(141.07±7.89)ng/L,与对照组及拆方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及黄柏、苦参等祛湿药物,能配合其它药物有效上调抗炎因子TGF-β_1、 IL-4,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提高其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