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翠萍  韩琦  李洪海  柳春  梁永林 《新中医》2016,48(7):255-257
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上卷之脾胃胜衰论,是治疗脾胃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此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温补为主,清热为辅,兼顾气机,最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脾胃病证,且临床应用广泛,凡是脾胃虚损相关疾病皆可用此方加减应用治疗,但缺乏对其证候的诊断标准。笔者对近45年来中医药临床运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的一系列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整理分析,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规范化应用补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常见肝胆脾胃系统疾病验案四则。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治脾虚阴火内盛之证,笔者临证化裁用此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本方列为《脾胃论》诸方之首,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代表性方剂之一,以柴胡升胆气,利疏泄,促进脾胃运化及升降;以升麻、羌活风药助升发脾胃之气,复运化,利枢机,治脾阳下陷;以黄芪、人参、苍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借风药之力上行,脾旺则清阳不陷、阴火不生;黄芩、黄连、石膏清热燥湿泻阴火。文中“头痛”一案,证属脾虚肝郁、阴火上乘;“口疮”一案,证属脾虚阴火、热陷阳明;“胃痛”一案,证属脾虚阴火、湿热相搏;“泄泻”一案,证属脾虚湿盛、阴火内蕴;均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充分抓住“阴火”病机,审证求因,有所侧重使用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之法,通过变化药物剂量和随证加减,灵活审慎,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治脾胃亏虚,阴火上千的诸多病症,临床辨证加减运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名方,用以治疗由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脾胃虚弱,火邪乘之的病症。肖相如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复发性口疮患者具有"上有口疮、下有便溏"的临床特点,此特点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主治病机相合。肖相如教授在临床中常以此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并将此经验归纳为"复发性口疮,大便溏泄者,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之。"此经验在临床使用中快速便捷,屡投屡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苯乙哌啶和丽珠肠乐。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占35.3%),有效36例(占53.0%),无效8例(占11.7%),总有效率88.3%。对照组痊愈8例(占22.2%),有效16例(占44.5%),无效12例(占33.3%),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辅治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和阿卡波糖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FPG、2hPG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辅治2型糖尿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最佳中医治疗的方案。方法:4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治疗;对照组:口服金纳多片,80mg,2次/d;连续用药1个月。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辅酶A100U,加人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两组均经治1个月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的方法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10.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由黄芪、人参、白术、柴胡、升麻、葛根、黄芩、黄连、石膏组成,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炎的一张代表方。笔者习用以治疗发热、郁证、口疮等症,效果颇验。  相似文献   

11.
李玲玲  程丹  李鑫洁  苏磊  鲁艺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36-1038
甘温除热法为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一种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在当今临床,对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后世普遍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但补中益气汤并不能完整的体现甘温除热法的内涵及组方原则,相较而言,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补中益气类药物用量远超补中益气汤,并且紧紧围绕中焦脾胃这一内伤发热的根本病因,药物组方原则更加明朗化,更好的体现了甘温除热法的全部内涵。因此,笔者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相似文献   

12.
补土升阳泻火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海虹 《新中医》1998,30(3):18-19
脾胃气虚,运化失健,水谷不化精气而下流,成为湿浊,蕴结生热,与肾间相火相合形成阴火,复而上冲是引起复发性口疮的重要机理之一,临床上以舌淡中淡胖,苔黄腻或白厚为辨证要点。用补土升阳泻火法的代表方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50例,结果:治毹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炎52例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何建平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严婉英(213003)关键词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胃癌术后吻合口炎胃癌术后吻合口炎临床常见,多缠绵难愈,治疗困难。笔者用东垣“补脾胃泻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胃复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黏膜病理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病理情况、HAMA及M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代表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联合胃复春片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征象。  相似文献   

15.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6年5月~2009年4月,应用李东垣名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属脾胃虚弱、湿热下注者30例,发现其有较确切地消除蛋白尿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可探知,脾胃亏虚,元气不足,阴火内生,上冲于心,即可发为心悸,治疗可以补脾胃、升清阳及泻阴火为要,予补中益气汤治疗,为临床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秦嘉 《四川中医》2002,20(12):26-29
目的:观察和研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汤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照组服用西药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后进行胃镜、Hp根除率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46例,有效9例,未愈5例;对照组50例,治愈21例,有效17例,未愈12例。结论:本组方药有增强肌体抗病能力,改善脾胃功能,根除Hp感染的作用。该疗法体现出李东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升阳足以御外,益气足以强中”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先小乐 《河北中医》2014,(10):1447-1448
肖相如,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位肾病学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伤寒论研究及中医内科肾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与研究。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独有发挥,自成一家。创建“内伤脾胃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理论,并创立了名方补中益气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影响深远。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由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黄芩、黄连、生石膏、柴胡、升麻、羌活组成。肖相如教授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气血阴阳亏损,标实指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的潴留。若对脾胃学说理解尚浅,见证治证,难以取得佳效。而在肾系疾病中凡是病机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热下注者,使用本方可获佳效。现举肖教授验案2则,均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化裁,以明其理,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19.
魏宗彬  邱云桥 《新中医》2014,46(12):248-249
<正>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之一。李东垣在国家频繁战乱、百姓饥寒失所、新理学派争鸣的背景下,研习歧黄之术,解救含灵之苦,提出了"内外伤论"、"脾胃论"、"阴火论"等学术思想[1],主张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治疗内科杂病。笔者运用阴火理论指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浅谈体会如下。1阴火理论阐释阴火理论是李东垣继承《内经》"夫邪之生也,或生于  相似文献   

20.
《脾胃论》自成书以来一直被视为治疗脾胃病之圭臬。由于脾胃病自身的特点,东垣在《脾胃论》中运用了多种相反相成的用药方法,如治气虚发热,益元气与泻阴火并行;治暑湿伤气,补脾气与除暑湿并用;治脾虚泄泻,升清阳与降浊阴同用;治虚人感冒,补正气与散邪气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