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6例)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动力(MTL)及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及胃食管反流病向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患者(82.6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13%)低于对照组患者(15.22%),P0.05。结论: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率降低,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背俞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症状积分、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积分、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可显著改善中虚气逆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钟毅  饶梅冰  范明 《新中医》2011,(1):31-33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天1剂;对照组8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每天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显示,应用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及反食等临床症状,且近期疗效和停药3月后复发情况都明显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对非糜烂性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冲降逆汤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平冲降逆汤加减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胃肠激素、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泛恶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下段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LES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冲降逆汤有助于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提高食管动力、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宁神降逆护膜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3次/d。治疗组采用中药(合欢皮、柴胡、沉香、薄荷、白芍、旋覆花、代赭石、木蝴蝶、白及粉、贝母粉、川连、吴茱萸、百合、茯神、龙齿、小麦、甘草)加西药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3次/d。6周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RDQ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症状记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中药治疗组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症状记分的比较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的比较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宁神降逆护膜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以及吗丁啉治疗,观察组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反酸、烧心、胃胀以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胃胀以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纳入观察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中药左金丸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7.0%,高于对照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4项主症(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均有不同程度减轻,RD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4项主症(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因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74例,按治疗先后顺序分组。一组为对照组,36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另一组为研究组,38例,采取和胃通降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Gerd Q评分下降幅度大,胸骨后灼烧、疼痛、反酸和烧心持续时间较短,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采用和胃通降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极大缓解其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功能障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通腑降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7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和胃通腑降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黏膜分级比较、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烧心、反酸、嗳气呃逆、胸骨后灼热、嘈杂易饥、急躁易怒、上浮胀满、胃脘灼痛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黏膜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复发率分别5.71为%、8.57%均低于对照组22.86%、28.57%(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通腑降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胃镜黏膜分级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疏肝降逆汤联合西药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降逆中药方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后2周、4周及8周的中医症状积分(RDQ积分)及内镜检查积分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后临床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8周,2组RDQ症状积分、内镜检测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内镜检查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MCS评分、PCS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Х~2=4.050,P=0.044)。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疏肝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反酸烧心及疼痛症状,改善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郑倩倩  付双楠 《新中医》2019,51(12):121-123
简版:目的:观察和胃通降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NERD肝胃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通降汤,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和烧心、反食、非心源性胸痛、反酸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西医常规治疗和中医自拟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和内镜分级评分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日、治疗第7日、治疗第14日和治疗结束后的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和食物反流的评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和食物反流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的评分(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 0.05)。结论自拟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患者的食管黏膜情况,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化裁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烧心、反酸、胃部灼热、腹胀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在改善烧心、反酸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化裁的中药汤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烧心、反酸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SAS10.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中西医组48例(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单纯西医组(单纯西医治疗)各49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痛、嗳气、胃痛、咽部异物感、腹胀症状评分均低于单纯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患者的CDP、EGJP、LESP、PEAP、DEPA均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痊愈率39.58%、显效率47.91%,单纯西医组痊愈率26.53%、显效率40.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动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GER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1.43%、胃镜总有效率为85.7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7.14%、68.5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食管括约肌压力高于对照组,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GERD可有效改善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提高食管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逆制酸散联合原始点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降逆制酸散结合原始点疗法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估症状、复查内镜。结果:治疗2月后,2组烧心、胸痛、反流、反酸4个症状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分、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内镜下病情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逆制酸散联合原始点疗法可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胃降逆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指标及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RE肝胃郁热证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胃降逆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内镜评分、胃肠激素及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为72.50%(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评分及内镜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胃泌素、胃动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胃降逆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RE肝胃郁热证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及内镜评分,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及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胃降逆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临床确诊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胃降逆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伴随症状、咳嗽评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相比,烧心、反流、胸痛等症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痛、咽部不适等症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咳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和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理区域、心理区域、社会区域和总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降逆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