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中药滴眼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通过对中药滴眼剂研制、药效学与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滴眼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燕芬  冯怡  邓远辉 《中药材》2003,26(6):430-431
目的 :测定三种中药滴眼剂的渗透压。方法 :用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珍视明滴眼剂、外障滴眼剂、昆布滴眼剂的渗透浓度 ,换算成渗透压 ,并设定中药滴眼剂的渗透压耐受范围。结果 :渗透浓度测定值的RSD <0 5 % ,珍视明滴眼剂、昆布滴眼剂的渗透压分别为 783kPa和 6 5 2kPa ,符合人眼耐受要求 (6 2 2~ 92 0kPa) ,外障滴眼剂则为4 6 6kPa ,需调高其渗透压至适用范围。结论 :冰点渗透压计法可靠、简便、重现性好 ,可作为中药滴眼剂渗透压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现代中药滴眼剂的临床研究水平,作者分析了中药滴眼剂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作者从中药滴眼剂临床试验的辨证、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及角膜毒性、刺激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规范中药滴眼剂临床试验,为解决临床试验中遇到的难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药滴眼剂的安生性评价一直是中药滴眼剂的质量生命线上最主要的一环。药厂和医院一直想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安全。该研究建立一种基于细胞毒性检测用以筛查评价中药滴眼剂刺激性的体外快速评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解决熊胆滴眼液刺激性较明显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药滴眼剂药学研究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428-2430
中药滴眼剂是中药眼用制剂的常用剂型,属于跟用液体制剂,目前申报较多的中药眼用制剂仍为滴眼剂。中药眼用制剂是指由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分为: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等。也有以固态药物形式包装,另备溶剂,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对滴眼剂定义为:系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水性或油性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供滴入的眼用液体制剂,  相似文献   

6.
马秀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428-2428
中药滴眼剂是中药眼用制剂的常用剂型,属于眼用液体制剂,目前申报较多的中药眼用制剂仍为滴眼剂。中药眼用制剂是指由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分为: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等。也有以固态药物形式包装,另备溶剂,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1]。《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对滴眼剂定义为:系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水性或油性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供滴入的眼用液体制剂,也可将药物以粉末、颗粒或片状形式包装,另备溶剂,在临用前配成澄明溶液或混悬液[2]。由此可见,中药滴眼剂也应为无菌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应具有的基本特性,也是药品评价的基本原则。药品的质量与原辅料、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包装贮藏考察等全过程密切相关,需要从原料到生产贮藏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但是,在对中药滴眼剂审评中经常发现原料药和辅料的标准、来源不明确,辅料选择依据不足,工艺、质量研究不充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与评价。在此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桑叶制成清明眼药水,治疗电光性眼炎310例,总有效率99.97%。临床结果表明,是一种疗效好、疗程短的中药滴眼剂。  相似文献   

8.
以中药黄柏为主药制成的抗真灵滴眼剂应用于家兔实验性真菌性角膜溃疡,通过角膜表浅刮片检测,对真菌菌丝及孢子阳性率与巨噬细胞分类百分率观察,显示该滴眼剂作用优于对照的克霉唑,能较快消除真菌对角膜组织的损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清目灵滴眼剂组方剂量的优选吴清,曹春林,杜守颖(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中药复方制剂中各味药的剂量一般是参照古方中的用药量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定。药物剂量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清目灵滴眼剂原临床组方基础上进行配伍剂量优选。以期达到最好疗效。清目灵滴眼剂原方用于治疗急、慢性角膜炎、结膜炎。该药由黄芩、冰片、防风、野菊花组成。其中黄芩提取黄芩甙入药。防风、野菊花分别提取挥发油入药。配制方法如下:将?...  相似文献   

10.
清目灵滴眼剂中冰片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清目灵滴眼剂中冰片的含量测定吴清,杜守颖(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清目灵滴眼剂由黄答、冰片、防风、野菊花4味中药组成,具祛风、清热、明目的功能。为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我们对成品中黄苹贰、冰片进行含量测定。本文报道成品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  相似文献   

11.
中医急诊学在本科教学中虽然属于考查课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医急诊学体现了中医急救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然而中医急诊学设置的开课时间段、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值得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改变对“中医是慢郎中”的认识,重拾对中医急救的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医药的热爱,值得我们思考并采取措施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2.
赵铮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387-2388
熟读中医经典在任何时代都是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成为一个优秀中医的前提条件,更是中医药学几千年来赖以存续的根本。熟读中医经典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中医治学的根基,其次它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石。此外,在熟读中医经典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是理解和背诵的方法缺一不可,其二是中医经典对于中医药从业人员来说是需要反复重读和终身学习的,其三是在学习中医经典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到"泛经典"里错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长期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我国中药的发展史作概括的叙述,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中药、关心中药、热爱中药和研究中药。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是现代中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当前,我国中药制药装备技术水平较低、自动化水平有限、标准化水平滞后的现状,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系统的开展中药制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并且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中药制药装备,对于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通过系统调研中药制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课题组指出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中药制药装备研究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对中药制药装备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中医学即将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人思考。要推动学科加速发展,应认清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自然趋势,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国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科学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以中医为主体,充分吸取现代多学科成就,来研究、充实、发展中医学。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以基础理论的机理探讨为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但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查阅20余篇文献,就近年来引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作以分析,并提出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生产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借鉴,促进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就中药饮片而言,现在使用有散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其使用方法有传统的中药汤剂煎制、即冲即服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探讨中药剂型及方式的未来使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简介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整体有机世界观、整体方法论。指出它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三点启发:对中医学科学定位的重新认识,即中医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创新是中医发展之魂;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药文化的根源。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以及文明历程的推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和传承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分析、总结我省中医药发展脉络,以期能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