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大陵穴宽谱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陵穴在宽谱范围内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特性。方法:采用高灵敏度体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对47例正常人双侧大陵穴在1.5~16μm光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不同个体大陵穴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不同个体红外辐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归一化处理后的光谱个体差异非常小;在7~14.7μm辐射集中的光谱范围内,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研究人体穴位宽谱红外辐射信息,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等条件对获取准确的穴位红外辐射数据有重要意义;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手三阴经原穴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手三阴经原穴红外辐射光谱的特征变化初步探讨手三阴经原穴与心的经穴脏腑相关性特点。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手三阴经原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冠心病患者,太渊、大陵及神门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8~12μm光谱范围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冠心病患者大陵、神门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太渊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15·9μm光谱内共73个检测波长点处,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三阴经原穴中的大陵、神门红外辐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大陵穴和神门穴与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自发红外辐射特性。方法: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8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健康成年人太白穴1.5—15.9μm波段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太白穴的某些波段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心脏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患者及健康人膀胱俞穴、下合穴与肾俞及外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特征,为经穴脏腑相关及穴位特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比较86例OAB患者的膀胱俞、肾俞、委中穴、外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分析健康人和膀胱过度活动状态下各穴位的差异性;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膀胱俞与肾俞红外辐射穴位差异性。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OAB组观察穴位左右两侧红外辐射温度均无明显差异( P>0.05);OAB组膀胱俞的红外辐射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两组间外关穴、肾俞、委中穴红外辐射温度比较无差异(P>0.05);健康志愿者组中膀胱俞与肾俞的红外辐射温度无明显差异( P>0.05);OAB组中膀胱俞的红外辐射温度较肾俞低(P<0.05)。结论:在红外辐射温度方面,膀胱的腧穴与膀胱经气相关特异性优于膀胱下合穴、膀胱表里脏腑的背俞穴及与膀胱非直接相关穴位。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肿块与期门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增生肿块与期门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肿块1.5~16}xm波段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并与自身左右期门穴对照。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肿块与左右期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左右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均高于增生肿块,在检测的59个波长中,分别有48个和49个波长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37)。结论: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高于增生肿块,可能与形成乳腺增生的病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自发红外辐射特性。方法: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8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健康成年人太白穴1.5~15.9μm波段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太白穴的某些波段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心脏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测趺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病理信息。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29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9名健康成年人冲阳穴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并对两者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与正常人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长,患者与正常人冲阳穴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冲阳穴红外辐射失衡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趺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特异性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双侧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1.5~16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左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点中有49个点(3.50、4.00、4.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右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检测点中有48个点(1.75、3.50、4.00、4.50~6.50、7.00、7.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结论: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增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增生病肝气郁滞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O.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inctiv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ectrums of spontaneous infrared radiation at the Taiyuan (LU 9) acupoint in patients with asthma.[METHODS]:A highly sensitive infrared spectrum detecting devic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pectrums of spontaneous infrared radiation at Taiyuan (LU 9) in 37 asthma patients and 34 healthy volunteers.[RESULTS]:Asthma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frared intensity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volunteers (P>0.01).Asthma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overall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at the left Taiyuan (LU 9) than that of healthy volunteers (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asthma patients at the right Taiyuan (LU 9) (P>0.05).The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of 17 wavelength spots at the left Taiyuan (LU 9) and 4 wavelength spots at the right Taiyuan (LU 9) in asthma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volunteers (P>0.05).At 2 μm,the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of asthma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healthy volunteers (P>0.05).At 19 wavelength spots in the healthy volunteers and at 4 wavelength spots in the asthma patients,the left Taiyuan (LU 9) showed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tensity than that of the right Taiyuan (LU 9) (P>0.05).By Pearson's X2 test,healthy volunteers had more wavelength spot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Taiyuan (LU 9) than the asthma patients (P>0.01).[CONCLUSION]:Changes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 at the Taiyuan (LU 9) acupoint in asthma patients may reflect distinct pathological changes.Certain acupuncture points may be related to specific organs.  相似文献   

13.
人体穴位与中医各种灸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中医灸的机理与各种灸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方法 :采用锁相放大技术建立了一套灵敏的红外光谱测量装置。首先采用光采集器将穴位或灸发出的光聚集到斩波器上 ,斩波的信号经红外分光仪分光后照射到一台高灵敏度的红外传感器上 ,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前置放大后输入锁相放大器中 ,并与来自斩波器的参数信号一起进行锁相放大 ,这样只有与斩波器同频同相的信号才被放大 1 0万倍左右 ,其它信号均被过滤 ,锁相放大的输出信号达几十毫伏量级 ,送入示波器与计算机用于观察与记录。通过这种技术我们检测到人体不到 1cm2 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结果 :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 ,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 ,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 ,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 ,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辐射峰几乎和人体穴位辐射一样都在 7.5μm附近 ,而艾条灸等的光谱却相差甚远。结论 :中医间接灸所发射的光谱虽然强度较人体穴位高 2 0多倍 ,但它的归一化光谱却和人体非常相同。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还是有其深刻的生物物理机理 ,目前还不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究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测量47例正常人和50例冠心病病人的体表几个穴位的红外辐射,并将两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存在着差异.结论: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的确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信息,为通过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非接触诊断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和神阙为主穴,并根据辨证论治配合相应穴位,治疗3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临床痊愈18例,临床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次数最多者46次,最少者25次.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0-423
目的 :总结近15年来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共涉及14条经脉以及1个奇穴,每条经脉的选穴比例以大肠经最高,其次为任脉、脾经、膀胱经;涉及主穴35个,配穴20个,主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三阴交,主配穴总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为最常选用经络,曲池穴与血海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临床一般遵循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使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8.
Zheng SX  Xu JS  Pan XH  Hu XL 《针刺研究》2012,37(1):53-58
目的:比较常态下胃经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先将418-1型测试探头固定在所要测试部位,然后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与伏兔中点的非穴位点及其左右旁开1cm对照点插至1cm深度,导入光纤,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分别检测常态下及电针足三里时经脉线与非经脉线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情况。结果:①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伏兔中点的非穴位点的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都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P<0.01);②与电针前比,电针后胃经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针刺激可以使胃经循行线下的微循环更加均匀、顺畅。结论:沿胃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刺激可以使胃经循行线下的微循环更加均匀、顺畅,证实深部组织中的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热源,也可能是经脉参与人体机能调节活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功能性肠病便秘患者和腹泻患者以及肠癌患者的穴位敏化出现部位,并对敏化穴位的大小进行比较判断。方法:采用电子Von Fray测定了功能性肠病、肠癌以及健康受试者的与胃肠疾病相关的13个穴位及其周围1寸、2寸、同神经节段的参照点的压痛阈值,并和穴位异神经节段的参照点进行比较,获得穴位的相对压痛阈值,再和健康志愿者的相对压痛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体表相关穴位压痛阈的变化和敏化面积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等穴位,其压痛阈值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穴位的敏化。其中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的敏化范围扩大,在旁开2寸处,仍出现显著痛敏,和健康受试者的痛阈值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池穴的穴位敏化范围主要集中在旁开1寸区域,和健康受试者比较痛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旁开2寸处压痛阈值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的大肠俞,阴陵泉两穴出现显著的穴位敏化和敏化范围的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性肠病患者的此二穴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出现穴位敏化和面积增大,此外肠癌患者在曲池,大肠俞及阴陵泉出现穴位压敏和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