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50-1351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中医临床无"多发性硬化"的病名,中医临床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辨病论治是基于对"痿证""肌痹""风痱""眩晕""风懿"等病的认识进行的。作者试将"痿证""肌痹""风痱""眩晕""风懿"等病的辨病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多发性硬化的辨病特点进行对比。通过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探讨中医学中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痱中与风痱、瘖痱等痱病名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叶天士创设痱中病名是其力倡中风病"内风"说的重要性标志,从而使中风内风说从病名、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得以构成完整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神经纤维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归属中医"痿证""风痱""视瞻昏渺"等范畴,中医温病学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对治疗此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病因可包括"肺热叶焦""伏邪温病"以及"肾气热,骨枯髓减"等;病机方面,肝肾不足为本,三焦升降失司、瘀湿热诸邪内阻为标,故治疗应着重从补肾益精、滋补肝肾、通调三焦气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疾病从病因论,均与风、热有关;从病机论,多为气血同病;从脏腑论,与阳明胃肠郁热关系密切,"风""热""气""血"与"阳明"是变应性疾病病因病机的共性要素。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梳理曲池穴主治作用及其对变应性疾病的特殊治疗效果,认为曲池散风、清热、凉血、调理胃肠的主治特点与变应性疾病共性病因病机具有契合性,曲池是治疗变应性疾病的重要腧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相关条文"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帕金森病的辨证论治中,应当充分运用"肝风、脾湿、肾寒"的病机理论,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妊娠""郁冒""脏躁""转胞""阴吹"等病名,论述了妊娠病、产后病及一些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创立了妇科外治法;并提出了正常妊娠与妊娠疾病之鉴别.  相似文献   

7.
中风非风说     
中风又称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多数为急危重症,临床极为常见,但因历史时期不同,对本病的认识各不相同,只有正确认识中风的病因病机,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风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分为四个阶段:(一)秦汉唐以前,以《内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著作多以外风论述,认为中风多以外风所致,对中风认识处于朦胧阶段;(二)宋金元时期,以"四大医家"为主开始重视内因的研究,是正确认识中风的转折阶段;(三)明清时期,王履区分外风所致为"真中";内伤积损所致为"类中",为现在的脑血管病,否定了外风之说,到张景岳确立中风非风说,是本病进入成熟阶段;(四)近现代借助实验室、影像学,对脑及脑血管进行直观研究,对其病因病机本质已进入日益清晰阶段。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属于男科的多发病、疑难病,王琦教授以"主病主方"思想论治本病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以王琦教授"主病主方""体病相关""病—体—证一统观"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症候群组,探讨其主导病机。审机制方,介绍本病主方"前列止痛汤",并结合病案总结王琦教授在治疗本病时的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风""痰""瘀"病机针对性治疗,而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即为切中病机的疗法,本文对其治疗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风痱考辨     
《内经》关于“痱”的记载,一见于《灵枢.热病》,此处对“痱”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是因中风所致的症候群,二是由于热邪侵袭伤脾所致的症候群。二见于《素问.脉解》,认为“痱”为肾气虚弱、厥逆所致的症候群。“风痱”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所论“风痱”与《灵枢》所论“痱”实为同一种病。《备急千金要方》明确将“风痱”作为中风病的一种类型进行论述,其主要表现为“身无痛,四肢不收”,根据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林佩琴宗《千金》之说,同时认为外邪侵袭为风痱发病的病机之一。因此笔者认为“痱”包括三种症候群,一是作为中风病情较轻的“风痱”;二是中风病情较重的“痱”;三是由于外邪侵袭导致的“风痱”。  相似文献   

11.
"次第"理论强调临证治疗方案的选用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治法与方药。本研究以"次第"理论为指导,从颈椎病颈痛病因病机、临床分期依据和分期治疗方案三方面阐述颈椎病颈痛的诊断与治疗。认为颈椎病颈痛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亏虚及跌扑劳损三方面,病机主要责之于气机不畅,提出急性期、缓解期、筋结期的分期标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急性期采用刺络放血为主治疗、缓解期采用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筋结期以刃针为主治疗的分期"次第"针灸治疗方案,力求基于"次第"理论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医籍中"风瘙痒""痒风""瘾疹""血风疮"症状描述和病机的查阅和分析,探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能的中医病名及其演变和发展,认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瘾疹""血风疮"病名内涵广泛。将中医"风瘙痒""痒风""风行身体如虫行候"作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病名,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孙海波教授认为"风""火""痰""虚""瘀"皆可致眩,但耳眩晕之发病不离"风""痰",与肝密切相关,提出用风药治疗梅尼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早在汉代,《金匮》将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四种.以后医家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懿四种,或真中风、类中风两种.脑血栓形成应为中经、中络、偏枯、风痱等类中风之类.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机都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刘河间主张是内因五志化火所致;李东垣提出是正气内虚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金妙文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属中医学"阴阳毒""红蝴蝶疮""温毒发斑""赤丹""肾劳""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毒热内蕴、肾络瘀损,病变初期或病情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病情后期或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病理因素多与风、湿、热、毒、瘀有关.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采用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法,同时兼顾脾胃.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由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以急性软瘫为主要表现,故中医学普遍认为本病属于"痿证",亦多从痿证论治。但从其起病及临床表现看,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外风侵袭导致四肢不收的中风病,属风痱范畴。这与唐宋之前所盛行的外风理论,即"内虚邪中"的学说高度吻合。此风痱病因风起病,致四肢不收,病因病机为"气血虚甚,风邪乘之",当用"外以散邪,内以补虚"之续命汤随证治之,并以"非汗不瘥,以知为度"随病加减。同时,从外风论治格林-巴利综合征亦能启发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到更多风痱病中,包括但不局限于以感染为病因,以迟缓性瘫痪为结局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71-473
通过研究古今典籍,提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为湿疮的病机本质的观点。从中医认识疾病的方式、病的基本"证"和患者整体情况下"证"的不同、湿疮临床表现多样与古代病名繁多的实质、历代医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现代中医各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和诊治、湿疮治疗选方用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源于《内经》,各个流派各有侧重,但均揭示本病虽病在表,而与五脏病机相连,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内因责之于心火、脾湿,外因主要为风、湿、热邪为患。  相似文献   

19.
中风小议     
本文从《内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以及宋元诸家和明、清时期的一些医著中,对有关中风病的病名、病机及辨证论治等论述,作了扼要的归纳与分析。如在病名方面,就“偏枯”、“大厥”、“瘖痱”、“风懿”、“瘫痪”、“真中”、“类中”、“非风”等诸病名的由来,以及在病因方面对“外风”、与“内风”的争议等,阐述了个人的见解。对中风的病机,指出因火、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风病的病机,中医学术界历来有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金元以后主张"内风"为主的论断。《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虽未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有许多描述性的名称,如卒然昏扑,不省人事者名之以"仆击、大厥、薄厥、煎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者以"痱风、偏枯"等为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论述。故通过详细解读《黄帝内经》诸篇条文提出《黄帝内经》不但是中风病"内虚邪中"外风病机的理论源头,更是中风病"内虚积损"内风病机的学术肇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