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近部和远部代表性穴位对人体肠鸣音的影响,为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针刺效应比较提供一方面的试验依据。方法将90例志愿者采用随机排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天枢组、足三里组和空白组各30例,2组均取单侧穴,采用连续波分别电针天枢穴、足三里穴各30 min,观察针前、电针时、电针后共6个时段肠鸣音脉冲的变化情况,空白组在相应时间段未作任何处理。结果电针天枢、足三里穴的针后2个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分别与针前相比,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q检验,P0.05或P0.01),而空白组的相应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方差分析,P0.05)。3组同时段的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进行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对人体肠鸣音均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针刺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针刺足三里单穴与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及内关多穴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单穴针刺组(23例)和多穴针刺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术前30 min,单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频率为10 Hz,电流强度为5 mA,持续刺激30 min;手术结束后4、22、34、46 h各行针刺治疗1次。多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和内关,电针参数和时程长度同单穴针刺组。记录分析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P0.05,P0.001),术后24 h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频数均明显降低(P0.05)。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均可促进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且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计算机采集的肠鸣音脉冲计数为指标,观察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对正常人体肠鸣音影响的即时效应。方法:将10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足三里组50例和空白组50例,观察穴位注射前、注射后共7个时段的肠鸣音脉冲量的变化情况,空白组仅记录肠鸣音,在相应时间段未作任何处理。结果:足三里组穴位注射前后的自身比较,注射后的第3、4、5、6时间段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两组同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数进行组间比较,足三里组在注射后等1时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足三里穴对正常成人肠鸣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可使自然增多的肠鸣音在穴位注射后出现即时的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切断坐骨神经大鼠足三里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可使穴区肥大细胞增多及促使其脱颗粒已有报导。本研究用切断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后,电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方法,观察了电针后双侧足三里和下巨虎穴区皮下肥大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神经切断可使电针引起的足三里穴肥大细胞聚集减少。结果提示外周神经在电针引起穴区肥大细胞聚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针刺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建立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创面早期水肿和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足三里穴可减轻创面组织水肿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表明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纯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留针30 min;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电针治疗,留针30 min。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在术后1 h、术后次日上午、术后次日下午分别进行相应治疗。记录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针刺组、电针组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且电针组较单纯针刺组缩短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术后患者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针刺组、电针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降低更显著(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39/50),单纯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针法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的调整作用.方法:105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常规对症处理)、针刺组和电针组.后两组取穴均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观察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肠鸣音、腹胀痛和胃肠反应评分.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1.43%,电针组74.29%,空白组62.86%.针刺组、电针组的首次进流质时间和肠鸣音评分均较空白组改善(P<0.01,P<0.05).针刺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空白组提前,且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质量优于电针组(P <0.05,P<0.01).电针组腹胀痛和胃肠反应评分均较空白组改善,且肠鸣音恢复快于针刺组(P<0.05).结论:手法针刺长于促进排气排便、改善排便质量,而电针长于促进肠鸣音恢复、减轻腹胀和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8.
电针足三里穴对人体幽门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内镜测压术,检测电针足三里穴前后部分健康成人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低振幅波和降低高振幅波,与电针非经穴点的单纯抑制效应有显著区别。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有兴奋和抑制幽门括约肌功能的双相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并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3,5天测定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含量,比较2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弓状核与电针调节家兔胃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下丘脑弓状核与电针“足三里”穴影响家兔胃运动及胃电的关系。方法:选用霍耳效应慢性记录胃运动的方法,并同步记录胃电变化。结果:电针家兔“足三里”穴能明显抑制胃运动及胃电活动,弓状核区埋植不锈钢插管不影响电针抑制效应,损毁弓状核后电针抑制效应减轻。结论:弓状核参与针刺对胃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电针组穴取内庭、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曲池,行针刺疗法,并于上巨虚、内庭和天枢、丰隆行电针疗法;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电针组.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体脂百分率等肥胖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减重与减脂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第1疗程减重效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95.6%(43/45) vs 77.8%(35/45),P<0.05],后期2个疗程两者效果无明显差异(均P>0.05);电针与针刺在减脂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且电针在初期减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2.
电针大鼠足三里调节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神经通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前氨酸甲酯(L-NAME)对电针足三里调节大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LESP的神经通路。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电针组、阿托品组、阿托品+电针组、L-NAME组和L-NAME+电针组。应用三通道微细注水式测压管和荷兰UPS-2020型食管测压系统测定大鼠LESP。结果电针足三里可使LESP明显升高。阿托品可部分减弱电针足三里增加LESP的作用,电针可以使胆碱能神经阻断大鼠降低的LESP恢复至正常水平。L-NAME能够增加LESP,电针可以使LESP进一步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作用的传出途径可能是迷走神经中的胆碱能神经纤维,但也有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运用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μ受体mRNA的表达,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及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体重比戒断组增加明显(P〈0.05),戒断组和电针组比正常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降低,治疗后电针组比戒断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具有提高吗啡戒断大鼠体重、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电针调节吗啡戒断大鼠海马、下丘脑μ受体mRNA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大鼠同一腧穴对心和胃两个脏腑调节效应差异。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内关组、曲池组、天枢组、膻中组、足三里组、三阴交组、心俞组、胃俞组,每组10只,观察电针(2/15 Hz,3mA,2 min)不同腧穴对胃运动(胃内压)和心功能(左室心内压)的调节效应,比较针刺前2 min和针刺2 min的均值。结果与本组电针前比较,内关、曲池、膻中、三阴交、心俞组左心室内压均降低(P〈0.05),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心俞组胃内压升高,天枢、膻中、胃俞组胃内压降低(P〈0.05)。各组针刺后心内压差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心俞〉膻中〉内关〉三阴交〉曲池,对胃内压差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天枢〉胃俞〉心俞〉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结论运用电针(2/15 Hz,3 mA)刺激大鼠同一腧穴,对心和胃均调节作用,其效应方向和量,因腧穴所在部位、归经、支配神经节段或观察脏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并针对单一脏器显示出相对固定的效应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动物采用左后肢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取左后肢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和内外膝眼6个穴位,用毫针斜刺或直剌得气后,进行电针操作,连续治疗3周;西药组灌服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3周.处理前后,对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和软骨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和软骨的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经治疗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凋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降低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6.
薛奇明  黄露  潘慧  李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47-164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炎症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18只。通过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制作SAP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电针组在足三里穴给予电针治疗30 min。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3、6、12 h分批处死,检测各时间点腹水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清缩胆囊素(CCK)水平。结果胰腺病理评分、腹水量各时间点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各时点电针组腹水量和胰腺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CCK水平在3 h点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和电针组(P<0.05);在12 h点则相反(P<0.05)。结论电针减轻SAP大鼠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良性双向调控血清CCK水平变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艾灸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丰隆、足三里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艾灸丰隆、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片口服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调节TC、TG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丰隆、足三里穴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延脑组织SP免疫活性切片。结果 :孤束核内P物质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以膨体型纤维为主 ,呈点状和串珠状 ,其敞开部有少量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 ,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 ;电针“足三里”穴内侧亚核、连合亚核阳性纤维的光密度明显升高 ,其余亚核无明显变化 ;电针“足三里”穴外侧旁开 0 .5cm组与空白组相似 ,各亚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NTS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的释放 ,对胃的功能活动产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脾胃—脑相关"理论,研究足阳明经穴位电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识别关键代谢物。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3只,另选取13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采用疏密波电针足三里、天枢和上巨虚穴5天后,所有动物处死取直结肠和回盲部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离脑皮层,分别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脑组织代谢物,运用1H-NMR技术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电针能明显改善UC大鼠模型的一般状况,降低UC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值(P〈0.05),减轻UC大鼠肠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稳定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结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UC大鼠模型脑皮质中谷氨酸、TC和VLDL含量明显降低,而丙氨酸、LDL明显升高;电针干预后乳酸、谷氨酸、TC和VLDL均升高,而丙氨酸和LDL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接近。结论采用足阳明经穴针刺对UC模型脑组织代谢物有一定影响,基于脾胃与脑相关理论针刺治疗UC有其特定的代谢组学物质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调神针法"联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组(38例,脱落2例)和电针组(38例,脱落1例)。电针组穴取关元、中脘、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等,其中双侧天枢,同侧足三里、上巨虚连接电针(断续波,频率1 Hz,电流强度4~6 mA),留针30 min;调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神针法",穴取百会、神庭、本神,留针30 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电针组的78.4%(29/37,P<0.05)。两组治疗后IBS-S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B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调神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调神针法"联合电针治疗IBS-D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和泄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