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针刺及耳穴按压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通过分析本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从而提出了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公认的Keele标尺图评级法[1]及VRS疼痛分级法[2]作为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对105例产妇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105例呼吸法分娩产妇的疼痛进行了对比,(2)通过记录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来观察针刺及耳穴按压对母婴的影响,(3)通过观察针刺配合组治疗前后及相应时间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浓度变化,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机理。结果:(1)针刺及耳穴按压能有效减轻第一产程分娩疼痛,与呼吸法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产程。(2(本方法能明显提高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浓度。结论:(1)以针刺及耳穴按压作为分娩镇痛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镇痛效果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基层临床应用推广。(2)其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中枢镇痛系统与对子宫的直接作用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呼吸法及耳穴按压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以公认的Keele标尺图评级法及VRS疼痛分级法作为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对105例产妇针刺配合呼吸法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105例呼吸法及耳穴按压的分娩产妇的疼痛进行了对比,(2)通过记录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来观察针刺配合呼吸法及耳穴按压对母婴的影响,(3)通过观察针刺配合组治疗前后及相应时间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浓度变化,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机理。结果:针刺配合呼吸法及耳穴按压能有效减轻第一产程分娩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产程。本方法能明显提高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浓度。结论:针刺配合呼吸法及耳穴按压作为分娩镇痛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镇痛效果可靠,无副反应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按压法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5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联合组和呼吸法组,针刺联合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耳穴按压的方法镇痛采,呼吸法组除采用呼吸法外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针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呼吸组(P<0.05),针刺联合组在针刺后1小时以及第一产程末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呼吸法组(P<0.05);针刺联合组的产程缩短(P<0.05);针刺联合组产妇血清中的β-内啡肽(β- endorphin,β-EP)、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A)及5-羟色胺(5- hydroxy tryptamine ,5-HT)浓度明显高于呼吸法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按压法能有效缓解第一产程分娩疼痛,镇痛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自然镇痛疗法。  相似文献   

4.
李海霞 《新中医》2015,47(4):253-25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针刺配合呼吸法对产妇第一产程镇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呼吸法进行分娩镇痛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针刺处理。采取keele标尺图评级法评估第一产程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采用新生儿评分量表(Apgar)评估2组产妇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镇痛干预1h后产妇镇痛有效率为100%,其中缓解32例,占53.3%,基本不痛28例,占4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采用针刺、耳穴压豆联合呼吸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产妇无创伤,无副作用,可明显缩短产程,缓解分娩疼痛,可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对产妇第一产程镇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3例产妇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呼吸镇痛法镇痛,观察2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能增加产妇第一产程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按压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连续硬膜外(连硬外)麻醉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然后对3组孕产妇三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分娩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连硬外麻醉组和对照组,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连硬外麻醉组,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连硬外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连硬外麻醉组,连硬外麻醉组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和连硬外麻醉组镇痛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而针刺联合耳穴按压组与连硬外麻醉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按压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操作安全,且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应用于分娩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空白对照组,所有初产妇进行心理安慰镇痛治疗,观察组给予耳穴压豆镇痛,观察A组耳穴压豆按压间隔时间5min,观察B组耳穴压豆按压间隔时间1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法观察分娩镇痛效果,观察初产妇的产程进展。结果:镇痛后30min、宫口开全时观察A组、观察B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A组比观察B组下降明显,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A组、观察B组的产程较空白对照组短,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有利于自然分娩,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62例正常足月初产妇临产后分别采用了针刺、镇痛药。磁疗和耳穴贴压、TENS、二氢埃托啡针药复合等镇痛方法,并以产时宫内压力、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为指标和健康人模拟产痛和针药镇痛之作感诱发电位实验探讨其镇痛效应。结果提示:针药复合镇痛法有效率高达97.5%,母婴安全,无并发症。实验证明:针药结合能缓解子宫高张状态,协调子宫收缩,提高痛阈,提高对官缩疼痛的耐受性。结论:“耳穴贴压、TENS、埃托啡”外药复合分娩镇痛法安全、简便、有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分娩中针刺镇痛穴位及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涛  杨咏梅  黄醒华 《中医杂志》2008,49(7):625-628
目的 观察针刺穴位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3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电针组82例,经皮电刺激(TENS)组82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组(腰麻组)79例,空白组81例,并于分娩当时及产后观察疼痛VAS计分、镇痛满意度、分娩结局及β-内啡肽的改变. 结果 镇痛后30~120分钟VAS评分与TENS组及空白组比较,电针组镇痛效果较好,但不如腰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镇痛效果好,满意度增加.镇痛效果以镇痛后30~60分钟最好,且对于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均无负面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足月自然分娩过程中,针刺穴位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符合自然分娩的研究对象199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方法;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镇痛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干预全程(宫口3 cm即0 min、30 min、60 min和宫口全开时)产妇分娩疼痛,同时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2 h)。全程监测第一产程中血?-内啡肽和5-HT水平变化。结果 VAS评分显示,较之对照组,其他三组皆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硬膜外组和复合镇痛组下降程度相似,而针刺组下降幅度稍逊色;比较产程相关指标,针刺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针刺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跟硬膜外组比较,未有使用助产催产;第一产程中产妇血?-内啡肽,针刺组和复合镇痛组观察到不同程度上升(P0.05),而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 针刺镇痛可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同时不影响第二产程及各项产妇胎儿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压贴联合呼吸减痛法对分娩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临产后予耳穴压贴联合呼吸减痛法治疗,对照组单予呼吸减痛法治疗,于产后2 h让产妇评价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耐受疼痛总有效率达87.0%,对照组耐受疼痛总有效率为3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贴联合呼吸减痛法在产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增强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在门诊产检、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3组产妇入待产室后均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A组在孕妇学校经过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法训练;B组未进行穴位按摩及拉玛泽呼吸法训练;C组未进行穴位按摩及拉玛泽呼吸法训练,但宫口开大3 cm后进行了硬膜外麻醉镇痛。结果 C组产程中疼痛程度最轻,A组次之,和B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A组产程进展最快,顺产率最高,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2 h出血量最低。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法,更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共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阻滞,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分娩镇痛,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分娩镇痛效果,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个产程的时间及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个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初产妇的主要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香薰推拿减痛配合改良水针镇痛在产程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正常足月产妇1000例,单胎头位,骨盆外测量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有阴道分娩条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两组均采用全程陪伴方法和自由体位,观察组分娩过程中采用香薰推拿减痛配合改良水针镇痛,对照组予常规阴道分娩方式不进行任何干预,两组在第一产程始、末测定血清β-内啡肽浓度,并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两组的产痛、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末血清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产痛明显减轻,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明显加快,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薰推拿减痛配合改良水针镇痛,有效缓解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分娩球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64例纳入研究,应用分娩球辅助分娩,观察组67例纳入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TENS镇痛,两组产妇如有镇痛需求则给予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自控式硬膜外镇痛人数、镇痛药物应用剂量。比较两组临产时、宫口开全时血清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宫口2cm、3cm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硬膜外镇痛使用率(χ~2=7.123,P=0.008)、镇痛药物应用剂量(t=3.902,P=0.000)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分娩球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应用量,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因产程中不同原因行剖宫产43例,故最终试验人数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宫口开3cm时,对照组产妇无特殊用药及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宫口开3 cm时给予针刺麻醉镇痛,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并接电针持续进行穴位刺激。根据数字疼痛分级(NPIS)标准判定镇痛前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观察两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NPIS评分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刺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及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质量无影响,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宫口开至3 cm时开始干预,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进行镇痛,B组采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记录3组产妇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外周血β-内啡肽的浓度,记录胎儿娩出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观察3组产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95%)、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同组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镇静评分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不同时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第二产程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缩宫素使用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是一种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不延长产程,也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潜伏期穴位揿针按压对分娩痛的作用。方法将自然分娩进入潜伏期产程的产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治疗组给予潜伏期常规护理拉梅兹呼吸法及按压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次宫缩时按压一处双侧对称穴位至宫缩结束,3个穴位轮流按压。当宫口开至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潜伏期常规护理拉梅兹呼吸法,当宫口开至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潜伏期T1、T2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揿针穴位按压能缓解分娩疼痛,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抑制作用,是安全、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菊  张君烨  丁施思 《光明中医》2023,(6):1109-111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当VAS评分≥4分时,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助产士给予呼吸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揿针疗法,将揿针埋于产妇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次髎穴,之后每30 min用指腹按压针柄进行穴位刺激,也可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增加按压频率,以增强疗效。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自由体位,镇痛效果良好、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两方面,对比分析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进展,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心理安慰与呼吸减痛法(对照组)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各组50例;通过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分析疼痛程度,记录分析是否影响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纳入对照组的自然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发生时间均显著高于纳入观察组的初产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感,并能缩短产程,为顺利分娩提供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