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毕武  姚霞  何春年  彭勇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1):1012-1018
综述文献资料,对我国别样茶之一的香风茶进行总结和探讨。香风茶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柳叶蜡梅C.salicifolius S.Y.Hu和浙江蜡梅C.zhejiangensis M.C.Liu的嫩叶经加工而成,具有祛风解表,理气化痰,醒脾化浊等功效。香风茶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和生物碱类等,药理活性主要为抗菌抗病毒、降压、降脂减肥、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香风茶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茶饮,值得继续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为我国特有的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叶,主要分布于江西德兴大茅山区、婺源怀玉山区及安徽徽州山区齐云山一带,为山坡、路旁、溪边、疏林中的野生品,具有解表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当地民间称之为香风茶(安徽)、毛山茶(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急性毒性及蜡梅叶生物碱的分析。方法:ICR小鼠随机分组。按0.3mL/10g体重的灌胃量1次灌胃测定蜡梅叶水提物的LD50,按0.4mL/10g体重的灌胃量灌胃1日6h内2次.观察14天内动物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最大耐受剂量。用酸溶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碘化铋钾试剂检查法确证,总生物碱干燥后称重计算得率。结果:0.3mL/kg体重灌胃量不能测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LD50,测得其最大耐受剂量为80g/kg体重。经分析浙江产蜡梅叶含有生物碱,得率为0.0048%。结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鉴定浙江蜡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蜡梅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库(GC-MS-D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了37个峰并鉴定出其中33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7.78%。结论:浙江蜡梅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1,4-桉叶素(46.20%)、(Z)-2,6,10-三甲基-1,5,9-十一烯(9.71%)、1,1-二甲基-3,4-二异丙烯基-环己烷(7.42%)、三辛胺(6.44%)、α-丙酸萜品酯(4.01%)、α-蒎烯(3.92%)等。  相似文献   

5.
Tong W  Luo HH  Mai X  Wei JJ  Lin L 《中药材》2011,34(2):202-205
目的:对山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三种蜡梅叶及其炒制品进行聚类,建立能够有效区分药材种类的判别方程。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三种蜡梅叶及其炒制品,以400~4 000 cm-1范围内的共有吸收峰的相对吸收度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个样品被归为四类,判别准确率为96%。结论:该法可以快速、简便、无损地对蜡梅进行鉴别,可以作为中药材质控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急性毒性及蜡梅叶生物碱的分析.方法:ICR小鼠随机分组,按0.3mL/10g体重的灌胃量1次灌胃测定蜡梅叶水提物的LD50,按0.4mL/10g体重的灌胃量灌胃1日6h内2次,观察14天内动物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最大耐受剂量.用酸溶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碘化铋钾试剂检查法确证,总生物碱干燥后称重计算得率.结果:0.3mL/kg体重灌胃量不能测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LD50,测得其最大耐受剂量为80g/kg体重.经分析浙江产蜡梅叶含有生物碱,得率为0.0048%.结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西婺源产山蜡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蜡梅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93个组份,鉴定了其中6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在2%以上的成分有13个,并且以按树脑含量最高(16.599%)。结论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对山蜡梅叶挥发油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春夏季节变异规律,为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个成分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3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4个化学成分,5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48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化学成分,其中(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和桉树脑含量最高。结论:柳叶蜡梅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并与采收季节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柳叶蜡梅的药用保健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山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的成分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液液萃取法得到山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使用改进了的Ellman比色法检测山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山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中共检出47个化学成分,占其总组成总量的86.456%,其主要成分是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27.370%);棕榈酸乙酯(17.340%);植醇(11.616%);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9.089%)。山蜡梅叶的石油醚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较弱,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山蜡梅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畲药食凉茶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畲族民间用药调查,采集食凉茶原植物标本,鉴定为蜡梅科植物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folius S.Y.Hu浙江蜡梅Ch.zhejiangensis M.C.Liu,研究了采收季节、性状、显微特征、挥发油含量、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贮藏等。系浙江省第一个畲药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1.
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突托蜡梅Chimonanthus grammatus 叶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该挥发油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检出了53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9.99%,其主要成分为(E)-3-(4,8-二甲基-3,7-壬烯基)-呋喃(13.81%)、乙酸冰片酯(12.66%)、1,2,3,6-四甲基-双环[2.2.2]辛-2-烯(7.06%)等;抑菌实验表明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对受试菌均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且该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山蜡梅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品每块相当于山蜡梅叶6.25克。山蜡梅叶为蜡梅科植物山蜡梅 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叶。[性状]本品为褐色长方形小块。气香、味微苦。[鉴别](1)取本品粉末0.5克,加乙醇5ml,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挥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或蓝色荧光,喷洒1%三氯化  相似文献   

13.
柳叶蜡梅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柳叶蜡梅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柳叶蜡梅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2),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3)、山萘酚-3-O-芸香糖苷(4)、山萘酚(5)、槲皮素(6)和大黄素-S-O-β-D-葡萄糖苷(7).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6具有较好的清除抗氧化活性( 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8.72,1.62,0.563 mmol·L-1.结论:化合物2,3,7均是首次从蜡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山蜡梅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山蜡梅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山蜡梅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产品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含有的槲皮素及山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槲皮素在1.61μg/mL~25.7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9%,RSD为1.21%;山奈素在2.16μg/mL~34.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5%,RSD为1.53%。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结论可靠,可作为山蜡梅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建立江西道地药材山蜡梅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芦丁和蜡梅碱的鉴别项,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槲皮素、山柰酚、蜡梅碱的定量测定项。结果首次建立了山蜡梅叶中芦丁和蜡梅碱的薄层鉴别方法 ,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槲皮素、山柰酚、蜡梅碱的测定方法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5%、98.72%、99.02%。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S.Y.Hu系蜡梅科蜡梅属植物[1],又名石凉茶、毛山茶、山蜡梅、秋蜡梅、香风茶等,主要分布在皖、浙、赣三省部分地区,是畲乡民间应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民间应用于寒湿困脾、肝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肠胃不适、腹部胀痛、泄泻等消化道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山蜡梅叶为原料,制备山蜡梅软胶囊。方法根据正交试验优选山蜡梅软胶囊的囊液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制品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优选的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儿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山蜡梅叶颗粒,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和山蜡梅叶颗粒;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均为3次/d,疗程3~4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颗粒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 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ig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并从行为学特征、咽部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来考察其治疗效果。以山蜡梅叶颗粒中具有抗炎活性的6个入血成分(原儿茶酸、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紫云英苷、异嗪皮啶)为药动学考察指标,以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利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构建PK-PD模型。结果 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建立的PK-PD模型提示山蜡梅叶颗粒抗慢性咽炎药效的发挥与其各成分和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存在滞后现象。结论 山蜡梅叶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慢性咽炎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山蜡梅叶颗粒各成分及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值存在滞后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山蜡梅叶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内并不会马上作用于相应的靶点,而是通过间接机制产生药理作用、受体存在耐受现象及受体被激活的时间存在延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