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刘樊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42-543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上古医者非常重视灸法的作用。艾灸温阳益气、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灸法的运用甚多,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对外治灸法的记载颇为丰富,并有专篇论述。如《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高希言  牛学恩 《中医杂志》1999,40(9):562-563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药物各有所长,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治疗型糖尿病西药主要为磺酰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药物剂量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量,甚至不能很好控制糖尿病而使血糖升高。近年来采用的中西药结合治疗,但疗效也不满意。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疾病,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其重要性,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因是良医。”本文通过对西药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加用针药或单独加用中药治疗的疗效的差异比较,来说明针药配合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和优越性。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来源于本院1992…  相似文献   

4.
作为方书之祖,《伤寒论》对针、灸、药的选择应用谨慎而精到,并开创了针(灸)药并用之先河。其内容有先针后药者;有先灸后药者;有只针不药者;有只灸不药者;有针灸药皆宜者;有误用针灸,汤药救逆者;有根据疾病轻重,而选择针或药者。通过整理、分析《伤寒论》中针(灸)药选配应用的有关条文,探析针(灸)药各自的优势及相互作用,把握其针(灸)药选配特点,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用临证经验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临证近二十年来 ,宗扁鹊“医之所病病道少”和孙思邈“针灸而不药 ,药不针灸 ,皆非良医”之训 ,当针则针 ,当灸则灸 ,当药则药 ,且每针药并用以祛疾 ,内外合治以疗病 ,临床疗效满意 ,今不揣浅陋 ,介绍数病的治疗经验于下 ,以供同道参考。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 ,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 ,常用牵正散治疗 ,但临证用之 ,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 ,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 (后者有同侧舌前 2 / 3味觉减退或消失 ,有的还兼有听觉过敏和泪腺分泌异常 ) ,一般颅外型容易恢复 ,对颅内型病人 ,西医多主张加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已广为采用 ,而艾灸应用并不普及。针刺与艾灸都是在《黄帝内经》所统一的经络 ,腧穴上施行的防治疾病方法 ,故属同科 ,合而称之为针灸。自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甲乙经》起 ,在每穴下注明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 ,艾灸壮数及针灸注意事项、禁针禁灸等 ,为临床应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针刺与艾灸取材不同 ,操作各异 ,适应范围也不完全相同 ,故历代医家各有所偏。但均不排斥“一针、二灸、三服药”这一法则 ,而且对“针之不到 ,药之不及”病症 ,用“必须灸之”。说明灸能弥补针药不足 ,解除一些难治性病症 ,也是对灸之独特功效作了百分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针灸大成》中2则验案,评析其诊治、选穴用药思路,在治疗虚实夹杂或经腑同病的杂病时强调辨证论治,治疗时针、灸、药三法常并用。对后世医者启示为:临证所遇疾病繁杂多变,用针、用药或针、灸、药并用均须遵辨证论治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法的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当前"只针不灸,重针轻灸"之风普遍,张永树教授经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提出"养阳育阴、通调督任、灸刺并重、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将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除常见温针灸外,尤擅长直接灸,该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并适宜推广,希望更多医者能学习、继承、发扬之,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穴位对医者来说是并不陌生的名词,人们提起穴位便联想到针灸,针灸的操作是通过专业医师经严格消毒后将针具刺入患者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功能调节机体脏腑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临床治疗所使用的新药气穴位导入疗法,类同于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相关的疗法有针、灸、温针灸、水针  相似文献   

10.
论经络学说与六经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是根据同名经脉“同气相通”的原理合并而成的,其实质就是指经脉以及经脉所属络的脏腑。《素问·热论》篇和《灵枢·经脉》篇所载十二经脉的病候是构成六经病证的主要依据。其针灸治疗大法,三阳证重在祛邪泻实,只针不灸或多针少灸;三阴证重在扶正补虚,针灸并用,重用灸法。六经证治,既突出了经络辨证论治的原则,又明确了疾病的传变规律,既联系于经络、脏腑,又贯穿着八纲理论,是对经络学说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证治与经络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是根据同名经脉“同气相通”的原理合并而成的,其实质就是指经脉以及经脉所属络的脏腑。《素问·热论》篇和《灵枢·经脉》篇所载十二经脉的病候是构成六经病证的主要依据。其针灸治疗大法,三阳证重在祛邪泻实,只针不灸或多针少灸,三阴证重在扶正补虚针灸并用,重用灸法。六经证治,既突出了经络辨证论治的原则。又明确了疾病的传变规律,既联系于经络、脏腑,又贯穿着八纲理论,是对经络学说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灸法在痛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灸法,是指以艾炷置于皮肤直接灸法和加以衬垫物在皮肤上(如姜片、蒜片、盐)再以艾炷灸的间接灸法。其效果不同于现在临床常见的温针灸。古人王节斋曾说“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然古者,针则不灸,灸则不针,未有针而加灸者,此后人俗法也,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温针通气而已。”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对古代灸法与现代临床的温针灸两者的不同之处却提得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3.
针(灸)药结合技术以其适应症广、操作简便和疗效确切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但针灸与药物的结合绝非二者作用的简单叠加;除已得到证实的协同作用外,针灸与药物结合也可能存在着相互间的拮抗作用;解决针(灸)药结合过程中诸如如何筛选穴位与药物使之发挥更好作用等问题,对针灸学者深入从事针(灸)药结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刺和温灸是在不同病情而收到相同或各具独特之效果,或由於併行而增强了疗效,两者不能截然分侀。所以针和灸的互相配合的治疗,就有其一定的意义。但目前一般针灸人员多用针而不用灸,原因不外是:人力和时间比针治费时间,针治不药而愈,可是他忘掉了灸治的价值。这不能说不是在人民政府倡導针灸疗法中的一点遗憾。我们应当了解,患者自急其疾,医者自当其治。如何使病者早日解除痛苦,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能力,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才是我们针灸工作者应书之责。  相似文献   

15.
灸之起源,经《中国针灸源流考》证,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距今约1万年左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两千余年。《黄帝虾蟆经》载有“八木之火”的木灸、温针、灸灼以及火焰疗法曾广为流传于殷商两朝。经后世诸多医家的努力,使灸法日臻完善,种类越来越多。近代对灸法扼要分为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灯火灸(如用灯芯草点燃灸、卫生香灸、檀香与沉香木灸、卷烟灸、火柴灸等)、苇管重灸(苇茎管内置适量的有药或无药艾绒)、贴敷药灸(敷药发泡)、棉花灸(由古代民间蜘蛛网多层灸改进而成)、温  相似文献   

16.
芒针结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最佳针灸方案,并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芒针组、隔药灸组,每组37例.针灸组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等,采用芒针透刺针法治疗,并于针后隔药灸神阙、腰阳关等,每日1次;芒针组及隔药灸组单独采用相应芒针或隔药灸治疗方法.治疗21次后观察各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97.3%(36/37),优于芒针组的75.7%(28/37)和隔药灸组的73.0%(27/37,均P<0.05).各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幅度及腰椎活动度等指标均较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针灸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和隔药灸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结合隔药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芒针或隔药灸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医者,一针、二灸、三用药。”意思是说,医生治病应首选针刺,第二步再取艾灸,然后才考虑用药;还可以理解为医生应该是既能针、善灸,而又能娴熟遣方用药,方能称得上是全面完整的医生。目前,中医临床针药结合仅仅局限于部分疾病,并且结合的方式过于简单。笔者现结合病案,试探针药结合的优越性,为针药结合的临床应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文章围绕寒湿挟瘀,经络痹阻(肾着病)案、饮邪上犯,胸阳痹阻(胸痹)案、风寒郁遏,经气不利(头痛)案以及风寒湿痹,阳气不通(痹证)案这4则病案,详细阐述治病思路,运用中医经方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医者从针、灸、药三者结合治疗疾病,并从其所达到的疗效,说明药物与针灸相结合具有疗效互补的作用,临证用之得当,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现状,分析目前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欠佳的原因,探讨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对策。从颈椎病颈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入手,针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分析发现目前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一是重针轻灸;一是重经络轻脏腑。而灸法可祛风散寒、温阳固本,标本兼治,防止复发。肾主骨生髓,心藏神、主血脉,调理心肾,可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认为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关键在于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且重在调补心肾;刺灸方法应做到针灸并重。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知针知药,固是良医”。笔者临床中对单用针灸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证,针药并施,常收到满意疗效。兹举2例,以飨同道。 例1 沙某,女,50岁,教师。因口、眼、鼻、咽干燥难耐,在外院治疗数月不效,收住我科。住院后经检查确诊为老年性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证属气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