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参酮药理作用近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丹参酮(tanshinone)是中药丹参(SalviamiltiorhizaBge)根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其中含有10种成分,总称丹参酮。丹参酮类都含有邻醌或对醌的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转化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变为醌而起到电子传导样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药用其根 ,具有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清心除烦、养神定志、通利关脉等作用。长期以来医药界对丹参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发现其有广泛和较高价值的药理活性。现将国内近年来对丹参的药理研究加以概述。1 化学成分丹参含有二萜醌类和酚性成分。二萜醌类系脂溶性化合物 ,主要含有丹参酮类 :丹参酮 、丹参酮 A、丹参酮 -B、羟基丹参酮 -A、隐丹参酮、丹参酸甲脂、异丹参酮 、异丹参酮 -A、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等 ;酚性成分系水溶性主要含有儿茶醛、丹参酚 、丹参酚 、…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宁  范青  吕慧怡  于佳  安波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81-1082
丹参酮系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1 ] ,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心血管药理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丹参酮是脂溶性药物,水中难溶,难以制成适宜的静脉剂型。微乳作为新型药物释放体系,与一般乳剂不同,微乳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其液滴一般介于1 0~1 0 0nm ,生物利用度高;外观透明、粘度接近水,注射时无痛;热力学稳定、久置不分层、不破乳,是难溶性药物理想的载体,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2 ] 。  相似文献   

4.
丹参及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是临床最常用活血化瘀中药.30年代初,日本学者中尾万山等开始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目前阐明结构的已有50多种,其有效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是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其除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外,还具有类雌激素样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分(酚性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及甲酯、丹酚酸A,B,C等.国内有关丹参及提取物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报道很多,现将近10年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丹参是唇形科(Liblatae)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nhixa Bunge)的根,为常用中药。基于其活血化瘀及抗菌消炎的两大功效,近年来丹参的各种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症,心血管、肝炎、伤科、皮肤科及秃发等,但尤以冠心病疗效更为显著,博得了医药界极大的重视及关注。最近陈维洲综述了其药理作用。关于丹参的化学成分,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日人中尾萬山等就开始研究,直至1971年前后,从中分得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羟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A、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等10种二萜醌类化合物和一种二萜酚类化合物。本文乃介绍近十年来丹参中两萜醌类活性成分化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6)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新醌B(1)、丹参醇C(2)、异隐丹参酮(3)、1,2-二氢异二氢丹参酮Ⅰ(4)、异丹参酮ⅡA(5)、二氢丹参酮Ⅰ(6)、丹参内酯(7)、丹参醇B(8)、丹参酮Ⅰ(9)、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0)、铁锈醇(11)、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2)、丹参新醌A(13)、sapriolactone(14)、12-hydroxy-6,7-secoabieta-8,11,13-trien-6,7-diol(15)、6α-hydroxysugiol(16)、hypargenin B(17)。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的检测在丹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天信  桂伟 《河南中医》2002,22(5):72-7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 .的根。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功效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在中成药中以丹参为君药配伍者不胜枚举。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水溶性与脂溶性两大类[1~ 2 ] 。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丹参酸甲 (丹参素 )、乙、丙等 ;脂溶性成分是非醌类化合物 ,已分离出 2 0多种 ,主要有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 ,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 ,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 ,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新醌甲、乙、丙等[3 ] 。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含…  相似文献   

8.
丹参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巧巧  高君柱 《中成药》2004,26(1):84-85
丹参为我厂常用药材,结合生产,本文用正交实验法对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提高药品质量.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化学成分为脂溶性菲醌色素丹参酮类和一些水溶性酚性化合物[1].我们以其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浸出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
丹参是治疗心脏病的传统中药。本文报道了丹参中松香烷类化合物对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为大鼠的离体心脏处在缺氧条件下,然后给氧45min后观察药物对心脏收缩力的恢复情况,此项研究包括松香烷类成分的分离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者研究了以下6种成分:去氢次丹参醌(Ⅰ)、亚甲基丹参醌和二氢丹参醌的混合物(Ⅱ)、丹参酮ⅡB(Ⅲ)、丹参二醇A、B和C(Ⅳ~Ⅵ)。结果,6种化合物对缺氧后大鼠心脏收缩力的恢复速度范围为13%~34%,其中丹参二醇B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丹参酮ⅡA在细胞保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细胞保护”“TanshinoneⅡA”“pharmacological effects”“Cell protec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3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将丹参酮ⅡA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5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结论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一种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成分,主要包含在根皮中。丹参酮ⅡA作为中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对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细胞保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