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方法;针刺复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穴,手术前30 min予2~100 Hz的疏密波进行电针刺激,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抽取混合静脉血(本研究采用右心房血作为混合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 1双肺通气(T0)与单肺通气(T_1、T_2、T_3)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HR、CVP、Paw以及p H、Pa CO_2、Pv O_2、Sa O_2、Sv O_2、Hb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相同时点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肺通气时(T0)比较,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Pa O_2明显下降(P0.05)。其中全身麻醉组在单肺通气30 min时(T_2)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而针刺复合麻醉组直到60 min时(T_3)才达到最低值;针刺复合麻醉组Pa O_2值在T_1、T_2、T_3时点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Sa O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前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单肺通气后,Qs/Qt值明显增加(P0.05)。针刺复合麻醉组Qs/Qt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15 min(T_1),而全身麻醉组肺内分流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30 min(T_2);针刺复合麻醉组在T_1、T_2、T_3时点的Qs/Qt值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以降低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改善肺的氧合作用,对围手术期的肺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方法:我院收治45例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22例行单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观察组23例行双腔管插管实施麻醉,对比两组1次插管成功率与导管到位率。结果: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73.9%)、导管到位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5%、72.7%)。结论:胸科手术中应用双腔管插管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单肺通气由于术侧肺萎陷有利于手术操作,因而在胸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单肺通气对机体可产生不利影响,急性肺损伤一直被认为是开胸术后潜在的并发症,特别是肺复张后肺组织氧供增加和大量氧分子迅速进入肺组织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笔者于2009年1月-2010年5月采用预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预防性干预,观察其对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为探讨肺功能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引导作用及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方法:对38例开胸手术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插管。并在术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30min时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30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正确,不影响患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5.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手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在手术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食管中段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2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分别记录诱导前10 min(t1)、诱导时(t2)、诱导插管后(t3)、单肺通气(OLV)30 min时(t4)、OLV60 min时(t5)、OLV结束(t6)及出室前(t7)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t3、t4、t5、t6、t7点各取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IL-8血清浓度。结果 2组各时点MAP、Sp(O2)、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HR于t2~t7时均低于t1时(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2组TNF-α、IL-6、IL-8血清浓度均于t4~t7时均明显高于t3时(P均0.01),C组于t5~t7时均显著高于D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损伤程度,减慢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患者心、肺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开胸手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中护理和麻醉恢复期护理。结果:直接咽喉镜成功插管34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定位5例,其中1例手术中导管移位,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2例术中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加大吸入氧浓度,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其余麻醉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加强麻醉过程各环节的护理,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麻醉患者肺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20例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的基础上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观察比较2组患者单肺通气时肺缺血-再灌注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得到有效抑制,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出现较大幅度升高。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麻醉患者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是脊柱矫形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需要唤醒患者按指令完成规定动作来判断手术操作是否损伤脊髓功能.因手术方式的需要行单肺通气而须全麻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又须让患者能清醒而不躁动地按指令完成动作,同时不能给患者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因而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我院自2005年2月以来在全麻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下实施术中唤醒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呼吸管理。方法:40例肺大泡所致的张力性气胸手术患者,全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间歇正压通气。行单肺通气时,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呼吸通气,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结果:40例肺大泡患者双腔气管插管顺利,变换体位后调整率30%。结论:双腔气管插管成功,双肺隔离完全,患者肺萎陷满意,调整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防治低氧血症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 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岀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6,(7)
目的探讨红景天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红景天组,每组25例。红景天组在手术前3 d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 L,每天滴注1次;生理盐水组滴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麻醉前(T1)、单肺通气开始前(T2)、单肺通气100 min(T3)、术后24 h(T4)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氧合指数,并在T2、T3时进行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与T1相比较,两组患者T2时的Pa O2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红景天组患者T3时Pa O2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且T3时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8含有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因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肺内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兔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成双肺通气组(Z组)、单肺通气组(D组)和单肺通气用药组(S组)各12只。测量肺通气前、中、后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单肺通气后检测两组脏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含水率、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对组织切片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Z组相比,D组、S组的TNF-α含量、W/D值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值降低(P0.05)。与Z组相比,D组肺脏肺间质水肿,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S组组织切片肺泡壁扩大,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家兔单肺通气中有降低肺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麻,手术开始时行OLV,术毕胸腔排除气体后行双肺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电针刺激内关(疏密波,2 Hz/100 Hz)直至术毕。分别于术前(T_0)、OLV 30 min(T_1)、OLV 60 min(T_2)、术毕(T_3),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L)、呼吸指数(RI)]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PaO_2、OI、CL及血清SOD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RI及血清MDA、IL-6、TNF-α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1/30)vs 23.3%(7/30),P0.05];观察组术后48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对肺叶切除术OLV所致肺损伤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防己黄芪汤对单肺通气患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开胸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6例食道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分级属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A组为中药干预+常规治疗组,术前连续7d口服防己黄芪汤;B组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后1h(T2)、单肺通气后2 h(T3)及术后2 h(T4)时段,采外周动脉血3 mL进行分析,测定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浆超氧化物歧酶( SOD)、丙二醛(MDA)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的数值.结果:A组PaO2和SpO2在T2,T3,T4时段较B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麻醉后,两组血浆SOD均下降,MDA及PMN升高.在T1,T2,T3,T4时段,A组SOD下降的程度明显小于B组(P<0.01);在T2,T3,T4时段,A组MDA升高的程度较小,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T1,T2,T3,T4时段,A组PMN升高的程度较小,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防己黄芪汤对单肺通气、肺缺血再灌注(LIRI)所致的肺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组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单肺通气后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抽取患者静脉血、动脉血,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t2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高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2组Cdyn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pplat、ppeak明显高于t1时(P均0.05),2组间Cdyn、pplat、p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2组TNF-α、IL-6、IL-1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3、t4时,2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IL-6、IL-1水平继续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IL-6、IL-1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恢复至t1水平。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时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降低肺损伤程度,改善及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晚期间质性肺疾病从肺痿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东 《陕西中医》2006,27(3):383-384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以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04例单肺通气麻醉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开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Ⅰ组DBP显著高于Ⅱ组,T4时,观察组DBP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4时,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患者清醒时间缩短,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chial tube,DLT)是目前实施单肺通气主要的呼吸管理方法。但DLT位置不正确将导致低氧血症、肺不张、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本文就DLT定位的一些方法、优劣、操作要点等方面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胸部外科手术的肺隔离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肺毒性是放化疗治疗肿瘤过程中的重要毒性之一,化疗诱导的肺疾病(CILD)是指某些化疗药物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肺部损伤。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超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其他还有肺泡出血、细支气管闭塞性机化性肺炎(BOOP)、胸膜渗出、支气管痉挛、nSt'-腺病(肺门淋巴结肿大)、静脉闭塞等。常见致毒药物有博来霉索、阿霉素、环磷酰胺、更生霉素、丝裂霉素C、甲氨蝶呤、卡氮芥等。放射性肺损伤是指放射线对肺实质所造成的病理学改变,如肺毛细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对单肺通气患者的病理学影响。方法选择拟单肺通气剖胸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治疗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单肺通气30min时经中心静脉导管输注7.5%氯化钠溶液(H组)或生理盐水(C组)2mL/kg。观察开始进行单肺通气(T1)、单肺通气30min(T2)、输注完成后30min(L)、输注后60min(L)、单肺通气结束(L)5个时点的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动脉血氧分压(P(O2))、血清Na^+浓度,并于T1、T5时各取肺组织1块,切片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2组患者T1与T2时间段比较,Cdyn、P(O2)明显降低,Ppeak、Pmean明显升高。H组T3、T4、T5与T2比较,Cdyn、P(O2)逐渐升高,Ppeak、Pmean逐渐下降,且H组T3、T4、T5的Cdyn、P(O2)明显高于C组,Ppeak明显低于C组,H组T4、T5的Pmean明显低于C组。而C组患者T3、T4、T5的Cdyn、Ppeak、Pmean、P(O2)与T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切片观察到H组出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明显少于C组。结论7.5%氯化钠溶液对单肺通气患者的各呼吸力学参数有改善作用,能明显减少肺组织损伤,对肺通气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