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方法;针刺复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穴,手术前30 min予2~100 Hz的疏密波进行电针刺激,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抽取混合静脉血(本研究采用右心房血作为混合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 1双肺通气(T0)与单肺通气(T_1、T_2、T_3)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HR、CVP、Paw以及p H、Pa CO_2、Pv O_2、Sa O_2、Sv O_2、Hb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相同时点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肺通气时(T0)比较,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Pa O_2明显下降(P0.05)。其中全身麻醉组在单肺通气30 min时(T_2)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而针刺复合麻醉组直到60 min时(T_3)才达到最低值;针刺复合麻醉组Pa O_2值在T_1、T_2、T_3时点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Sa O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前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单肺通气后,Qs/Qt值明显增加(P0.05)。针刺复合麻醉组Qs/Qt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15 min(T_1),而全身麻醉组肺内分流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30 min(T_2);针刺复合麻醉组在T_1、T_2、T_3时点的Qs/Qt值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以降低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改善肺的氧合作用,对围手术期的肺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简称"硬膜外组")和硬膜外麻醉+针刺镇痛组(简称"联合麻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组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加用电针针刺镇痛,硬膜外组加用模拟电针。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恶心程度及追加杜冷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结果:术后24 h、48 h、72 h,联合麻醉组患者的疼痛、恶心情况均优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硬膜外组追加杜冷丁人数为7例,联合麻醉组为1例,联合麻醉组追加杜冷丁人数明显少于硬膜外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多于联合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镇痛能够有效减轻硬膜外麻醉下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恶心程度,改善术后不良应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