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我校针对中医相关专业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对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新模式,即"基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并对课程讲授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任课教师及教学方面等内容进行优化,使之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出全面的、真正的医药学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份关于中医类学生经典学习兴趣的量表,了解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以864名中医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中医类学生整体兴趣平均分为158.2±23.0(总分250分)。中医经典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显著性相关(均P0.01);不同开课情况、年级、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医学背景的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验证中医经典学习兴趣量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能够在相关领域达到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据调查,许多学生经过一个学期《伤寒论》的网络学习和面授辅导,在结业考试对考试方法及题型感到心中无数。为此,我们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伤寒论教学大纲,以及以往的考试命题规律,提出以下复习应试策略。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中医院校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造就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的必备课程,对培养合格的高级中医人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学习《伤寒论》,对其教学谈谈粗浅认识。1中医经典医著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伤寒论》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部公认的经典巨著,古今名医对其推崇备至,因此带教实习生学好《伤寒论》的意义重大。方法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有三:一是以身作则,着重医德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二是加强训练,强调对经典条文的背诵和领会;三是方证对应,注重临床疗效和技能的提高。结果通过有目的的带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其诊疗技能。结论《伤寒论》为中医师掌握临床技能的一项必备本领,高校教师对《伤寒论》的学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医经典课程(包括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在中医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在中医学相关专业教学目标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在我校中医经典各门课程中自觉地贯穿这一主线,尤其在考核体系的建立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中医专业课程,直接关系到中医后续课程的学习,把握好绪论的教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绪论教学要突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伤寒论》案例实训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全面介绍,认为开设"《伤寒论》案例实训"课,强化并延伸《伤寒论》课程学习,同时把探究式学习法运用于经典教学中,在学生的分析讨论思考—老师的点评解答—学生的再思考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拓展经典方药灵活运用,促进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课程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基础课程之一,借助于演示教学法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剖析应用Flash动画技术对《伤寒论》中的重点方证条文进行动画短片演示教学的优势,阐明了以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方式展现《伤寒论》方证的发病途径及方式、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预后发展及方药组成思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借助此种动画演示的形式,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使之较快地接受与理解《伤寒论》条文内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伤寒论课程作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经典课程主要是指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课程,作为理论基石指导中医临床各科运用。目前,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开设此课程甚少,基于此现状,文章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医经典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度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合理设置中医经典课程,让学生学会"读经典、用经典",进而为以后的中医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传承中医精髓,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古称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现代所谓的四大经典课程包括中医经典理论学的《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学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自我国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四大经典课程一直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经典教学从书本到书本,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医原著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在我校各级领导和教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安排下,临床经典导读课程于2008年1月作为必修课(56学时)正式开课。授课对象是中医学相关专业二年级本科生。本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较早接触到中医经典,大部分学生感到满意,认识到中医经典的重要性,体会到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较为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  相似文献   

15.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从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两个方面入手,指出目前学校经典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同时提出改善目前现状需在教学中尊重原著、注重任课教师临床能力培养及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专业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从对该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生主观问卷调查中总结探讨关于中医经典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教学方法:立足于经典,把握教学方向;增加师生交流,共同明确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将经典理论讲"活";注重临床带教,培养动手能力;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注意中医的文化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继续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普遍偏低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反思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加强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伤寒论》作为学习中医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其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根据80后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使《伤寒论》课程的改革能够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质和优势,通俗化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明确中医经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中医经典原著,对于中医经典的临床应用存在困惑。针对问题,需要改进中医经典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强经典原文的背诵和讲解,注重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增加病案举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索,表明该方法在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提升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也是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探索,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