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人α-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昼夜节律,观察不同时辰施针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为指导,并运用现代时间生物学与时间医学方法,将30名健康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子、卯、午、酉4个时辰针刺组,4个时辰针刺组分别于0000、0600、1200、1800电针双侧"足三里"穴,观察正常人α-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昼夜节律变化以及不同时辰针刺的作用。结果:正常人α-唾液淀粉酶活性存在明显的昼夜波动,其峰相位在-299.92度,即在约20:00α-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子、卯、酉时施刺均使其昼夜波动加大,且以卯时最为显著,并出现典型的昼夜节律,午时施刺后波动变小。结论:正常人α-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明显昼夜变化,且峰相位在晚上(约20:00);不同时辰施针对α-唾液淀粉酶活性昼夜波动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及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RA模型组(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酉时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12 h/12 h的光暗授予。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00–7:00,酉时组17:00–19:00)接受"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造模前、造模后以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右足足容积,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以及Halberg余弦法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降低(均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各组血清TNF-α均存在昼夜节律性(均P0.05),且峰值出现在暗置时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5),峰相位后移,振幅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和酉时组中值显著下降(均P0.05),峰相位前移,振幅降低(均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α含量从而缓解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艾灸可良性调整RA大鼠TNF-α的昼夜节律从而节律性发挥其抑制TNF-α分泌合成的效应,卯时与酉时艾灸未见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辰针刺对豚鼠血清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按灵龟八法开穴针刺的抗氧化效应差异。方法:选用健康豚鼠182只,随机分为12个时辰针刺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时辰针刺组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里按照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每日1次,连续7d。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健康豚鼠在12个时辰里SOD活力和MDA含量各不相同,SOD活力午时最高,子时最低;MDA含量子时最高,午时最低。灵龟八法针刺可提高健康豚鼠SOD活力,卯时升高幅度最大,午时升高幅度最小;亦可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午时降低幅度最大,亥时降低幅度最小。结论:不同时辰按灵龟八法开穴针刺对豚鼠血清SOD和MDA的影响存在差异,灵龟八法可以提高健康豚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4.
健康青年女性的STI各指标均呈现昼夜节律变化。电针内关穴不能改变各节律的周期,但可以改变节律的峰值相位和显著程度。不同时辰针刺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服生理盐水组大鼠舌粘膜上皮及空肠隐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长春新碱阻止法)均呈现近似昼夜节律变(峰值在卯时,谷值在酉时),小鼠回肠上皮 MI 有早(高)、晚(低)波动。用大黄、番泻叶加利血平所致的实验性脾虚动物组有明显不同的节律性改变。四君子汤能使脾虚大鼠舌粘膜细胞 MI 节律性较为正常,而对小肠 MI 节律性的恢复作用较弱。四君子汤有使脾虚动物中 MI 低下的提升到接近正常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健康老年人及肾虚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在昼夜不同时辰的变化。结果:老年人红细胞 C_3b 受体花环率除酉时外,均处于低水平;肾虚患者却在卯时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老年人的峰谷值位于卯,子时,而肾虚患者四个时辰几无改变。据此,探讨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肾虚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将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艾灸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0.01,P<0.05),针刺组优于艾灸组(P<0.05).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针刺疗法的作用优于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体温昼夜节律参数的特征性改变角度揭示“阴虚”、“阳虚”状态的时间病理学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氢考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和氢考Ⅱ型(肾上腺皮质机能抑制)方法塑造大鼠“阴虚”、“阳虚”病理模型,昼夜监测动物肛温,并用单个余弦法程序对体温数据进行昼夜节律性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波动峰相位平均为351.13度(约在23.4时);“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但峰相位为32.23度(约在2.2时),发生明显心后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有升高趋势;“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为307.50度(即20.5时),发生明显超前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明显降低。结论:“阴虚”、“阳虚”大鼠体温具有不同的昼夜变动模式,“阴虚”、“阳虚“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Wu F  Xiong KR  Wang LF 《针刺研究》2012,37(2):119-124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对氯胺酮成瘾大鼠伏隔核酪氨酸羟化酶(TH)及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时辰电针对氯胺酮成瘾大鼠戒毒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不同时辰电针组(分23:00子时、05:00卯时、11:00午时、17:00酉时4个电针组),每组8只。每天1次经腹腔注射氯胺酮复制氯胺酮成瘾模型,不同时辰电针组于给药1周后分别在4个时辰选取一侧"足三里"与"三阴交"穴给予低频(2Hz)电针治疗,每次30min,连续治疗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伏隔核TH及c-f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模型组TH及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午时、酉时电针组TH及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而子时、卯时电针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与"三阴交"可明显抑制氯胺酮成瘾引起的伏隔核TH及c-fos表达的增强,提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改善氯胺酮成瘾,但不同时辰针刺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中医理论及现代时间医学的指导下 ,对实验性大鼠血清α-淀粉酶活性的昼夜节律进行了观察 ,并针刺足三里穴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性大鼠血清α-淀粉酶有典型的昼夜节律 ,实验性大鼠塑造成急性时间相位转移模型 (昼夜颠倒 )则使上述节律发生倒相 ,针刺足三里可使其倒相节律加快恢复。本实验为急性时间相位转移对消化系统节律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 ,证实了针刺对消化系统失常节律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择时应用大承气汤对小鼠泻下作用的时辰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粪便色点测定法观察了正常小鼠排便的昼夜变化及择时应用大承气汤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小鼠排便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且在酉(18:00)、子(24:00)、卯(6:00),午(12:00)四个时辰分别用大承气汤(22g/kg)给小鼠灌胃,引起小鼠泻下的作用以卯时最强,与其它各时展给药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萍  陈日新  刘金香  田宁 《中国针灸》2006,26(11):801-80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分别用3Hz、20Hz、100Hz3种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主频功率(PDP)和总功率(PTP)。结果:红霉素可使家兔胃电PDP和PTP明显增高(P<0·001);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PDP及PTP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PDP的影响3种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PTP的影响20Hz电针疗效明显优于3Hz电针组(P<0·05),但与100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而且不同频率电针对胃电的调整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空肠袢平滑肌肌电慢波振幅、慢波频率、峰电振幅及峰电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Ⅲ相时程为(2·6±0·7)min,较对照组的(7·1±1·1)min明显缩短。电针刺激后,对慢波振幅及慢波频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刺激峰电的发生及提高峰电的振幅,电针后MMCⅢ相时程为(5·7±0·9)min,较电针前的(2·6±0·7)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通过影响空肠的肌电活动而减轻Roux-en-Y滞留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涂乾  王亚文  刘又香  吴绪平 《中国针灸》2005,25(10):720-72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N纳络酮微量注射对正常家兔心肌功能无影响,对缺血心肌功能影响轻微,在结扎(缺血)60 min时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被PVN注射纳络酮所削弱(P<0.05),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1)PVN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PVN内阿片肽参与介导了"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针刺效应;(3)除PVN及其内阿片肽外,PVN内的其他递质和中枢其他核团也可能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骏  王彦春  甘水咏 《中国针灸》2006,26(9):655-657
目的:探究电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将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TH/TUNEL法、旋转行为观察的方法,观察模型成功后电针“太冲”“风府”治疗3d、7d、14d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每分钟旋转次数模型组3d、7d、14d基本相同,电针组14d时明显减少(P〈0.05);旋转启动时间在7d、14d时模型组显著长于电针组(P〈0.05);旋转持续时间,模型组、电针组在3d、7d、14d时持续时间逐渐缩短(P〈O.01或P〈0.05),但7d、14d时,模型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电针组(P〈0.05)。模型组DA神经元凋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凋亡数呈减少趋势,7d、14d时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 Prism 3.02专用统计软件,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推测5-HT1A和5-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设立正常组,隔药灸组和电针组选取"气海"穴、"天枢"穴,分别进行隔药灸与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剖取动物结肠组织,应用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的改变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在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同时上皮细胞凋亡大量增加,电针、隔药灸可使上皮细胞凋亡得到显著地抑制.结论:电针、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18.
侯良芹  熊克仁 《中国针灸》2006,26(12):879-882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电针“足三里”穴5min、15min、30min、60min组和对照组,电针组大鼠分别电针“足三里”穴5、15、30、60min,对照组大鼠不电针。采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隔区各亚细胞群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电针5min组与对照组相比,隔区NOS阳性神经元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15、30、60min3组与对照组相比,隔区部分亚细胞群(隔内侧核、隔外侧核、斜角带核垂直支)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染色加深,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而电针15、30、60min3组之间,隔区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留针时间延长至15min才引起隔区NOS表达增强,并随留针时间延长至60min,隔区NOS表达维持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中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寻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电针、中药治疗,进行电生理指标和HRP追踪观察。结果:电针组、中药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以及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电针组优于中药组。结论:电针、中药均能较好地促进神经损伤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